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道德权利是全体社会成员作为一个人,基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根据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道德理念、原则与规范所享有的社会权利。传统伦理学把义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否认权利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论断适用于一切权利义务关系,也包括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确认道德权利范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丰富与发展传统伦理学思想;契合"走向权利的时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促进我国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武经伟 《思想战线》2007,33(6):49-55
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民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厘清权利、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这些"最受人尊敬而又确实模糊不清的概念",有利于以义务为表征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转换和提升。正在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和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需要一同培育起公民权利意识和公平正义的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3.
信访权利是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学 《人权》2005,(1):56-56
虽然信访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民主权利的观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国务院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但长期以来,对信访权利一直没有具体化、明晰化的法律规范。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我们是否可以从人权角度审视信访权利? 一、信访权利是人权 首先,信访权利是一种道德权利。任何一个人,因为他天生有嘴有腿,就应该拥有通过口头或走访等行为方式(文字发明后用写信方式)向公共权力部门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是公共权力在道德正当性上的一种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和社会本身,对权利现象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权利拓展背后的现象之一是法律亚权利现象的存在.在法律体系上,对待权利问题我们常常思维格式化,总是忘却习惯权利和道德权利的存在.我们的态度是惟一的,只承认国家制定法即认为国家制定法是全部的法律,不仅排斥了大量的习惯法,而且还否定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与国家法律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赵后起 《传承》2011,(18):48-49
在道德领域,社会公正原则要求社会维护个体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它要求社会对其成员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和行为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其做出的牺牲进行相应的补偿;它要求社会认可其成员作为道德主体实施公私兼顾行为的道德合理性;它还要求在社会中,不道德的人和行为必须付出代价。维护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是道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一样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内容。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地位从特殊诉讼参与人变为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也大大提高,但是,与国际中的普遍的规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刘荣 《前沿》2013,(4):48-49
公开审判不仅是为保障司法公正、促进法治建设而出现的一项先进的审判制度,它也蕴含了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而公开审判的这一制度价值恰恰被多数人所忽视。民诉法的再次修改让我们把审视公开审判的眼光从公权力的行使转向保障当事人权利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卖方在销售货物的同时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权利担保责任。卖方的权利担保保证买方交易安全的前提,是卖方的重要义务之一。本文旨在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卖方权利担保义务的规定及法律适用作具体解析,并试图对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中权利担保责任风险的防范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范进学 《探索与争鸣》2022,(8):47-57+177-178+2
不确定状态下如何认真对待权利与法治,无疑是我们每个人应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作为公权力,其发布的法令或采取的措施,只有遵循合法原则与比例原则,才能合乎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法治要求。重申“认真对待权利”之目的在于,权利作为法律的本质与目的,它既构成了法律的道德基础,亦构成了人们对法律尊重与忠诚的基石,进而成为政治道德的来源。通过重申“认真对待权利”这一经典命题,有助于社会公众对权利保障、法律信任、法治信仰以及政府公信力获得持续有效的普遍认同并达致共识。只有公权力认真对待并善待权利,方能体现其理性的政治道德;只有公权力公平对待社会每一个个体的权利,法律才能获得人们对它的接受与尊重,进而使人们相信法律、尊崇法律、信仰法治,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党员履行义务是党员为实现党的纲领、完成党的任务而必须承担的责任;党员享有的权利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利益,更好地完成党的任务。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统一于党和人民的利益,服从于巩固党的  相似文献   

11.
动物福利是保障动物基本需要,减轻动物痛苦的一种状态或制度设计.关于动物福利是否必要,存在着动物福利否定论、动物权利论与动物福利论.动物福利否定论断言动物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理性,但缺乏实证上的依据.动物权利论认为动物与人类具有相同的道德地位,拥有相同的道德权利,是一种激进但无法证成的理论.动物福利是一种人类对动物应当承担的道德义务的体现,对于人类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鹤 《人权》2002,(5):44-46
约翰·洛克(1632-1704),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是近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政府论》下篇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洛克阐述了他的自然权利学说,其核心是论证资产阶级的追求无限财产的无限权利。本文拟对此加以分析。 洛克首先通过设定一个人类文明社会产生之前的“自然状态”来伸张人的自然权利。洛克认为,人性中并没有天生的道德准则,只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趋乐避苦的倾向或欲望。人的这种欲望需要由以奖励和惩罚为手段的法律来制约,否则它就会使人类的行为失去规范,使社会陷入混乱。从这一点上看,洛克与霍布斯的观点是相同的。然而,在洛克看来,以满足自己的欲求为第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诚实无欺是订立商品交易合同中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生活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的现象无疑是对这一基本原则的正面冲击。面对这种冲击,涉及对合同中受欺诈方的权利进行保护和救济时,我国法学界、司法界考虑更多的是欺诈方责任的承担问题。虽然权利救济的实现最终大多要归结到责任的承担上,但是受期诈方权利本位主义的思考对受欺诈方权利的保护更具妥当性和直接性。笔者认为对合同中受欺诈方权利实行保护的关键在于救济权制度,赋予当事人救济权,而且确保救济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14.
李天莉 《前沿》2007,(2):28-31
黑格尔从分析权利在自我意识、主奴关系和家庭阶段的潜在状态入手,揭示了权利在自身的每一发展阶段所固有的矛盾,指出推动权利本身不断前进的动力正是这些矛盾。一旦权利发展到抽象法和道德阶段,就进入自己的自在状态。随着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出现,权利本身也就发展到自为阶段,由此达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张杨 《人民论坛》2010,(11):172-173
主张儿童应该享有权利的学者往往诉诸人权理论来证成儿童的权利,这种证成固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过于简单和粗糙,是不能够令人满意的,我们需要寻找到更为精细的理论来证成儿童权利的正当性,并认真对待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16.
艾伦·布坎南在《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一书中对马克思批判权利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解读,指出马克思对权利最为尖锐的批判是:一个需要权利来实现正义的社会是一个存在根本缺陷的社会,正是由于私有财产以及由私有财产所导致的利己主义的个人才产生了需要权利来进行调节的冲突,共产主义因为消除了冲突的根源,所以超越了权利本身。布坎南认为马克思的这种批判虽然存在问题,因为马克思没有提供足够的理论来说明未来社会如何消除对权利的依赖,但是布坎南仍然坚持认为马克思对权利的这种尖锐批判是对包括当代自由主义正义论在内的所有正义的规范学说的根本批判。  相似文献   

17.
主张儿童应该享有权利的学者往往诉诸人权理论来证成儿童的权利,这种证成固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过于简单和粗糙,是不能够令人满意的,我们需要寻找到更为精细的理论来证成儿童权利的正当性,并认真对待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不仅仅涉及个体利益的实现,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理解权利需要突破个人本位主义,从共同体视角进行政治哲学分析。权利观念是在共同体生活互动所孕育的事实认知和规范确立之间的张力中生成的,这在西方权利观念的演变发展中得到了体现。突破狭隘的个体本位思维,从积极他者的角度入手,才能更好地理解权利的共同体视角,也才能更好地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冲突。要在权利虚无主义批判中,进行积极的权利共在状态构思。惟有立足于充分的社会交往以致力于和谐共同体生活的积极构建,才能真正地实现权利。  相似文献   

19.
杨麟慧 《传承》2013,(11):88-89
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研究“权利”。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势必要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对于权利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虽然权利思想最早是源于西方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照搬西方的权利制度。中国必须在马克思权利观的指导下,结合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研究“权利”。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势必要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对于权利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虽然权利思想最早是源于西方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照搬西方的权利制度。中国必须在马克思权利观的指导下,结合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