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年来,阳朔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并展现出强大的国际魅力。大量境外游客的到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阳朔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阳朔乡村旅游国际化魅力的发展模式和致富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大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山西省在全域旅游建设中,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支撑,以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为重点,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以全域旅游创建为契机,将山西建成文化旅游强省,一方面要在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基础上再打造三大新旅游板块,即晋中城市旅游板块、晋南旅游板块、创意旅游板块,另一方面要在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服务等方面对标一流再发展。山西旅游业发展的成功探索启示人们,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应在全部门配合、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全需求满足、全过程服务等方面发力,坚持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全域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是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新旧动能转换,新旧动能转换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嘉祥县委、政府基于全域旅游的发展愿景,持续新旧动能转换,激发了新动能,创立了新业态,培育了新主体,进一步加快了乡村旅游业向全域的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贵定县大力做好绿色文章,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统领、市场需求为导向、文化生态休闲为主线、重点项目建设为主导、产业体系建设为支撑,实现景点全域、观念全域、服务全域。阳春三月"金海雪山"花海如潮,芳菲四月云雾山上茶飘香,阳宝山风光四季如诗如画……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贵定县大力做好绿色文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书写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新篇章,全县乡村面貌更美、农民口袋更鼓、农民思想更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相似文献   

5.
正普定正以"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实践证明:全域旅游,大有可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理念,普定决心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底气何在?蹄疾步稳,提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台阶,交通区位生态环境优势凸显。先行先试,"无中生有"。遍地开花的农业园区变成景区,广袤丰产的乡村田园变成公园。抢抓机遇,融合发展。农旅一体助推产业勃兴,"旅游+"激活"美丽经济"。树立理念,全民参与。全域旅游理念为群众认同,旅游发展成果为群众共享。全域旅游,关键在"全",需倾注全境之物、全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8,(7)
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旅游、全类型旅游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深入实施"旅游+"战略,高效整合资源,大力推动招商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7.
阳朔是世界旅游目的地之一,然而面对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阳朔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缓慢,旅游管理模式老化,未能跟进互联网大数据服务快速发展的步伐,社会化动态营销体系缺乏,未能形成强劲的旅游推力。阳朔作为旅游名县,必须以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阳朔旅游的绿色转型、绿色消费、绿色营销,培育阳朔旅游增长新动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智慧旅游兴起是时代的产物,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更蓬勃的发展生机。当前阳朔智慧旅游在转方式、促增长,提升阳朔旅游城市形象等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讨论"互联网+"时代阳朔智慧旅游的优化路径,推动阳朔旅游实现智慧新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正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近年来,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乡村旅游项目发展抢眼,品牌化、规模化成效显著。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得到大发展。许多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风光秀美如画的乡村田园、古寨村落,以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乡愁体验等形式助推旅游大发展,极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奇特,民族风情浓郁,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铁"大十字"贯通、县县通高速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贵州旅游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全域旅游建设成效凸显,旅游业发展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强大拉动力,让旅游扶贫成为贵州各地脱贫攻坚的新抓手。近年来,贵州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全域旅游是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推进传统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是深化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十三五"以来,山西省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旅游业发展水平与丰厚的旅游资源还不相称,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也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需从统一思想认识、创新体制机制、丰富旅游业态和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着力,加快推进山西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同质化、产品少、层次低等问题,贵州各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供给,打造特色化、品牌化乡村旅游产品模式和经营业态,助力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发展。古镇、名村、山水、田园、乡愁……乡村游已经成为旅游新时尚。得益于迅速增长的休闲市场需求影响,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连年攀升。2017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46亿人次,同比增长42.97%,占全省接待游客的46.6%;乡村旅游总收入1572.79亿元,同比增长53.51%,占全省旅游总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实施全域旅游,是顺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实现旅游产业化必须跨越的发展阶段,是推动阿坝旅游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今年2月,国家旅游局将阿坝州列入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今年5月,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阿坝州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需要加速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旅游深度消费、提高旅游消费者购买力和研究开发旅游新产品并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促进产  相似文献   

14.
正黎平县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总要求,依托侗民族文化、"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平台,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用好结对帮扶力量,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成效明显。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3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84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3.98亿元),同比增长16.18%,旅游产业带动6157人实现增收脱贫,助推全县整县"减贫摘帽"。  相似文献   

15.
阳朔旅游已走过40多年的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阳朔旅游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具有探索意义,能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同行者提供借鉴的经验,有利于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能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为旅游行业做大做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以来,武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重要指示,在省、市指导下,立足生态、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城、旅游富民"的县域发展战略,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带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强县富民的强大引擎,举全县之力,行武平路径,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努力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贫困县份创建国家全域  相似文献   

17.
城市近郊乡村在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更多实现乡村振兴的机会。阳泉近郊乡村在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乡村旅游发展粗放、乡村旅游季节性现象明显等困境。因此,推动阳泉近郊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入CSA模式,建生态型农业,促都市农业升级;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培育现代都市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全域旅游是对传统旅游目的地概念的颠覆。以阜康市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从全域旅游概念入手,分析阜康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并从现状分析中尝试为阜康市旅游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丹棱县全域推进以"不知火"为主的桔橙产业发展,全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创造了丹棱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丹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68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吉林省支柱产业的地位凸显,但还存在着全域旅游定位不清晰、产业规划不明确、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品质有待提高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吉林省发展全域旅游,需全面统筹,构建全域旅游主体功能区;产品发力,创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龙头引领,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构建吉林省全域旅游新形象;产业融合,发挥全域旅游产业粘性;全面保障,助力全域旅游腾飞发展;加强宣传,提升吉林省全域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