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认为,采用“一二三四式”或“三三式”的社会治安系统防控模式较能体现对社会治安实行多极化、多层次的系统防控目的。“一二三四式”是指各防控要素形成一个整体,分为重点治理与一般预防两个方面,每方面又分治理主体、客体和措施三部分,每部分又有点、线、面、体 4种要素。“三三式”是指防控系统分为主体、客体、措施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又有地域防控、联能防控和个体防控三大元素。  相似文献   

2.
很多学过Flash软件的人,都觉得这门软件简单易学,可真正运用它做出动画片却很难,而且做出的动画又不是很美观,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缺少美术基础知识。本文具体介绍了美术基础知识在Flash动画制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笔者在办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中,看到了一个敏感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未成年人性犯罪问题。未成年人性犯罪案件的增加颇有异军突出的势头。近五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由于性欲而引发的严重刑事案件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占未成年严重刑事案件的37%,主要涉及强奸、奸淫幼女、轮奸和强奸杀人、伤害等手段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的刑事犯罪。未成年人性犯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08,(1):55-55
笔者手记:性病已侵蚀文明社会肌体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国家情感生活方式不断东扩,曾绝迹于中华大地的“花柳、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也泛滥成灾,街头巷尾到处张贴包医包治的小广告,这当中不乏有游医骗子,居无定所,医无证照,招摇撞骗,摇身变成了媒体、广播、电视出现的“名医”,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患者,使不少患者既花了冤枉钱,又未治好病。  相似文献   

5.
台湾古籍整理工作述评杨杞依据有关资料,笔者对台湾古籍收藏、保护、目录与索引编制及整理工作试作一简要评述,以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一、古籍收藏1949年前,台湾地区的古籍收藏数量并不多,且又大部分为私人藏书楼所藏(如清朝咸丰到光绪年间的彰化县富豪吕炳南及...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党多年来抓好企业生产建设的一大优势,那么,面对当前构建新型企业文化,建立一支坚不可摧的、力争一流的职工团队这一新挑战,又该如何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二者“双丰收、双促进”?笔者通过油田企业近二十年的基层政工经验,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网络看客     
羽毛 《法制博览》2010,(20):42-42
笔者做了一个实验,仅以“惨死”为搜索条件,在百度就搜出了200多万条结果。第一条就是“15岁东莞少女惨死”……这样的题目,既有色又有料,大可吸引众人眼球。死亡已经成了谈资之一种。在标题里,你感觉不到丝毫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周某犯故意伤害罪,本应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法庭念及其仅17岁,并且对自己的罪行有深刻认识,其父母又积极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故连云港市新浦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9月14日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三年。但在缓刑期间内,周某却又因吸毒、夜不归宿、脱离监管等违法违规现象,不久前被原审法院重新收监。目睹一个少年犯从失去自由到恢复自由再到失去自由,从走向新岸到二度陷入泥淖的全部过程,作为这一案件的主审法官,笔者的心头久久难以平静...... ──题 记  相似文献   

9.
《法制博览》2009,(1):80-80
笔者手记:性病已侵蚀文明社会肌体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国家情感生活方式不断东扩,曾绝迹于中华大地的“花柳、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也泛滥成灾,街头巷尾到处张贴包医包治的小广告,这当中不乏有游医骗子,居无定所,医无证照,招摇撞骗,摇身变成了媒体、广播、电褪出现的“名医”,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患者,使不少患者既花了冤枉钱,又未治好病。更可恨的是延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机,由于久治不愈不但耗尽钱财,造成倾家荡产,也有因此传染给妻儿老少,妻离子散,热恋中的男女亦分道扬镳。落得身败名裂,更有甚者传播给更多的无辜者……。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患者寻找生命的明灯,寻找良医圣药,是记者的神圣职责。鉴于此,笔者采访了久阐大名的广西南岭神医何荣。此文谨献给千千万万性病患者,早日解除性病的痛苦与不幸。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手记:性病已侵蚀文明社会肌体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国家情感生活方式不断东扩,曾绝迹于中华大地的“花柳、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也泛滥成灾,街头巷尾到处张贴包医包治的小广告,这当中不乏有游医骗子,居无定所,医无证照,招摇撞骗,摇身变成了媒体、广播、电视出现的“名医”,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患者,使不少患者既花了冤枉钱,又未治好病。更可恨的是延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机,由于久治不愈不但耗尽钱财,造成倾家荡产,也有因此传染给妻儿老少,妻离子散,热恋中的男女亦分道扬镳,落得身败名裂,更有甚者传播给更多的无辜者……。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患者寻找生命的明灯,寻找良医圣药,是记者的神圣职责。鉴于此,笔者采访了久闻大名的广西南岭神医何荣。此文谨献给千千万万性病患者,早日解除性病的痛苦与不幸。  相似文献   

11.
刘秉光 《法制博览》2010,(19):46-46
三岁封储,十二岁登基,十四岁生子,十八岁禅位,二十三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笔者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皇帝中一位极其伟大的父亲,却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2.
读者观点     
《南风窗》2003,(3)
岁末年终,“年终关怀”(旧称“送温暖”)频现荧屏。笔者曾担任厂办主任,下岗之后又当了一年的摄影记者,对“温暖”感受甚深—虽然不乏动人温馨的场面,但更多的显得造作,令人心酸。笔者曾在的那家工厂尚未倒闭之时,年年遭遇领导“借花献佛”式的“关怀”。上级出面不出钱,工厂缈怕再困难,这些钱也得自己掏。慰问人员一般都是接近下班时间才来慰问的,走马观花孔川也慰问一番之后,正好是吃饭时闻,厂里不但要关怀他们一顿丰  相似文献   

13.
对于囚徒来说,什么东西最宝贵?自由。然而,在大连南关岭监狱,偏有一名叫王振南的犯人.在刑期不到一年就能重获自由的时候,却主动交待了四项重大余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又开始了漫长的服刑生涯。是什么使他做出了让常人难以理解之举呢?在监狱,他向笔者敞开了心扉。  相似文献   

14.
李杏 《工会博览》2009,(10):91-91
交通肇事罪,刑法已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0年11月10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作了具体,详细的阐述。但是,值得商榷之处仍有许多,尤其是司法解释出台以来,由于解释本身的问题又引起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司法适用上的困难,因此,笔者拟对几个争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有所澄清。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办理过一起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防卫过当案件:丁某,男,刚满14周岁,山区某初中学生,因故与同学俞某发生争吵,俞某请亲戚梁某报复了某。梁某纠集梁某某(均系青年)连续二天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殴打丁某。丁某未告诉家长,却将家中一把西瓜刀磨锋利藏在身上。隔了数天,梁某、梁某某又拦在放学路上,丁某见状逃跑,但仍被二梁抓住,将丁某面向下按在地上殴打。丁某竭力挣扎,抽出西瓜刀乱刺,刺中梁某心脏,梁某当即死亡。公诉机关指控丁某防卫过当犯故意伤害罪,笔者以了某系正当防卫,且丁某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即使防卫过…  相似文献   

16.
颜琨 《工会博览》2008,(16):26-27
拥有着火炬手和奥运会吉祥物熊猫“晶晶”原形的饲养员双重身份,这使得史斌几乎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除熊猫之外最受瞩目的“生物”。笔者仅仅报出了他的名字,“请问史斌在吗?”就听见从门口两个女孩的口中传出一连串银铃般的笑声:“史斌,又有人采访你来啦!”  相似文献   

17.
“龙山腰怪火”是闻名全国的奇案,虽然后来案破灭绝,真相大白,但人们对此案的思考并未划上句号,其焦点在于──龙山腰是浙江省苍南县的一个偏僻渔村,它靠山面海.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历来默默无闻,不料村里莫名其妙地频频起火,又不知其根由,此事一经传开,“龙山腰怪火”之谜就不胫而走,多家报纸也竟相报道,俨然成了闻名全国的奇案,于是这个小渔村也就被火烧出了名。纵然,这一奇案后来终于被侦破,“怪火”之谜随之解开,龙山腰人又回复到了平安的日子,但是笔者几经探究,却发现“怪火”之谜的背后,还另有一个谜!一、旷日持久…  相似文献   

18.
傍晚,东风路与仓边路交叉口立交桥下。一名中年男子慢慢打开一张又脏又破的凉席,仔细地抖了几抖,又慢慢地铺在桥底。那一举一动就像是深夜在家准备就寝时一样…… 当笔者就广州街头露宿问题作采访时,才发现上述这样的露宿者在广州是可以构成一支“大军”的。 7月25日早晨5点30分左右,笔者骑着单车从麓湖路口与环市路交叉口立交出发,沿着环市路向西往广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在北京陶然亭桥西北侧加油站附近,因驾车左拐弯而被交警纠违。当交警办完处罚手续后,恰巧一辆既未鸣警笛又未亮警灯的“特种”车也违章通过。于是,笔者便斗胆问执勤民  相似文献   

20.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王世襄先生,学问,广杂、厚博、精深,早已超越了一般范畴.2006年,笔者经文物鉴定大师史树青介绍,曾陪同一位资深藏家当面向王老请教有关追索故宫文物的情况,几年后又在电话中亲聆王老妙语教诲,至今以为殊幸.不久前,笔者偶然结识了一位朋友,其父原是北京硬木家具厂的老匠师,他向笔者讲述了王世襄先生与北京硬木家具厂的一段渊源.此后,我又采访了多位曾与王世襄先生有过交往或接触的文化界、收藏界朋友,并重温2006年6月30日对史树青先生的采访录音,遂整理成此篇,以纪念世襄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