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蹄疫病毒曾是最早能在组织上培养的病毒之一。 近年来很多国外学者Bachrach氏,Sellers氏,Dinter氏,CeprNeeB氏,MuTeB氏等人都先后成功的在犊牛、仔猪、羔羊肾细胞组织培养上培养了口蹄疫病毒,并描述了病毒生长及引起致细胞病变情况。 国外都先后应用犊牛、仔猪肾细胞组织培养制造口蹄疫病毒疫苗,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
猪水疱病     
近八年中,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发生一种由肠病毒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口蹄疫综合症的症状。开始出现时,临床上都诊断为口蹄疫,但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查结果,均未证明病料中有口蹄疫病毒。英国佩布来特动物病毒研究所以及其他如意大利、美国的有关实验室查明,这种新病的病原系猪的肠病毒。1973年1月,国际兽疫局和欧洲防治口蹄疫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有本病国家的代表会议,会议建议称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病毒同神经病毒及其它病毒均相类似,据此,很多研究者认为口蹄疫病毒在组织培养物中长期降低温度继代,其致病性将随之减弱。借助这种方法,成功地获得了口蹄疫病毒致弱变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和培养犊牛甲状腺初代细胞(CTY),并检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对其诱导的凋亡情况,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取初生犊牛甲状腺制备初代细胞并培养。采用RT-PCR方法扩增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再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XhoⅠ酶切后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CAGGS中,构建重组质粒pCAGGS-VP1,转染CTY,用Western-blot检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在犊牛甲状腺初代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显微镜观察转染的CTY细胞状态、经AV-PI双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来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犊牛甲状腺初代细胞,构建的重组质粒可以在犊牛甲状腺初代细胞中表达,通过几种方法均证明口蹄疫病毒VP1蛋白能够诱导犊牛甲状腺初代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率比空载体对照组高约2倍。结果表明,口蹄疫病毒VP1蛋白能够诱导CTY的凋亡,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凋亡功能域和VP1诱导的凋亡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RNA病毒(Picornavirus)蛋白是根据病毒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的电泳图谱而命名(Summers et al,1965)。这种方法不仅在不同病毒中相应病毒蛋白产生出不同的名称,如病毒聚合酶在脊髓灰质炎(Polio)病毒、口蹄疫病毒(FMDV)和脑心肌炎(EMC)病毒中分别被称  相似文献   

6.
用同一份仔猪肾组培细胞先繁殖猪瘟病毒(中国猪瘟兔化弱毒),再繁殖口蹄疫O型病毒,猪瘟组培细胞毒兔检可达5 ×10~4ID/1毫升。O型口蹄疫细胞毒鼠测毒价可高达≥10~(8·5)“MLD_50/0.1毫升。 被猪瘟病毒感染后的细胞不发生细胞病变(cpe),大量繁殖猪瘟病毒后的细胞(即3~5次收毒后的细胞),再感染口蹄疫O型病毒,细胞病变率几乎达100%。从而说明猪瘟病毒与口蹄疫O型病毒是可以先后在同一份细胞内复制的。  相似文献   

7.
法国《国际兽疫局学报》1969年第71卷第3~6期报导几种新的口蹄疫疫苗,安全有效,免疫力强。摘要如下: 口蹄疫A_(22)型病毒死疫苗 据报导,使用这种疫苗可保护家畜免遭口蹄疫的侵害,在疫区则可制止疫病蔓延,使疫  相似文献   

8.
文中比较了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认为这两种病毒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将提纯的猪水泡病(SVD)和口蹄疫(FMD)病毒裂解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分析,发现在SVD病毒体以及空壳体中有分子量分别约为38000和3000道尔顿的两种多肽链存在。与FMD病毒相反,(在SVD病毒中)未发现可见量的空壳体解离的蛋白存在,(在FMD病毒中)这种蛋白能产生可测出量的缩短的多肽,它可能与病毒的RNA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试验发现,各实验室保存的BHK单层和悬浮细胞对三株口蹄疫病毒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文中比较了各亲本细胞群及其克隆细胞系的敏感性。结果发现,所检查的细胞群都是由若干支持口蹄疫病毒增殖能力不同的细胞类型构成的,细胞群中敏感和非敏感细胞的相对数目是该细胞群中总敏感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口蹄疫病毒存活的因素、传播途径和最小感染量,口蹄疫感染动物不同组织、体液中口蹄疫病毒的带毒量和病毒存活能力,口蹄疫病毒在各类畜产品中的存活能力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各类畜产品传播口蹄疫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病毒(FMDV)是一种酸敏感性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完整的病毒微粒由RNA核酸分子和包围它的四种衣壳蛋白组成。FMDV感染的细胞培养物含有四种病毒微粒:完整的140s微粒、75s中空微粒(empty Virion)、12s微粒和病毒感染相关(VIA)抗原。1966年Cowan和Graves首先论述了FMDV-VIA抗原,这种抗原存在于感染的幼仓鼠肾细胞(BHK)培养液、豚鼠和牛的组织中,不同于已知的140s和12s抗原成份,而是由病毒的感染所引起的,与病毒的复制有关,因此他们将此抗原命名为病毒感染相关(VIA)抗原(VirusInfction Association Antigen)。  相似文献   

12.
构建融合不同信号肽的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筛选不同的分泌型信号肽以提高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中的表达并使其分泌到CHO培养基中。通过PCR方法将10种不同的分泌型信号肽与串联表位基因的5′端相连,分别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HO,采用Western-blot检测CHO培养基中重组表位蛋白累积量,研究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CHO中成功分泌表达,不同的分泌型信号肽明显改变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CHO培养基中的累积SCGB1D1 isoform信号肽介导的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合适的分泌型信号肽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CHO中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文摘     
国际生物学标准化协会于1976年10月在法国里昂举行的第55次会议,专门对口蹄疫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列入会议讨论的论文包括悬浮培养、油佐剂疫苗、口蹄疫病毒亚型、口蹄疫疫苗检验、联合疫苗、当前众所关心的其它问题等六个方面共计50篇,基本反映出了当代国际上口蹄疫研究的动态。现根据1977年出版的《生物学标准化进展》论文集第35卷——口蹄疫国际讨论会(Ⅱ),将其论文的英文摘要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据文献报导,福尔马林对口蹄疫病毒具有良好的杀毒能力。我们在前一报告中报导了福尔马林溶液对A型口蹄疫病毒的消毒作用。本文介绍福尔马林烟雾剂对人工污染于羊皮样品上的O型口蹄疫病毒的消毒效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Asia1型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的单克隆抗体,以含Asia1型FMDV/JS/05毒株3B基因的pCAGGS-3B质粒为模板,扩增3B蛋白基因,并克隆至pET-30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分别以Asia1型口蹄疫病毒、纯化的3B蛋白为抗原,免疫4~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经过4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按5∶1~10∶1进行细胞融合,用本实验室建立的间接ELISA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并进行4次有限稀释筛选出的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后,注射小鼠腹腔,制备腹水。对制备的腹水进行类别鉴定、反应原性和效价鉴定。结果表明,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Asia1型口蹄疫病毒3B蛋白的细胞株,其抗体类别为IgM,腹水效价为1∶12 800,通过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确定其能识别口蹄疫病毒3B蛋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内流行的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特性,合成了Asia 1型口蹄疫病毒2个流行毒株VP1基因的5个抗原表位,并将其克隆到pMDl8-T载体上,再按设计的酶切位点连接,构建出Asia 1型口蹄疫病毒VP1双拷贝基因片段(VPlAsia).然后,将VP1Asia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PlAsia,接着将其转入BL21茵中进行原核表达.以纯化的表达蛋白作为抗原检测了牛Asia 1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结果显示,VPIAsi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以纯化的VPIAsia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以建立的ELISA方法和标准Asia 1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0.0% (27/30)和93.3%(28/30),符合率为89.7%(26/29).本研究为组装Asia 1型口蹄疫病毒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曾于1972年12月在从波兰进口的猪中见到一种在临床上无法与口蹄疫相区别的疾病。这种病能够实验传于猪,而牛则不发生反应。曾从猪肾细胞和IB—RS—2系细胞的抽提液中分离出一种有细胞致病作用的病原。在静脉和局部皮肤感染后,这种病原曾在猪  相似文献   

18.
自1966年10月Nardelli氏等报道了一种临床上与口蹄疫难以区分的猪病在意大利Lombardy地区发生以来,1968年,意大利Brescia市兽疫实验室预备研究所与英国Pirbright动物病毒研究所的工作者,最早描述了该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而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和水泡疹相区别。嗣后,1971年在香港、1972年以后本病在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相继出现,因而引起了国际有关部门和许多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和研究单位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IBRS_2猪肾细胞是1964年由巴西生物研究所培育而成。DeCastro(1964)及Chap-man(1972)等报告,该细胞对口蹄疫病毒敏感,可用于制苗。1966年开始,欧洲发生猪水泡病,英国首先发现这株细胞对猪水泡病毒特别敏感,经其他国家证实后,于是被广泛地用于猪水泡病的诊断检疫。  相似文献   

20.
对6个半月~7个月及8个半月的免疫持续期试验,我们采用仔猪肾上皮细胞毒120代(病毒滴度=10~(-7.5))又连续适应3~4日龄乳兔三代,乳兔在接种后36~40小时出现典型口蹄疫症状,规律死亡。取其乳兔肌肉组织毒,制10%含毒量的甘油苗(病毒滴度=10~(-7.0)),该疫苗(7102批)在甘肃省成县红川公社、南康公社进行区域实验(该地区从1962年至今未发生过口蹄疫,也未注射过口蹄疫疫苗)。注射黄牛670余头,注苗6个半月~7个月及8个半月分别运回试验牛只,进行强毒攻击。所用强毒为牛源强毒A型44代,病毒滴度=1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