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皮肤乳头瘤是由牛乳头状病毒(BPV)属乳多空病毒群引起的以多发性皮肤疣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均报告有此病发生。1984年5月、笔者在四川大邑县发现两黄牛全身密布疣样赘生物,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皮肤乳头瘤病,并给予了不同方法的治疗,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牛皮肤乳头瘤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多发性皮肤疣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许多产牛国家都有发生。本病可直接影响皮张质量,并可间接影响生长发育或继发感染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贵州省历史上无本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4月,我们在绥阳县发现一头1岁黄牛全身皮肤密布疣样赘生物,经临床及病理学检查为皮肤乳头瘤病,在贵州为首次病例报道。现述于后,以引起有关兽医业务部门对本病必要的重视。 临床检查 此例为绥阳县红旗公社龙泉大队黄鱼生产队一位社员喂养的1岁本地公黄牛,1982年初畜主发现该牛皮肤上出现疣样赘生物,并逐渐缓慢地增大和增多。同年4月到县畜牧兽医站诊治。检查发现该牛体况中等,反刍、精神、食欲无明显异常。体温(38.7℃)、呼吸(38次/分)、脉搏(70次/分)均在正  相似文献   

3.
来稿摘登     
治疗牛乳头皮肤疣一例兰州市东岗镇个体养牛户丁某1头干奶期乳牛,乳头皮肤上长一疣求诊。症状一直径约2cm、高约1.5cm的皮肤疣,长在右前乳头中、下部偏前外侧,表皮呈灰黄色,顶端干枯硬化呈菜花状。患病乳头比其它乳头粗,手捏乳头感觉乳管已成一条硬索状。治...  相似文献   

4.
(一)调查方法 1988年春季和冬季,笔者在农贸市场购得27头黄麂(Muntiaousreevesi)的内脏(黄麂捕获地分布于本市的9个县、市、区),按寄生虫学检查法,剖检内脏,收集虫体,并对其中9头刚剥下的麂皮进行检查,收集体外寄生虫虫体;虫体按常规处理并初步鉴定后,送厦门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进行分类鉴定。(二)调查结果 从黄麂内脏、皮肤共检出寄生虫9种,经鉴定隶属4个纲,8个科(属)。  相似文献   

5.
捻转摘除睾丸的去势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并业已证明其止血确实,效果良好。但有部分兽医人员及畜主对捻转法摘除睾丸的止血效果尚有怀疑,不敢大胆应用。为此,我们对3~12岁的37匹马、骡、驴(其中骡5匹,驴7匹)的74只睾丸进行了捻转摘除试验,观察其止血效果和手术后愈合情况,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选择未去势的不同年龄的公马25匹、骡5匹、驴7匹作为试验对象,按年龄分,3岁13匹,4~5岁9匹,6~10岁11匹,10岁以上4匹。 以上37例均用开放去势法,捻转摘除睾丸,统计捻转次数,观察捻断部位,测量精索内动脉管径。对摘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5只处于发情周期不同时期(发情前期、发情期、间情期)的Wistar雌性大鼠和25只不同处理组(假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卵巢摘除 2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10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500μg/kg雌二醇组)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并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方法计数子宫内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结果显示,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子宫内EOS数量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卵巢摘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浓度降低;补充雌二醇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卵巢摘除后子宫内EOS数量也明显降低;补充雌二醇后,EOS数量显著增加(P<0.05).提示,随着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升高,子宫内EOS数量呈递增趋势,也就是说,外源性雌二醇对子宫内EOS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2年10月至1980年2月止将近8年中,共有水牛难产住院病例15例,约占同期水牛产科病例29%。 (一)发病情况 15例中,内有2岁、10岁及14岁者各1例,5岁和8岁者各2例,7岁和4岁者各4例。难产前有耕田史者11例,有打伤和早配史者各1例,原因不明者1例。在难产类型中,髋关节屈曲、飞节屈曲和胎头下弯各1例,胎儿过大2例,腕关节屈曲和头颈侧弯各3例,羊水过少者4例。 (二)症状 一般随发病时间长短,难产类型,严重程度,病畜体况及是否助产和处理方法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犊牛出生后,如果断脐消毒不严,护理不当,不注意卫生,以及犊牛互相吸吮脐带,往往会因感染细菌而引起脐带炎。炎症可沿脐带血管腔向深部漫延,引起脐带血管炎(脐静脉炎或脐动脉炎)。若再治疗不及时,发生化脓,久则形成脐带血管瘘。此时脐部肿胀,脐孔周围粘染脓汁,皮肤向孔口翻转,孔口充以肉芽。触诊脐带中央可摸到大拇指粗的索状物,有时可挤出发臭的浓稠脓汁。用细塑料管探诊,可伸入较深。对本病采用保守疗法很难奏效,只有手术摘除是根治之法。我院曾先后收治过4例,均进行了手术摘除,效果良好,兹将手术方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9.
1987年4月,射阳县家畜改良站饲养的18头猪,全部裂蹄,轻则跛行,重则出血卧倒不能起立;皮肤亦有不同程度皱裂,精液质量下降。经本站诊断室检查,确诊为缺锌引起的裂蹄症。 (一)发生情况 我县家畜改良站,1984~1986年从外地购进8头种猪,后经繁殖,共达18头。其中母猪2头,投产种公猪8头,后备公猪2头,其余育肥。共3个品种,即大约克6头,汉普夏10头,长白2头。近两年发现种猪皮肤粗糙,腹部经常出现红润、丘疹,有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下述油脂,分别对猪虱和食毛虱作过多次灭虱试验(均于畜体上进行),证明这些油脂均能迅速、确实地杀死虱体,而对畜体皮肤毫无不良影响。供试油脂有:植物油(香油、棉油、蓖麻油、大豆油、麻油、花生油、菜籽油、胡麻油),矿物油(石蜡油、汽油、机油),甘油,动物油(猪油、鱼肝油)。其中以植物油、石蜡油、机油、猪油为佳,因其来源广泛,容易  相似文献   

11.
牛恶性黑色素巨瘤为少见疾病,国内很少报道。1981年10月我站遇到一例,瘤体重达4.8公斤,经手术摘除,一周后痊愈。据同年12月4日和1982年4月10日专程随访观察,近期效果满意,未见转移和复发。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摘要 患畜系达旗解放滩公社天义长大队社员户养的一岁母牛,购于包头市黄河牛奶厂。据畜主诉:患畜出生后就见右上额部有一似核桃大的黑色瘤状物,以后随着牛的生长该瘤状物亦显著增大,逐渐呈球状,并下垂覆盖右眼全部,严重影响视力及活动(图1,见封三,下同)。1981年10月18日来我站就诊。经临床检查,患畜发育中等,精神尚好,食欲正常,瘤体长于右眼眶上,大如小盆,形似馒头,遮盖于右侧面部。瘤体附着部较平整,底面4×50厘米~2,瘤底椭圆形,其横径21厘米,纵径22.5厘米,瘤体高16厘米,表面呈黑色,被包皮肤完整无破溃,顶端皮肤明显角化,质地坚硬,穿刺瘤体后流出棕黑色粘液。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2.
埃里希氏体病(Ehrlic- hiosis)是由一类寄生于白细 胞内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人和动 物传染病。自70年代以来,在欧洲和北美有关埃里希氏体病的报道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埃里希氏体种,已引起了医学界和兽医界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目前已知,埃里希氏体病除分布于日本和北美外,在东南亚、欧洲、中东、中美洲和非洲等地区也均有存在。 (一)病原学 埃里希氏体是一类白细胞内寄生菌。属立克次体科(Rickettsiae)埃里希氏体属(Ehrlicheae)。埃里希氏体属已发现8个种,其中作为动物病原体的埃里希氏体有犬埃里希氏体(E.canis)、马埃里希氏体(E.equi)、嗜细胞埃里希氏体(E.phagocytophila)、瑞氏埃里希氏体(E.risticii),E.platys及最近从实验感染犬体内分离到的粒细胞埃里希氏体(E.gran-ulocyte);引起人类感染的埃里希氏体有腺热埃里希氏体(E.sennetsu)、E.chaffeensis。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貉业的发展,每年5~6月份,母貉发生难产较多。笔者曾剖腹助产28例,其中初产貉21例,经产貉7例,经产貉中2只有难产病史。这28例中,子宫颈口张开不全(仅容1指)的15例;体弱宫缩无力的5例,胎儿过大的3例;胎衣与子宫内膜粘连的2例;子宫破裂或糜烂,致使胎儿落入腹腔的2例;胎位不正的1例。以上病例除1例继发腹膜炎导致败血症死亡外,其余全部成功。共取出活胎108只,死胎24只。28例难产貉的剖腹处理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某些科学研究中,需要摘除雌性大鼠的卵巢以减轻性激素对某些实验的影响。为此,1999年4月以来,我校共进行了83例雌性大鼠的卵巢摘除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方法 用846麻醉剂0.05mL腹腔内注射麻醉大鼠后,手术台仰卧保定,确实固定四肢及头部,术部在腹底壁脐后正中线上;在脐与耻骨前缘中点向后沿腹底壁正中线切开皮肤2—3cm,皱襞切开腹白线及腹膜,打开腹腔;用2把镊子在切口下方找到子宫体及一侧子宫角,沿子宫角向前导出卵巢,用4号丝线结扎卵巢系膜血管后摘除卵巢;同法摘除另侧卵巢;将子宫复位后关腹。术后无需特铢护理。由于雌雄鼠大…  相似文献   

15.
孕酮对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及其相关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孕酮对小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Wistar健康雌性大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于发情间情期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只做假手术;OVX组:双侧卵巢摘除;OVX P1组:双侧卵巢摘除 孕酮2 mg/kg;OVX P2组:双侧卵巢摘除 孕酮10 mg/kg,连续用药7 d后宰杀,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损伤,绒毛萎缩,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明显降低,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减少;补充2种剂量的孕酮后,各项指标比OVX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OVX P1组与OVX组差异显著,且好于OVX P2组。证实,卵巢摘除对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结构有严重影响,补充适量孕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关喉瘤盘尾丝虫(Onchocerca guttursa)的研究,有Chauhan(1978)、Eichler(1971)、Hussin(1988)和Paira(1984)等的报道,Ferenc(1989)还报道了该微丝蚴在牛体皮肤中的分布。由于喉瘤盘尾丝虫存在着宿主和地区的变异,为了探明湖南省黄牛牛体该丝虫微丝蚴的分布特点,我们对自然感染喉瘤盘尾丝虫的黄牛进行了不同部位皮肤和淋巴结中微丝蚴分布情况的研究。(一)材料和方法 从屠宰场选择有活喉瘤盘尾丝虫寄生的黄牛7头,每头牛在耳、面颊、颈垂、肩峰、胸侧、腹侧、臀部、腹中线、脐部等9个部位剃毛消毒,各采取皮肤500mg,分别置生理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64~1978年间手术治疗牛、马眼皮样瘤五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一)肿瘤形态和患畜症状 家畜眼皮样瘤发生于上(下)眼结膜及其穹窿部。也有的在巩膜缘向瞳孔延展或生长于眼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等处。瘤体表面颜色与皮肤一致,上有被毛。呈钝圆形。触之中等硬度,切面淡红色。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眼皮样瘤。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乳头状瘤面积较大,用手术摘除,出血较多,易感染。故不适用。我们利用中药香附、木贼煎剂外用治疗牛皮肤多发性乳头瘤二例,获得满意效果 治疗方法 中药香附、水贼各半两加水3000毫升。文火煎至1500毫升备用。将患处洗净,去硬痂(以不出血为佳)。将上述药液加热到动物能忍受为度,用药棉蘸取药液涂洗患处,早晚各一次,二日更换新药液一次。如有单个较大的肿瘤,洗净后,可用大口瓶盛一半热药液倒扣在肿瘤上20~30分钟。早晚各一次可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疣是一种慢性、病毒性皮肤病,俗称瘊子。建湖县家畜改良站的1头大约克种公猪,阴囊皮肤上先出现浅粉红色略带紫色的扁平突起,亮滑、米粒大小、不规则散在分布,数周后渐增大、突起,如黄豆或花生粒大,表面干燥、粗糙,颜色近似皮肤而质地略硬于皮肤,顶端呈花蕊状似花...  相似文献   

20.
(一)材料和方法 80例病兔分别来自贵阳市乌当区畜牧局和毕节县何宫屯养兔专业户,其中乳房炎30例、脓肿10例、脚皮炎10例,仔兔急性肠炎30例。兔种为纯西德长毛兔和安哥拉兔。共治疗50例,对死亡的30例作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还分别采取脓汁、皮肤、肝、脾及肾作细菌学检查。 (二)结果 1.发病原因: (1)卫生条件差:发病率高的兔圈多潮湿,光线不足,甚至粪尿与饲料、饲草混在一起。有的专业户因用水困难,将洗手、洗脚等污水用来喂兔。而卫生条件好的兔圈发病率就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