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基于社会流动的我国社会低保政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辉  金喜在 《求索》2012,(6):143-145
覆盖我国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核心,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社会低保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事实贫困者难以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低保政策内贫困者极少发生向上流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制度的社会效果。为此,本文以社会流动理论为分析工具,分析了我国社会低保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社会低保政策的重构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共有低保对象 2655户、4269人。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 活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路 桥区强化低保运行的“七大”工作机制,不 断完善低保制度。主要做法: 一是程序规范化。低保对象的确定,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形成“六三 一”工作运行机制,即经过申请、评议、 调查、复核、审批、答复六道程序;实行  相似文献   

3.
对低保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中国民政》2009,(11):44-44
随着我国各地城市低保的日益完善,农村低保的逐步推广,实现低保的城乡一体化成为促进城乡低保向深层次推进、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工作。在推进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统一机构。在县一级应设立城乡低保管理办公室.作为统一审批城乡低保申请的办事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贵溪市民政局不断健全完善以低保为重点、各项救助相配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对“三类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作用。截止6月底,全市有5316户10547人享受城市低保,月发放低保资金164.38万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155元;有7857户16482人纳入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资金108.06万元,  相似文献   

5.
蒋先平 《中国民政》2010,(10):52-52
<正>四川省大英县民政局认真贯彻执行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使城乡低保工作迈上新台阶,通仙乡顺河村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荣誉称号。全县现有城市低保人员9613人,发放保障金1539.4万元,保障线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65元,农村低保人员23672人,发放保障金926.5万元,实现了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覆盖的目标,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沙坪坝区民政局在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工作分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的“三项机制”:完善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增强低保制度的就业推动力;完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参加义务劳动的机制,增强低保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不应保者坚决不保。同时,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低保民主评议小组的组成人员及所占比例;明确低保民主评议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7.
袁明宝  李宽 《长白学刊》2014,(2):99-105
农村社会中的规则混乱,带来了村干部在低保分配上的困境及村民在申请低保上的无原则诉求。在低保分配上出现了两种异化现象:低保户到低保人的变迁和低保资源分配的"关系化""治理化"倾向。这源于村干部在低保分配中抛弃了公共规则而选择了策略性、工具性的行动伦理,从而必然带来低保资源分配不公平。在低保申请上,主要出现了"人人要低保,户户争贫困"现象。村民这种心理诉求是由村庄政治社会结构形塑出来的,具体来说是由村民和村干部、村庄社区和国家互动形成的。低保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共同认可、具有可行性和公正性的可供参考的规则,这成为当前农村低保政策在实践中遭遇各种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学习民政部去年12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几年来本地农村低保工作实践,就规范农村低保,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该项制度的全面规范实施,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都有着非常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冮树革 《长白学刊》2016,(6):110-115
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和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也是贫困治理和低保标准政策取向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催生和推动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中的适应性政策创新,同时也是在经济转型中传统社会救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基础变革条件下的应对性制度创新。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城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当前和今后需要结合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政策,体现人文性、保障性、协同性、地方性和法治性等政策要素和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07,(4):62-63
江苏省昆山市政府确定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其中,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2880元,标准调整后的农村低保对象仍然享受原先与低保制度配套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2.
蒋从群 《中国民政》2011,(12):47-47
低保工作以其政策特殊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低保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直接关系着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也关系到社会稳定。笔者认为,要把低保这一繁杂的日常工作当作“家常菜”,慢火细功,一招一式精雕细刻,让低保真正实现保“低”。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低保工作难题,最近,鹤山市民政局组织干部职工,对全市低保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今后加强和改进低保、社会救助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变革.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分配.确保低收入人群体面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市低保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无论从覆盖人群、补差水平、保障标准.还是资金保障,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制度建设、财力保障、救助水平、机制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就城市低保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完善途径做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短讯     
《中国民政》2007,(11):62-64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安徽省蚌埠市城市居民低保工作已运行10个年头,低保标准先后3次以30%、47.69%和9.375%的幅度,从1997年户月人均100元提高到  相似文献   

16.
贺大姣  ;胡象明 《求索》2008,(4):87-89
任何制度的具体设计都要受一定的伦理观念的支配,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制度设计的首要伦理价值。农村低保制度的设计是追求社会公正的重大举措,但目前此项制度设计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不公正现象,因此,农村低保制度设计应体现社会公正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2,(1):49-49
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后,不少同志在思想上对农村低保与扶贫究竟是何种关系,两者如何衔接,特别是低保标准是不是要超过扶贫标准产生了困惑。对此,河北省民政厅温亚平认为,农村低保与农村扶贫虽都是以农村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都是维护社会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制度安排,但两者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定位不同。农村低保制度是保障基本生存,  相似文献   

18.
<正>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低保工作又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民生保障工程,规范化既是路径也是目标。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该项制度的全面规范实施,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维护党和政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带来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转型.很多大城市出现了城市贫困人口聚居在城市特定区位的现象,上海概不例外.对杨浦区城镇低保家庭聚居区的调研发现,城镇低保家庭聚居区的形成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廉租房保障制度缺位,"重效率、轻公平"的城市规划价值取向,城市历史空间的延续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下需要从住房保障和城市规划两方面采取行动,促进低保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参与了全县农村低保调查,现在农村低保存在"分户吃低保、一户保一人、撒胡椒粉"等情况,每户家庭大都是1人或2人享受低保,个别困难特殊的家庭才整户纳入低保,低保对象大多是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其中享受低保的老年人占全县低保对象总数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