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贾.查克拉巴蒂与斯蒂芬.卡伦伯格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第19卷第1期(2007年1月)发表文章,回应了众多学者之前对他们的《印度的转型与发展》(2003)一书所作的评论,认为这些有见地的评论使他们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与发展理论。查克拉巴蒂和卡伦伯格提出,他们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帝国与大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米尔.阿明在美刊《每月评论》第57卷第6期(2005年11月)发表文章,对哈特和内格里在《帝国》(2000)和《大众》(2004)两书以及其他一系列文章中阐述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关于当前的全球资本主义政治已经发展成为“帝国”形式,反抗这种统治形式的文化为“大众”的政治文化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编译自美国《海军作战学院评论》2004年春季号,作者米兰·L·豪勒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系资深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和布拉格查理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捷、英、德、美等国大学,并一直担任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中心东欧研究中心主任,英文著作包括《亚洲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1990)、《俄国亚洲心脏地带的今昔》(1992)以及《轴心战略中的印度: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81)。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今年第9期刊发了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和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两位学者对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的资本》一书的评论,鉴于此书巨大的影响力,本期继续刊发相关学者对该书的评论。本文作者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曾任世界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是  相似文献   

5.
流浪的文本     
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伦敦书评》第30卷第10期(2008年5月22日)上发表书评文章,对约翰.穆兰的《匿名:英国文学秘史》(John Mullan,Anonymity:ASecret History ofEnglish Literature)一书进行了评论,认为穆兰对16世纪以来的匿名文学传统做了系统研究,有助于普通读  相似文献   

6.
德国不来梅大学教授克劳斯·丁沃斯(Klaus Dingwerth)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菲利普·帕特伯格(Philipp Pattberg)题为《如何"全球"与为何"治理"?全球治理概念的盲点与矛盾》的文章同样刊登在《国际研究评论》2010年第12期。在这篇  相似文献   

7.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第19卷第1期(2007年1月)发表了系列文章,对安贾·查克拉巴蒂和斯蒂芬·卡伦伯格的《印度的转型与发展》(2003)①一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书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中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理论上的新见解,本刊将选取部分文章予以介绍,希望有助于大家参考和研究。斯蒂芬·雷斯尼克的文章认为,查克拉巴蒂和卡伦伯格第一次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好的经济发展”应该既增加社会财富,同时也消灭阶级剥削。这两方面并不像有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文章原标…  相似文献   

8.
英刊《星丛》第12卷第4期(2005年)发表了詹姆斯·D.英格拉姆的评论文章,对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阿兰·巴迪乌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分析评论,认为巴迪乌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中出现的人道主义和人权话语提出了深刻批判。巴迪乌认为这些普遍主义话语和行动后面掩藏的是  相似文献   

9.
伊恩·约翰逊(Ian Johnson)是普利策奖得主、专栏作家,他在《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2013年第6期(第60卷)发表文章,分析了中国是否在未来将主导世界这一问题。该文介绍和评论了研究中国的几部新著:《大预测:未来20年,中国怎么样,美国又如何?》(Eclipse: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by Arvind Subramanian)、《中国的崛起与战略逻辑》(The Rise of China vs.the Logic of Strategy,by Edward N.Luttwak)、  相似文献   

10.
布伦特·海耶斯·爱德华兹在美刊《社会文本》第78期(第22卷第1期)上发表文章《后殖民研究的文类》,对后殖民批评和后殖民理论的近期发展作出了评述,文章也简要评论了一个长期困扰后殖民研究方法论的问题,即政治的跨学科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在过去的十年中,存在着一种相当突  相似文献   

11.
美刊《美国政治学评论》(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4年第3期(第68卷)刊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系教授杰克·西特林(Jack Citrin)题为《政府信任的政治重要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法刊《当代马克思》2007年第42期刊登了法国著名左翼学者热拉尔.杜梅尼尔(Grard Dumnil)题为《雇佣劳动者告别两极化形式》的文章,对法国学者让.洛伊坎(Jean Lojkine)题为《告别中间阶级》一书中关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当代  相似文献   

13.
美刊《国际社会主义评论》2005年11—12月号发表了菲尔.加斯珀关于艾伦.伍德(Allen Wood)《卡尔·马克思》(第二版)一书的评论。菲尔·加斯珀认为,艾伦·伍德在本书中明晰地阐明了马克思在五个论题:异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道德、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上的观点,特别是着重论述了马  相似文献   

14.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15.
印度《前线》周刊第21卷第5期(2004年3月12日)发表了贾亚蒂·戈希对罗伯特·波林(Robert Pollin)新著《衰落的迹象:美国经济衰退和弥漫全球的经济萎缩》(伦敦维索出版社,2003年8月版)的书评。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印度大国策     
印度的崛起是21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近年来,印度紧锣密鼓的扩充军备,外交势头也咄咄逼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06年,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安全研究学会教授唐纳德·柏林在《海军作战学院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印度洋中的印度》的文章,对印度21世纪的国家战略做了全方位的剖析。柏林的观点在西方学者中具有代表性。本刊特刊发此文,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在编辑时有删节,标题和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英刊《亚太商业评论》2007年第7期刊登了美国海军战争学院(US Naval War College)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凯瑟琳.A.沃尔什的文章,介绍外国研发投资在中国的增长及其背后的动机、外国研发投资在中国经历的变化和可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并且探究了它对亚太局势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利用外  相似文献   

18.
英刊《公共绩效与管理评论》(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2004年第1期(第28卷)刊登了安德鲁·塔克(An-drew Tucker)题为《现代化公共管理中自反性信任的作用》的文章。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得出一个可验证的假说来解释如下这一明显的悖论:那些在民主方面投入最多和问责制最透明的公共服务供应机构比那些在民主方面投入  相似文献   

19.
印共(马)既不同于印共(右翼),也不同于印共(马列),在国际共运中实行一种所谓"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对"欧洲共产主义"持批判态度。它对"欧洲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批判,集中体现在兰纳地夫最近撰写的《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则立场》一书之中,该书约有四万余言(七十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部分)详尽评论了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圣地亚哥·卡里略的论著《"欧洲共产主义"和国家》。第二部分是评论法共成员埃迪诺·巴利巴尔(Etienne Balibar)论著《论无产阶级专政》。这里摘要译编的是第一部分。文内标题是原书所有(原书小标题较多,用其中的一部分)。文内引用的卡里略的言论参照了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一书。  相似文献   

20.
正由美国社会学协会编辑出版的《世界体系研究杂志》(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在2013年第2期刊发了康涅狄格大学学者格雷戈瑞·威廉姆斯(Gregory P.Williams)对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访谈。访谈从沃勒斯坦与英国历史学家、《新左翼评论》主编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在学术思想上的联系与区别切入,追溯了沃勒斯坦学术思想的演进。沃勒斯坦指出,学术范围内学科的划分是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一部分。他高度评价196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