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当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法治建设、司法审判领域内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自1996年始,重点在于审判机制的信息化,其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在审判工作中的有效适用,提升审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司法信息化的探索不仅要着眼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之融合适用,也应重视研究已有法院信息化机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对网上法庭、庭审直播与电子签章的制度梳理,能够有效发现与解决现行信息化制度之问题,这对于司法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创新司法制度以回应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绿色法庭法》的国家。该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局限性给中国以重要启示:环境权法定是环境司法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纠纷性质影响环境法庭构建;接近正义权是环境司法制度的核心内涵;合法性依据是环境法庭构建和环境司法发展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也可以帮助实现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法制背景下,环保法庭的设立缺乏明确的法律根据。无论是“回应型”法律理论,还是司法能动主义,均不能为环保法庭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提供充分论证。环境公益诉讼与我国现行三大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存在矛盾。解决环境问题,管理机构健全、管理范围广泛、处理方式灵活高效的行政机关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任寄托在环保法庭身上是不现实的。只有以合法性为基础,环保法庭才能真正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公众对环境司法救济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各级司法机关尝试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庭,受理了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环保法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如理论基础薄弱、法律依据不足、诉讼机制缺失等。制度建设的缺乏和不完善是导致环保法庭面临困境的深层根源。面对环境审判专业化的趋势,只有对环保法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设计,建立专门的环境诉讼机制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环保法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环保法庭面临环境诉讼冷清的尴尬局面,这引起了不少学者对环境司法专门化的质疑。环境司法专门化是司法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环境司法专门化遇冷的根源在于:环境法律制度供应不足,环境司法机构设立存在先天性不足,环境案件类型化理论供给不足,环境诉讼程序不完善,环境司法外部条件准备不足。因此,应当运用综合性手段加以解决,包括: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完善环境诉讼制度,健全常态化、正规化和专门化的环境司法机构,加强环境案件类型化,以及完善外部条件提高公众环境司法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环保法庭是以环境资源案件为主要审理对象的专门性法庭,经历了从环保合议庭到环境资源审判庭的发展历史过程,对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环境生态破坏问题,起到了提高审判效率与促进环保法制的积极作用。在面临新时期环境污染问题的特性与法制改革的要求时,环保法庭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依据环保法庭的建设历史与经验,首先应由相关法律对其体制机制加以确认从而解决建立的合法性问题,便于在全国各级法院中得到普遍性的建立;其次应加强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促进环境司法的生态保障作用;再次作为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应围绕其司法专门化,构建其独特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欧美诸国的法律体系里,多有类似"藐视法庭"制度的规则来惩治不法行为与倡导诉讼诚信,其中美国的藐视法庭制度为个中翘楚,使得司法权威肃穆、审判秩序井然、法院号令畅通。因此,美国的"藐视法庭"制度确有值得我们认真了解剖析的价值,以为将来的引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司法实践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所从事的具体活动。比如刑事侦查人员对某一刑事案件的侦破 ,法庭审判人员对某一刑事案件的审理 ,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与辩护人的论辩等都属于司法实践活动。在司法实践活动中 ,办理案件、处理问题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严格依法办事。因此 ,作为司法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系统的法律知识 ,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还要有高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 ,能熟练运用各种逻辑推理和逻辑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对二难推理的恰当运用 ,则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难推理是逻辑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推理…  相似文献   

9.
科学界定法庭教育的概念和属性,全面揭示法庭教育制度的属性和功能定位,是解决当前有关法庭教育制度诸多争议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法庭教育是衔接公安、检察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教育、矫正环节的重要"桥梁";是贯穿审判全程的教育;是突出被告人主体性的价值教育;是强制性和干预性的特殊社会教育;是与审前社会调查、心理辅导、亲情感化、合适成年人参与、营造适当教育情境等程序保护措施和审判方式相辅相成的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0.
电子证据是互联网普及与现代科技发展孕育而生的新型证据形式,近年来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与作用有目共睹,人类已经进入电子证据的时代.但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质以及立法的滞后性,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领域滋生了规则滥用与审判标准不一等弊端.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9月出台了关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规范性文件,打破了电子证据规则适用的乱象,因此在电子证据规则领域统一法律适用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科学界定法庭教育的概念和属性,全面揭示法庭教育制度的属性和功能定位,是解决当前有关法庭教育制度诸多争议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法庭教育是衔接公安、检察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教育、矫正环节的重要"桥梁";是贯穿审判全程的教育;是突出被告人主体性的价值教育;是强制性和干预性的特殊社会教育;是与审前社会调查、心理辅导、亲情感化、合适成年人参与、营造适当教育情境等程序保护措施和审判方式相辅相成的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诉案件除外)是刑事案件进行审判的前提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审判作出了不同于《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使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审判程序无法可依。本文对其存在的违法之处作了分析,并对不妥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以期使法律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3.
曹志勋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1):121-130,175-176
商事审判对应民事司法中最为正式的诉讼程序并体现司法分工的深化,我国有必要设计专门的商事司法组织规则。从我国实践和比较经验出发,应适当加强商事审判机构的独立程度及人员的专业构成。考虑到司法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既有的司法环境,在商事审判组织专业化的模式选择上,不应采设立专门的商事法院或法庭的模式,而应在现有专门合议庭和商人陪审员的制度基础上予以推进,以适应不同法院的职能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作为证据使用,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均没有异议。但是,电子证据在证据法律体系中是否具有独立的法律定位,这在立法上以及审判实践中均有矛盾。本文试图从电子证据的特点、法律地位等方面入手探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英国诉讼制度的根本变迁是陪审团制度在王室巡回法庭的建立。伴随王室巡回法庭在整个司法组织体系中主导地位的确立,陪审团成为关涉自由人诉讼的主要审判组织形式。通过考察中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之间博弈、民众认知理性的发展等因素对审判组织形式变迁的影响,探析英国陪审团制度形成的基本动力要素,为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以提高审判效率为导向的刑事缺席审判程序,需要兼顾保障人权,遵循正当程序理念的要求。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就规范而言,程序上法庭审理不完整,控辩平等被损害;证据上被告人供述缺失,证据收集、质证活动受到影响,认证难度增大。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刑事缺席审判的法庭审理可能会出现庭审形式化、辩护权弱化和证明标准空置化的危险。为完善刑事缺席审判的法庭审理,应当确立该类案件证人证言直接言词原则,采取措施便利律师会见,并适度降低证明标准,以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维度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事故速裁法庭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一种新的司法调解与审判运行模式,它具有简便、快捷、富有效率的优越性,对于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立法的缺失,道路交通事故速裁法庭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定位不明确、受案范围过于狭窄、事故认定的证据运用、法律援助制度滞后影响"速裁"效率、行政调解与民事诉讼的衔接不紧凑等显性问题。因此,应明确速裁法庭的定位、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性质,完善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诉前司法性调停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庭翻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各国司法改革与司法实践的终极目标,语言平等既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又是基本保障。从法学角度而言,当事人要求提供法庭翻译的权利是保障庭审平等的基本诉讼权利,然而这一点尚未为非专业人士乃至法律专业人士所认识。就立法与司法实践而言,法庭翻译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从立法、司法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对法庭翻译机制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9.
电子数据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审判为中心”下的诉讼制度更加注重电子数据的审查,因此,电子数据取证要更加细化及具有针对性。本文针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下,电子数据取证的技术和审查方面的困境,提出深入研究云取证技术,规范物联网技术协议与规则,构建专家智囊库及重视证据审查等方面建议,为提高电子数据的法庭有效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学界定法庭教育的概念和属性,全面揭示法庭教育制度的属性和功能定位,是解决当前有关法庭教育制度诸多争议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法庭教育是衔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教育、矫正环节的重要“桥梁”,是贯穿于审判全过程的教育,是突出被告人主体性的价值教育,是强制性和干预性的特殊社会教育,是与审前社会调查、心理辅导、亲情感化、合适成年人参与、营造适当教育情境等程序保护措施相辅相成的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