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2017,(1)
互联网在推动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平衡、政党政治繁荣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信息爆炸、去中心化、泛娱乐化和数字鸿沟等特征也使执政党的政治生态面临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通过考察互联网时代执政党政治生态的研究谱系,分析执政党政治生态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完善互联网时代执政党的制度环境、繁荣文化环境、净化民主环境和畅通合作环境四个方面探讨执政党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塑造民众对党的规则认同,培育民众对党的文化认同,从而实现党的"线上"群众路线,最终实现执政党政治生态的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2.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其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和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执政党认同和参政党认同;政党认同与政治制度认同、国家认同的紧密联系。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执政党的政党认同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执政党应从利益代表和政治参与两个方面来巩固执政党认同,建立政党与国家、社会、政府的适度分野,改善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作为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转变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众的认同比其他政党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此,执政党认同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综观近年来执政党认同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的持续探索、不同主体认同状况的实证研究、不同视阈下的现实考量和以此为视角的理论运用,为执政党认同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随着政治社会化的推进,当前研究的现状与满足执政党对增强民众认同的迫切愿望之间还有差距。梳理分析近年来执政党认同研究,对促进此项研究发展和运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都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政治系统提供了合法性的来源和稳定发展的动力。政治认同表现的是一种内隐的政治态度,政治参与则表现为外显的政治行为。构建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政治认同,要净化政治生态,增强公民对政府和执政党的认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价值认同;从制度层面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增强制度认同。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认同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考察当代中国执政党认同的相关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向.本文通过对执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认同因素、价值旨归等方面的论述,力求从新的视角探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选择逻辑,从而为更好地推进中国执政党建设、增强执政党认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导力建设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注重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出发认知意识形态,但依然存在局部性的模糊认识;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较高,但文化认同有待提升;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同时包容多样社会思潮的存在;具有国家文化安全意识,但对错误思想的批判意识与能力仍需增强等。为此,提升执政党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领导力的策略和路径包括: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凸显意识形态认同的价值维度;以学术讲政治,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阐释力;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寻求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大公约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杨积少 《世纪桥》2007,(3):17-18,31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内在源泉。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在信仰和意识形态上取得民众认同;纲领路线的先进性,在政绩和利益上取得民众认同;组织上的先进性,在政治权威上取得民众认同;作风上的先进性,在政党形象上取得民众认同。保持先进性,增强合法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安邦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政治认同建构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政治认同重构的过程,执政党克服政治认同危机不仅需要从实践上拿出业绩的证明,而且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思想的整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影响政治认同建构的各种问题,达到形成思想共识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民富为先的建设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维、公平正义的根本原则、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价值诉求,奠定了构建政治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对政治领域的最大冲击是网络政治的出现。网络政治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自由性、便捷性等特征,当其挟群体力量扑向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时候,对长期在传统社会中执政的执政党构成严峻挑战。执政党必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科学地建构自己的网络角色,实现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提高网络执政水平、实现网络执政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陈蔚 《唯实》2012,(2):62-65
由意识形态被逐渐祛魅、经济发展带来的认同减弱和社会公正感的削弱而带来的政治认同不足,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谈文化建设,意味着执政党试图通过文化认同来弥合当前政治认同的不足。以文化认同来促进政治认同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最根本的是要找准政治认同的来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合法性的意识形态视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平平  胡其柱 《求实》2008,3(2):19-22
意识形态在维护和提升执政党合法性认同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政党产生的先决条件,凭借鲜明的政治导向功能直接为执政党提供合法性证明,而且它还是决定制度、法治所蕴涵的"形式合法性"是否真实的更深层标准.因此,对执政党合法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系统梳理中共的执政合法性诉求,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辉 《求实》2008,(2):62-64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利益分化、政治分层、文化变迁以及全球化国际环境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重构应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客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增进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以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的政党政治中,作为执政的党,其政治基础何在,依靠力量何在,这是摆在各国执政党面前的最基本的问题。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同样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似乎是多余的,但是不断发展的现实和世界各国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再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建设的教训中,执政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政党权威思想的历史考察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指导中共巩固、延续和拓展执政权威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共政党权威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演进过程,反映了执政党对自身政治认同的高度关注和对长期执政的政治资格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主体和社会组织主体"双引擎"的推动下,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生产有着国家理性化和权利意识张扬这双重价值追求,面临着能动社会的生产和公民社会的生产这双重任务.正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社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这种快速发展也对政党的社会性、政治性、行为方式和政党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在新时期,政党权威重塑必须考虑执政党的组织嵌入及其有效性问题:执政党组织嵌入是政党组织控制和减弱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举措;这种组织嵌入不仅要扩大党组织在社会领域的覆盖面,还要保证嵌入组织的有效运转,从而在执政党与社会组织间形成一种"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16.
政治伦理是人类社会伦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现代政治主要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因而,政党伦理就成为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党伦理建设旨在探索使执政党所确立的政策及运行的各项制度符合宪法与法律要求的同时,还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认同和拥护。执政党伦理建设可以提升党的道德影响力及凝聚力,巩固其合法性地位。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①党要加强自身建设,就必须夯实党执政的基础.党的执政基础包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组织基础和民众基础等,其中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居于重要地位.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对于塑造和培养政治精英、奠定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基础、促进执政党的经济社会建设、树立和彰显执政党形象、增强民众对执政党的认同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执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后,要保证执政地位的长期有效性,不能仅凭获取政权的强制力来维持,还必须依靠政治文化建设,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对执政党价值认同、信仰、服从的政治理论来支撑。政治文化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情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性人才,如何提高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性、自觉性和实践性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三爱"(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准确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是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茉莉花革命"的冲击下,执政33年的埃及民族民主党不仅丢失了政权,政党自身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走向瓦解和消亡。与经济和外交上取得的成就相比,埃及的政治体制在近六十年的时间中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其政治发展相对滞后:"强人政治"的特色突出;军队在政治体系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执政党一支独大、垄断权力的政治结构。政治发展滞后与埃及民族民主党丢掉政权具有内在联系:家族政治盛行与国家权力私有化导致了执政党的严重腐败;缺少必要的监督力量,为执政党滥用国家权力提供了便利;公民权利空心化与刚性的社会管理模式导致社会矛盾的积累和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