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汇聚之地,历来是各种思潮传播激荡的重要场所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深化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研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对丰富和发展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与"分化",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之间各种互动关系构成了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它们政治倾向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以及传播模式的商业性催生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挤压、价值干扰及媒体解构。这种复杂性的成因在于当前我国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及个别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缺位等。为此,应当通过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势位建设、政治建设、价值观建设、媒体建设等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意识形态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产生新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手段受到制约。我们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4.
石仲泉在3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我们所讲的“西化”是有具体内涵的,即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西化”内容,这是历史形成的。“五四”时期,西方许多的新思潮、新思想不断地闯到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横》2013,(6):1-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各国之间软实力较量加剧,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全面挑战。综合各方观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威胁。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重点转移到中国。他们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先发优势,宣称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普世价值",乘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强迫或引诱他们认同西方价值,从而实现文化同质化,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以来百年间,中国反复出现了西化与国学两种思潮的交替,这是值得极为深思的历史现象。过去我们把国学思潮简单地称之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或复古主义思潮,是存在严重误解的。为什么西化思潮过后往往为国学思潮,国学思潮真的是保守主义吗?仔细考察过后,我们发现国学思潮并不真的是保守主义思潮,而是一种立足本国国情与本国文化进而努力吸收消化西学的现代化思潮。一、第一次国学思潮:从西方现代性本土化中寻找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末,为维护国家安全,摆脱美苏两面夹击的战略被动局面,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中国需要重新进行对外战略的调整。毛泽东和周恩来从重建对外决策机制入手,积极抵制和批判极"左"思潮,消除外交领域的不正常状态。他们审时度势,摒弃僵化的对外战略思维,坚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打破常规,抓住战略机遇,以缓和中美关系为突破口,最终为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舞台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去意识形态化"思潮仍不时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到旗帜鲜明,首要的是正确对待和科学理解意识形态,深刻认识"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内涵"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概念,表述多样,常见的有"非意识形态化""淡化意识形态""去政治化""价值中立""意识形态终结论"等。从这些不同表述中,可以大致概括"去意识形态"思潮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10.
宫厚英 《理论学刊》2013,(4):99-103
社会思潮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社会矛盾的"指示器",也是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无法回避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国,各种思潮粉墨登场,形成一道独特的思想图景。思潮丛生,纷繁亮相,正深度拷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成功引领社会思潮,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已然成为历史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艰巨任务。随着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具体实践的推进,学术界也掀起对"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这一课题的关注热潮。宽视域耙梳其研究现状,多维度综述其理论内容,本身也应是这一学术热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首先,坚持网络信息技术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两手抓"。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牢牢控制着全球信息网络,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占有绝对优势,他们凭借其网络信息强势,对我国大肆输出西方意识形态,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诋毁、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实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信息技术安全,又要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其次,完善网络社会治理体系。一是规范各项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发展,除了一如既往地"发掘"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的"真相","还原"其认定的"历史面貌"以外,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它的批判,更加强调其"学术研究"的性质,即根本不存在历史虚无主义,"一点一滴地揭开历史真相不过是学术研究"。主流意识形态"不应该将学术论证归结为意识形态",应"尊重学术研究的自由"。这一观点,涉及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征和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等多个问题,在现实中极具迷惑性,有必要对其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逻辑递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破与立、继承与发展的辨证统一。其逻辑起点是对"文革"时期"泛意识形态化"、苏联模式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开放环境中意识形态取向的深度反思;其逻辑中介是对"两个凡是"、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潮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现实批判;其逻辑终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架构。把握这一内在逻辑,对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左派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它主张代表人民大众利益发声、倡导公正平等、保障民主权利,并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倡导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与思想理论。新左派人士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弊端与社会矛盾,为纠正政策失误、增强民生建设、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为它在基层社会中赢得了"政治正确"和"道德优势"之名。然而,从其现实表现形态和内在理论逻辑来看,由于对平等公正的绝对追求、全面民主的过度崇尚、市场经济的偏激认识和极端民粹主义的思维倾向,使得新左派思潮无论是在价值要义还是在实践目标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明显差异与矛盾碰撞。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有序发展的维度来看,需要对中国新左派思潮进行理论匡正与科学引导,在不断剥离其非马克思主义成分的基础上破除人们对它的意识形态迷思,进而有效化解社会思潮中"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极端民粹主义倾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使得主流社会思潮与非主流社会思潮相互交织,针对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从建立网络官方引导力入手,提高主流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从"网络红人"入手,培养、发掘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红人"使其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代言人;从高校网络社区入手实施正确引导;从教学方式变革入手,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成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主渠道、思想交锋的主阵地、各种思潮舆论的竞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隐蔽、更加激烈,呈现许多新特点、新问题,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遏制新媒体领域中"颜色革命"的内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使得主流社会思潮与非主流社会思潮相互交织,针对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应从建立网络官方引导力入手,提高主流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从"网络红人"入手,培养、发掘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红人"使其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代言人;从高校网络社区入手实施正确引导;从教学方式变革入手,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累了对待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密切关注和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与教育;坚持以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对待社会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等。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守僵化和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丧失,是苏共败亡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改革过程中必然发生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现象,既要警惕"左"的思潮,更要防止右的思潮.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同时科学对待其他社会思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意识形态的创新,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机和活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掌控意识形态的做法,逐步确立柔性方式掌控意识形态.要破除教条主义、空想主义和形式主义,科学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公民社会"思潮是以西方公民社会理论为支撑,以西方公民社会为参照,以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指导原则来构建中国的"公民社会",进而力促政治民主化的一股政治思潮。该思潮在理论上主张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自由,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要求扩大基层协商民主的推行范围,宣扬社会独立自治的治理理念和倡导思想文化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客观而言,"公民社会"思潮为保障公民个人权利、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部分学人推进社会转型的政治理想。然而,从其理论逻辑来看,"公民社会"思潮推崇的个人自由至上的权利观、政府退出市场干预的经济观、宪政模式的民主观、公民完全自治的社会观以及多元价值观,表明其传承的是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基因,在本质上仍然是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演变与衍生,事实上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的思想理论武器。因而深刻辨识"公民社会"思潮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误区和危害,继而探索对其进行科学引领的有效路径,是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推进中国社会顺利转型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