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辨认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感知、记忆、再认的过程。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实时采集辨认人在辨认过程中的眼动数据,了解其在辨认中的是如何思考及做出辨认结果的心理认知过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分析证人、犯罪嫌疑人辨认过程中的眼动模式,有助于研究证人辨认的准确率、识别犯罪嫌疑人、辅助发现破案线索等问题,在侦查辨认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侦查辨认是刑事侦查工作中获取证据常用的侦查措施之一。辨认的可靠度问题一直是法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近来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心理学的深入结合,使用高精度的眼动仪来追踪当人识别人像时的眼睛运动情况成为可能。本研究设计一个模拟违纪的情境,考察两组人员在辨认与情境相关的目标人像时眼动特征差异,并分析眼动特征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侦查列队辨认中陪衬对象的选择对保障辨认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减小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被错误辨认的风险,辨认对象之间应具备必要的相似性;为了确保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准确地识别,辨认对象之间又应具备适度的差异性。确立以与目击证人描述相似为主,以与犯罪嫌疑人相似为辅的陪衬对象选择标准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冲突,实现辨认程序灵敏性与公正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辨认结论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应具有证据资格;辨认结论的证明力应通过辨认结论的可靠性、关联程度等方面进行考量.根据辨识主体的不同,辨认结论应归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单一的辨认结论不能作为定案的唯一根据.  相似文献   

5.
辨认是侦查机关进行刑事侦查所运用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击证人、被害人的辨认对于刑事案件的最终判决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对辨认程序的法律过于粗疏,辨认的实践大多处于随意、不确定状态,辨认中呈现诸多问题,应当借鉴国外关于辨认中律师在场所起的积极作用,以有利于加强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为目的,从有利于提升辨认结论的可信度为出发点,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帮助权,逐步完善我国的辨认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辨认的结果可以作为定案的重要依据,但目击证人的错误陈述又是案件错判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提高目击证人辨认的准确性有利于惩罚犯罪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通过探测奖励方式、预警呈现时刻对目击证人错误记忆影响,结果表明:(1)预警呈现时刻主效应显著,即预警提示可以降低错误记忆;(2)奖励方式主效应不显著,即奖励方式对错误记忆的产生没有明显作用;(3)项目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即实验成功引发了DRM范式的错误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7.
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的因素包括估计者变量和系统变量。侦查人员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因素的认知程度与辨认过程的组织、辨认结果运用紧密相关。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影响目击证人辨认结果可信性的相关因素缺乏必要的认知,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减少错误辨认的发生和对错误辨认结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中英证人辨认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认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薄弱环节。各国法学家和法官们都一致认为 ,目击者在辨认和证词中的错误是造成法官误判的重要原因。因此各国的刑事司法机关都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辨认制度 ,以确保辨认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比较中英两国在证人辨认规则上的异同 ,对于我国司法辨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被害人的陈述内容、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内容,其可信度究竟有多高?通过研究发现,被害人陈述的记忆可信度较高,证人证言的记忆可信度一般,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记忆可信度则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辨认是一种非鉴定型同一认定。在侦查实践中,辨认存在的危险性是:一方面,辨认的错误率较高,容易导致侦查人员对案件事实形成错误认识;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强制性侦查措施,辨认包含着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危险(特别是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辨认)需要法律予以制约。为此,需要完善混杂辨认、分别辨认、客观辨认规则以使其规范化,并从辨认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及正当合理两个方面对辨认进行审查判断。  相似文献   

11.
鉴定人因出具错误鉴定结论导致诉讼当事人的损害应当承担专家民事责任。这不仅是出于鉴定人的特殊诉讼地位,同样也由他的专家属性所决定。其承担的的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且该赔偿责任的主体为鉴定机构更为妥当。在法律责任豁免上,由于鉴定人与普通证人性质迥异,不宜赋予其普通证人才享有的广泛豁免权,但是依然可以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免责。  相似文献   

12.
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对证人进行有效保护,既是消除证人作证顾虑、救济其合法权利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彰显刑事诉讼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法律程序社会价值的体现.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增补修改,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原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但仍然存在一些缺憾.应进一步完善刑事证人保护立法,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具体机构,健全刑事证人社会救助体系,确立刑事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询问证人是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向了解案件情况的人搜集破案线索和获取证言的一种侦查措施。证人提供的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最为普遍的证据来源,询问证人也就成为了侦查过程中运用最普遍的侦查措施之一。正确的把握证人的内涵和外延、准确了解证人的权利义务对指导公安司法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利用比较法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询问证人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原有的行政权为单一核心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制开始凸显出不足,真正的多主体管理机制应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必然选择;作为社会权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机构,在食品安全法律、标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扮演证人、鉴定人的角色;在食品科技研发相关法律中,应当被界定为研究的助推力量和应用的制动力量;在日常食品安全监测、评估中,应当作为独立自主、负有社会责任的服务性组织进行社会监督和接受国家权力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延安整风研究党的历史是为了克服党内长期存在的严重的主观主义,亲历者以切肤之痛认识犯错误的思想根源是理论学习无法替代的。反对主观主义是要“学得一种科学的方法”,在思想路线的高度“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是高级干部在历史比较中形成的共识,研究和评价毛泽东思想是延安整风运动研究党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第82条的规定有很多问题。对"法定代理人"的规定存在和其他法律不一致、概念混淆、列举项涵盖以及未明确"被代理人"范围的问题;对"近亲属"的规定存在范围过窄、表述不当的问题;对"诉讼代理人"的规定存在表述烦琐重复的问题;对"诉讼参与人"范围的规定遗漏了保证人、见证人;对"侦查"则没有必要规定在本条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正常秩序,警务工作要建立有效社会控制机制,应用生物识别技术防范及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和事件。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迅速,在警务工作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硬质地面成为限制警犬追踪技术在刑事案件现场应用的最重要因素。训练警犬在硬质地面上进行追踪是摆在警犬技术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介绍国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警犬硬质地面追踪训练技术,与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广西区公安厅警犬所联合设计的硬质地面追踪训练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对实战等的分析之后,认为这一训练课程体系全面、系统,训练指标高于国外同类技术,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关系到司法公正、审判公信和人权公义纵观新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目前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可分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核心制度、保障制度和程序制度确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和限定应当出庭证人范围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题中之义,完善证人安全保护制度和规定证人经济补偿制度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逻辑结果,规范庭审询问证人程序和明确证人证言采信规则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认证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