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置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之下,与我国一贯坚持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青少年犯罪处罚原则相辅相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具体运用于刑事诉讼各个阶段,应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刑罚制度,以保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如何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国采取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相结合的方式来阻止未成年人犯罪浪潮的高涨,但由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存在不足.刑事政策叉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成效不甚理想。采取何种刑事政策能有效地弥补刑事立法的不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让人担忧的趋势,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起诉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等职责。有效地预防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最大程度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需要检察机关始终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准确适用刑事政策,建立有效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完善,对司法机关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重要指导意义。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研究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趋势,是司法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过程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仍是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应引起我们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重新进行理性思考,检讨其得与失。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实际上指的是国家机关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违法行为和其他不良行为而采取的一切防治措施政策。站在理性的高度审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需要关注以下问题:1.未成年人的范围。现代社会未成年人的身心成熟过程加快,他们的生理和社会心理的成熟时间明显提前,这种情况应引起制定刑事政策的国家机关的充分考虑。2.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范围。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指向以下三类:第一类,未…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刑事和解观念逐渐融入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司法机关的监督下谨慎推行。我国对犯罪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存在其合理性、必要性。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恢复被害人利益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7.
苏童 《法制与社会》2011,(18):281-282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我国出台了许多措施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在适用刑法时候给予特别对待,需要刑事政策给予特殊的规定,需要社会和家庭给予特殊的关注。本文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如何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进行了设想,以使我国刑罚体制更加人性化,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使公平与正义的理念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与论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被害人利益的恢复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是未来刑事司法政策的必然选择之一。新西兰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和解制度运行效果良好,是各国刑事和解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较为推崇的范例。我国应当顺应世界刑事司法改革潮流,借鉴域外经验,逐步构建符合具体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为研究基础,运用历史考察、比较分析等方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探讨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司法适用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避免的误区,冀望能对我国未成年人案件的处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安妤 《法制与社会》2011,(36):257-258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占据着主要地位,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对未成年人罪犯的定罪量刑,同时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刑罚与犯罪的关系理论,讨论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方面的得失,并就此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子莹 《法制与社会》2010,(23):112-113,117
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体现了我国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以惩罚为辅,以教育为主的原则,符合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本文指出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的较分散,不利于操作,比较研究国内外的相关规定,可以借鉴先进的经验,有利于合理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更加注重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以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对此,学术界普遍呼吁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这一制度与国际刑事立法的精髓相契合,符合青少年法治的精神,同时能够消除犯罪标签以及前科报告制度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正在进行不断尝试,但在刑事立法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处理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与刑法、刑诉法的冲突与衔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莫洪宪 《法学论坛》2002,17(4):95-10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日益为国际社会及世界各国所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对其犯罪应采用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我国现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明确规定了从宽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从有助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考虑 ,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和从宽处罚的原因进行探讨 ,并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观点提出异议 ,为司法实践正确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朱扬 《法制与社会》2010,(6):133-134
本文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切入,分析了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从刑事司法的角度,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几项措施: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体系;提高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不起诉率;法律援助从讯问时开始直至审结;建立犯罪的未成年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宽严相济刑事法律政策成为刑事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点话题,而检察机关如何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即从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发,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和谐社会对刑事司法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贯彻这一政策,对检察机关来讲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课题。从检察工作实践出发,要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提出的要求,努力探索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制度,积极营造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未成年犯坚持“教育、挽救、感化”是我国的一贯刑事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偏差。应当制订具体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其内容包括: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最小量化;限制逮捕等强制措施的适用;充分运用不起诉制度;应最大限度避免监禁,借鉴国外的缓刑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及再犯罪的预防,重视对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是制定刑事公诉政策的立足点。对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寓教于审、深层次调查、保护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分案起诉、区别对待、迅速简约、综合治理等7项公诉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底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指明了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它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这在我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条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成年人刑事案件,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将体现出更为突出的作用。面对日趋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本文从其犯罪的原因分析入手,就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0.
宣喆 《法制与社会》2012,(24):153-154,156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以及犯罪刑事政策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矫治起着引导作用,刑法修正案(八)就累犯制度作出了新的规定,我们应结合刑法制定累犯制度法律原理,正确解释未成年人累犯条文,分析未成年人再犯罪的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合理完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矫治政策,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