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尔特.达赛尔(Kurt Dassel)研究了印尼军队与外交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制度不稳定的国家中,军队会更倾向于使用武力来维护自身的组织利益。因此,当军队不能对内使用武力的时候,就采取对外用武的政策。然而,这一假设并不符合印尼1945—1965年期间军队与对外冲突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本文对印尼军队与对外冲突的关系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用案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2.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席位得以恢复之前,中国的农业对外交往活动多集中在双边领域,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侧重,且呈波浪式向前发展。1960年代前,偏重于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在1960年代国内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合作空间。到1970年代初,中国的农业对外交往逐步打开局面,并为此后的农业多边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农业对外交往所走过的曲折历程,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及国内农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美国互为敌国。然而,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却把美  相似文献   

4.
缅甸作为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却长期仅保有一支与国内反叛武装周旋的空中力量。陈旧的飞机、生疏而疲惫的飞行新手是其几乎难以扭转的面貌。国内没完没了的叛乱与镇压,"大仗没有。小仗不停"的局面让缅甸空军不得喘息。本文为您揭开缅甸空军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我院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的《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于1999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册,共96万字。该书既是一部学习和研究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教材,也是一部专著。该书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分析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力求准确、科学地揭示这一时期的风云变幻、扣人心弦的历史进程。该书在体例上主要按编年系统撰写,共分6编  相似文献   

6.
与美国争霸 日本帝国海军的太平洋战略(1905-194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子1905年5月,对马海战落下帷幕,日本联合舰队一举全歼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取得日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从此,俄国海军在远东一蹶不振,不再成为日本海军有力的敌手。然而就在日俄战争结束之时,一直以支持日本面目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的美国突然改变立场。美国担心日本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拉纳·米特(Rana Mitter)的著作《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1是写给美国读者的,全书分为三部分共19章。不过这本书出版后,在中国读者中也引起了一些关注。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在这里被重新研究和书写,而且不断有新的发展,学者们对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9.
当前,亚太地区出现了由中美日及东盟四大力量占主导的新的多极化格局。在影响亚太地区秩序构建的四种力量中,东盟这一极可能是最弱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无论东盟倒向哪一边,都会使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发生倾斜,并导致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力量对比重新调整。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是构建亚太区域秩序的关键和重要保证。当前,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都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外交研究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学者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粮食外交史,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粮食外交史,从理论层面分析粮食与外交互相作用,并对近年的国际粮食危机进行跟踪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粮食形势并不安全,挑战和机遇并存。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围绕中国的粮食外交这一主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中国的粮食进口与中国对外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二是判断世界粮食形势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一、绪论 关于国家问题的学说研究,总是与国家行为、国家进程,以及国际关系中所发生过的历史事实相一致。因为,历史曾经历过的社会组织、政治结构和国家形态,是从人们因利益动机驱使而发生的社会和政治活动的利益关系中产生的。国家,是人们的政治关系,以及政治关系当中产生的政治权威制度化的表现。的体现。而国家学说,体现了不  相似文献   

13.
正除了要处理好与美国、欧盟的关系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还面临观念差异、地理遥远、语言障碍等不利因素。对此,双方应积极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与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友好城市的纽带作用,推动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新格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近年来中国外交领域蓬勃发展的新议题。其中,人文交流既是中国构建、强化自身特色鲜明的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中东欧国家是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4.
安全是雨后的一束阳光,是爱人的柔言细雨,是与久别的挚友畅叙,是人类的最强音。 安全是一种和美,具有柔似流水、坚如钢针般的魅力。安全能给你的生活增添悠悠的神韵。在安全的氛围里,你将会领略人间乐趣、世间真情。 她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接近她,便感到恰似太阳一般的温暖;疏远她,犹如在  相似文献   

15.
李安山 《当代世界》2012,(10):21-23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步伐无疑会不断加快。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非洲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一种结果。近年来,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在全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几个问题,着力于九十年代的发展趋势。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亚太经济合作"的提出及发展走向;第二部分是对合作的分析,说明亚太经济合作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第三部分对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战略、策略,提出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西欧和东亚从未出现过平等的合作。二战以前,大多数东亚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长期处于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之下,是它们的附庸。二战之后,这些国家纷纷独立,欧洲势力被迫退出了这一地区,双方中断了联系。在后来的三、四十年中,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西欧国家忙于自己经济的复兴、自身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的对抗,而无暇顾及东亚。同样在冷战大背景下,东亚国家也相互对抗,互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太平洋岛国地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关系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新时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人文交流、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存在广阔合作空间。太平洋岛国泛指南太平洋中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之外的其他岛屿国家,具体包括斐济、萨摩亚、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所罗门群  相似文献   

19.
许利平 《当代世界》2013,(10):36-39
201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10+1合作的典范,引领着东亚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日益紧密的时代,中国—东盟合作不仅具有地区意义,而且具有全球示范效应。10年的中国—东盟合作,是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亮点,值得好好总结,同时更应务实谋划未来发展的方向,使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为中华民族的两个百年梦想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我系教学、科研的需要,我们编辑了这份综合性的《南斯拉夫大事记(1919—1969)》。《大事记》简要地记载了南共联盟在这五十年中领导南斯拉夫人民争取独立、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英勇斗争的历史,内容涉及南斯拉夫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情况。《大事记》的材料来源,主要是南斯拉夫发表的文件、公报及报刊文章,同时也参阅了一些回忆录和国外研究南斯拉夫的专著。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兄弟单位的部分研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