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红 《党史文苑》2002,(1):22-23
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是一个谈笑风生,富有机智和幽默感的人。他时而以幽默作武器,尖锐辛辣,打击敌人;时而以幽默作调味剂,妙语连珠,批评教育同志;时而以幽默作润滑剂,谈笑风生,密切人民群众的关系。“毛”字是一个反“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期间,陪都各界轮流邀请毛泽东演讲,文艺界知名人士亦筹办了一次讲演会,地点在黄家垭口中苏文化协会内。毛泽东妙语横生,谈了他对国共和谈的看法,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讲演中间,突然有人向毛泽东提了一个很尖锐而又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假如此…  相似文献   

2.
“我同意毛主席的意见!”肖劲光站了起来;毛泽东拍着肖劲光的肩膀,对参加会议的干部们说:“同志们,我在延安,就是靠这位老兄吃饭,靠你们留守兵团吃饭啊!” 1937年8月下旬,延安连日来大雨滂沱。 一天,毛泽东召集肖劲光等人到他的书房来研究军事部署。 大家就毛泽东提出的部署问题,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生。谈到半途中,毛泽东摁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文苑》2023,(12):43-46
<正>毛泽东严于自律,制定过诸多律己治家的“约法三章”,从某种程度上助力他成为治国安邦的成大事者。对自己及全党严格“约法三章”延安时期,毛泽东50岁生日之际,时任中宣部代理部长凯丰致信欲给他庆寿。毛泽东看信后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的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内外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谢绝的理由,一是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4.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从保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当天延安各界群众代表在城内最好的“三仙园饭馆”盛情宴请了毛泽东、朱德和中央党、政、军领导人。不几天,毛泽东又代表苏维埃抗日民主政府回请了延安的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席间他鼓励延安人民借贷资金,发展经济,公平买卖,繁荣市场,把延安建设成和平繁荣的模范城。延安呈现一片祥和似春、人民安居乐业之景象。  相似文献   

5.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3,(11):41-41
在延安时期,曾经发生过“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故事。当时,毛泽东到各个干部学校给学员作报告,经常是安步当车,不让接送。1939年秋的一天,他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学院到毛泽东的住地杨家岭有四五公里,中间还横着延河水。当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毛泽东碰到迎面走来接他的四个人。毛泽东打量了一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相似文献   

7.
张军  林嵬 《党建文汇》2007,(5):40-40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毛泽东对习仲勋这个评价,始于10年前的印象。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在几处村落墙壁和大树上,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  相似文献   

8.
延安城墙的对面,一座大山,山上有一座全城能看到的宝塔,宝塔山下和山上,有着一排排窑洞,窑洞外面可见近处和远处穿着白色大褂的医务人员走出走进。有时可见穿着便服的病人从窑洞内走出来晒太阳,散步。早春时候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地照在树梢上,一个23岁的外科大夫,穿着一身不厚不薄的军装,从山上快步走下来。她非常高兴,又紧张又活泼地往前奔。她的后面跟随着毛泽东的警卫员小王。来到毛泽东居处,小王走前一步,揭开窑洞门帘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朱仲丽医生来了!”“嗯,好!”毛泽东坐在书桌边,放下手中笔合拢了文件,转…  相似文献   

9.
节俭:并非过时的话题吴堂清节俭,这一人类共同的美德,是现代文明应有的内容之一。实现现代化需要节俭。__题记一脉相承的“东方魔力”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访问延安时,当他看到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马     
正当年长征途中,毛泽东曾有一匹小黄马,他常把它让给战士骑而自己徒步。小黄马随他到达延安后死了。毛泽东为此潸然泪下,特别指示"一不准剥皮,二不准吃肉,三不准拔毛尾,要完整地埋掉"。延安时期没有汽车,毛泽东外出全靠骑马或步行。中共中央派人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萧军到革命圣地延安后,与毛泽东一见如故,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十分感念。1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从大上海一路辗转,于1938年2月间流亡到了山西临汾。在这里,他决定弃文从武,重操旧业,参加抗日游击队,直接投身前线的战斗。为此他独自一人,风餐露宿,徒步跋涉20余天,于3月18日抵达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招待所安顿下来。毛泽东听说萧军到了延安,就派秘书前往邀…  相似文献   

12.
陕北。延安。 1937年 11月 29日,一架飞机在延安的简易机场降落。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王明偕同康生等人缓步走下飞机。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在机场热烈欢迎。毛泽东以“饮水思源”为题致欢迎辞说:欢迎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到延安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做“喜从天降”。 然而,毛泽东用他那热情的怀抱迎接回来的王明并没有改掉忽“左”忽右的作派,此次回国更以为掌握有共产国际的新精神,因而显示出一派“钦差大臣”的姿态…  相似文献   

13.
李德刚 《奋斗》2012,(9):33-3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向全党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其实,对于这个命题,70年前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了出来。《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篇演讲,该文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两篇讲演同为他推动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在该文中,毛泽东指出,“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对于马克思主义.“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总结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体系,使我国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逐步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人治还是法治,这是困扰中国政治法制史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问题。早在1945年7月,黄炎培等5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问及他在延安的感想。他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  相似文献   

15.
李焱平 《党史文汇》2013,(11):10-13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他始终维护群众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既是毛泽东的重要思想,也是毛泽东的伟大实践。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制定了若干铁的纪律;为了切实贯彻这些铁的纪律,他从严要求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且首先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毛泽东不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奠基人,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王德蓉 《新湘评论》2010,(12):40-41
最近看到金德崇同志珍藏多年的他在延安保育院小学时的一个笔记本,上有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在上世纪40年代初给他的亲笔题词,其中毛泽东所题为“又学习,又玩耍”六个字。乍看之下生动有趣,细细思量却感慨万千,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刘珍珍 《湘潮》2013,(8):11-15
长期以来,毛泽东对习伸勋赞赏有加,并屡屡委以重任。即使在习仲勋遭受康生等人陷害时和“文革”期间,毛泽东也对习仲勋很关心,加以保护。这使得习仲勋在严酷的逆境中得以保全性命,并且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提高了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为后来复出工作奠定了基础。“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18.
日落老半天了,老赵头才从山上下来,一抹黑里,险些让辆自行车给撞上。老赵头刚说声“你这人……”那人却猛煞闸,跳下车,一把拉住了他:“老赵头,我正是要找你!”老赵头细一看,原来是乡长。乡长急三火四道;“高县长来电话,明天来看你的林蛙养殖。我专门给你捎这个信,早晨可待在家等着。” 老赵头是个倔老头,听了乡长的话,从鼻孔眼里哼出了一声。亏得天黑,乡长没看见他那清汤寡水的脸色。  相似文献   

19.
王德蓉 《学习导报》2010,(12):40-41
最近看到金德崇同志珍藏多年的他在延安保育院小学时的一个笔记本,上有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在上世纪40年代初给他的亲笔题词,其中毛泽东所题为“又学习,又玩耍”六个字。乍看之下生动有趣,细细思量却感慨万千,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他是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以其超人的机智果敢赢得信任和赏识;他审时度势,屡创神话,送出的绝密情报使延安转危为安;他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在解放大西南的棋局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就是熊向晖,周恩来的秘密王牌,中共深埋在胡宗南身边的红色巨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