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快退休了,每每想起就要离开我视为生命的工作岗位,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干了一辈子,就这样退下来了?虽然心里知道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总不那么甘心。你们看,怎样排解这心中的郁闷呢? 长春 王维刚 王维刚同志: 你提的问题的确有代表性。但说“排解”,倒不一定,谈谈心怎样?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马上就要回家当“老爷子”了,这种不情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也知道,退休,国家有政策,谁都得遵守。这是个硬道理。但是,怎样愉快地接受这个现实呢?还想说说软理由。一位老领导对这个问题很有体会,他说,快到退休年龄的同志,有三个字须记住。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基层党务干部,专门做思想政治工作。没想到,搞了十几年的说服教育,如今“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连我自己都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3.
同“倔老头儿”能不能交上知心朋友,有两种回答:一种是能;一种是不能。究竟能不能?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我常听到有的同志说:“同倔人没法交心。你说什么,他都不言语。高兴了,哼一声;要是不高兴了,他一句话都能把你撞到南墙根去,你说怎么交?”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只有让事实来给我们做回答。  相似文献   

4.
明镜篇     
《湘潮》1987,(10)
我不如他们瞿秋白在党内的职务很高,但从不摆架子。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总是把自己起的作用放在别人之后。他不止一次地说:“搞农运,我不如彭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论军事,我不如贺龙、叶挺。”一次,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说:“你宣传马列主义还是可以的。”秋白听后摇头说:“这方面我比陈独秀李大钊差远了。早在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5.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无锡市成立了抗日青年服务团。我当时在无锡协新毛织厂做工,由地下党员崔予庭和孙之遂同志介绍参加了这个团体,该团体内大多数都是学生和知识分子,共二三十人,有孙竹云、程桂芬、严永洁等。那时,日本鬼子整天轰炸无锡城内,国民党伪政府人员早已跑光,市民也大部分离开,无锡城变成一座空城。我们有时在城内搞救护工作;有时下乡做宣传工作,演抗日话剧,唱抗日歌曲等,以唤  相似文献   

6.
2002年4月的一天,在农九师中学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欢送会,欢送光荣退休的校工会主席刘国生同志。在欢送会上,刘国生同志激动地叙述了他38年的工作历程。依依惜別的动人场面震动着在座的每个人的心。 他说:“虽然我即将退休,然而,我要把他作为历史的新起点,继续新的征途。人退休了,但思想上决不能退休,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38年,弹指一挥间。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回忆。 1965年大学毕业,刘国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满腔热情地怀着一颗建设边疆的赤子之心,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从鱼米之乡——苏州,毅然来到条件艰  相似文献   

7.
1959年,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生日那天,当地同志派人送来一个大蛋糕,上面还有个“寿”字。刘少奇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谁叫你们搞的?拿走。”然后又把王光美叫来,问她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不制止?王光美说,事先她也不知道。少奇严肃地说:“党中央早就做过决定,政治局的同志不过生日,我举手同意了的,就要坚决执行,决不能带头破坏中央决定。”刘少奇不仅自己带头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子女要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有一次,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人员见他的两个小孩上学路程比较远,来去不方便,就背着少奇向车库要…  相似文献   

8.
人民 《廉政瞭望》2006,(8):60-60
(一)李登辉、陈水扁同坐直升机巡视。李登辉说“:如果我丢下1000元,捡到的那个人一定很高兴。”陈水扁说“:如果我丢下10张100元,就有10个人很高兴。”这时,驾驶员喃喃自语“:何不把自己丢下去,让2300万人都高兴呢?”(二)阿扁希望提高自己的声望,发行了一套印有自己肖像的邮票,过了一个多月,阿扁问邮政局长“:邮票销售情况怎么样?”局长“:还算不错,只不过有人常常抱怨粘不牢!”阿扁“:怎么会呢?”他随手拿起一张邮票,涂了一点口水在背胶上,贴上信封。阿扁“:这不是粘得很牢吗?”局长“:可是,大家都把口水吐在正面啊……”(三)深夜,阿扁要帮…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同志对历史剧创作的原则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完后,笑着问身边一位同志:“你的意见呢?”那位同志急忙答道:“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同志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那位同志说:“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吗?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做什么呢?共产党员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职工。我工作积极努力,经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受到了厂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不久前,厂党支部把我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向我介绍党的知识。个别同事却对我说,现在搞市场经济,只要把业务做好就行了,入党没有什么好处。这让我陷入了沉思,把工作干好不就是对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吗?入党到底有什么“好处”?编辑同志,你们能告诉我吗?读者:李华  相似文献   

11.
柯岩 《求是》2005,(24)
去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几个同志来看我,问能不能帮他们搞一台诗歌朗诵会?这是我没想到的。我问他们,怎么想起来要搞朗诵会呢?他们说:原来有多少好诗啊!现在怎么都听不到了呢?到书店也找不到……比如《枪,给我吧!》,《向困难进军》,《柴达木小唱》,再比如“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呼好!”说着说着竟背诵起来:“松一松手/同志/是同志在接你的枪!”“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的亲娘!”“我走遍了/我广大祖国的/每一个地方/啊,每一个地方/我的/每一个故乡……”一霎时,刚解放时初升的太阳,共和国的黎明曙光,上甘岭的焦土、血衣,…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他的这一重要思想本来是很明确的,“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干什么?当然是干社会主义。但是近年来,有人离开干社会主义这个前提和目的,把“不争论”绝对化,认为“不争论”就是在一切问题(包括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都不要争论。笔者认为,这是同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3.
这是前年的事情。某日,一位青年朋友同我聊天。他说:“老曹,现在做人都要学会推销自我。”那时候,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推销自我”这个说法,不禁茫然:噢,人成了商品啦? “推销”的概念,总是和商品联系在一起的。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用不着推销。凡属商品,都要出卖,都要推销。如今的人难道是需要“推销自我”的商品吗?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偶然从乡政府秘书办公室见到一本《内蒙古宣传》,拿来一读,很开眼界。这是1992年第7期。毫不夸张地说,《内蒙古宣传》的问世对我们这些工作在基层、信息闭塞的乡干部来说是一件喜事。由此,我想到了加强基层宣传工作的问题。 基层宣传工作目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宣传工作排不上“坐次”。在乡里,党务、经济计划等工作都有“责任状”,唯独宣传工作例外。各个时期干部下乡搞中心工作都有布置、有奖罚,而宣传工作从不单独列入一项任务,搞与不搞、搞好搞坏一个样。通迅员队伍建设工作更是提不到议事日程上。二是基层宣传委员素质低,…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时,大家感到,搞了三十多年社会主义,还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搞了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来说,是否搞清了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一定真正弄清了,以至于近几年来,在思想工作的功能、地位,所谓“两张皮”,要不要政工干部等等,始终得不到解决。究其原因,主要  相似文献   

16.
高尚的风范     
贤妻益友1935年4月间,红军长征途中,时任地方工作部长的刘英,忽然接到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写来的一张便条,要她立即到中央队报到,接替邓小平的工作。刘英感到很突然,一骨碌骑上马奔驰到总政治部,开门见山地对李富春说:“我是做群众工作的,中央队秘书长我干不了。”“刘英同志谦虚起来了嘛!”李富春笑着调侃,“不要紧,到那里自有人  相似文献   

17.
齐道一 《学习月刊》2010,(20):43-43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有“两难”:一是工作本身难做。因为是意识形态领域,“在大脑里面搞建设”,涉及到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净化灵魂、提升素养等方面,其效果是隐形的、潜在的,不可能“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二是难得有人去做。基层宣传文化部门地位低、人手少、手段弱、经费缺,一些干部不愿意到这个部门去。即使去了也不得已而为之。我认为,对做好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要有几个“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我国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但有些同志对利用外资抱有一种偏见。比如,有人说:“掏点钱买条生产线,好赖是自己的。可是搞合资经营,利润让外国人分走一半,无论说到哪,也是肥水外流。”事实怎样呢? 就拿经济效益很好的建国饭店来说吧,有的同志认为,这个饭店的美方投资者可肥透了。这的确不错。但事实上,我们得到的实惠更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在团场连队,每年都要搞各种连务公开。按理说,连队的职工群众应该十分清楚连队各项工作的,可实际却恰恰相反。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我们的连务公开中有“遮羞布”挡住了一些“猫腻”,使人看起来如“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20.
站在遗像前,您笑呵呵地望着我,依旧是那么慈祥和蔼,依旧是那么可亲可敬。我再次从心底呼喊着:紫大姐啊,您怎么突然离开我们?离开与您相濡以沫,朝夕相处的童小鹏同志?离开您曾热情讴歌的福建“婆家”?离开那么多关心敬重您的同志、战友?滚滚哀思,泪眼迷潆,芗城三载,与您相处的往事如同潮涌,又在眼前浪花飞溅……1990年初冬,一辆面包车缓缓驶出北京府估街135号。从此,您与童小鹏同志踏上南迁旅途,开始了定居漳州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