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但取心中正     
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此联是五代后周左仆射范质写在纸扇上用以自励的,也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扇联。“大暑”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值中伏前后,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上联以扇子扇风可逐暑热为喻,期望为政若清风,清除贪官酷吏,“故人”即朋友。下联愿要好的朋友常来相伴,倾心交谈,相互切磋,有如清风令人心爽。小小一扇,书联以铭志,足见古人严以律己,淡泊明志的崇高境界。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语出《国语·晋语一》。意思是砍伐树木如果不从树根下手,必然又…  相似文献   

2.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2):44-45
被政府官微“喷”的不仅是普通公众,江苏兴化市旅游局官方微博就曾发出“扬州无赖,扬州全是人造景点……”等匪夷所思之语。  相似文献   

3.
史海钩沉     
讽腐联语拾遗李俊才“联语”学名叫“楹联”,也叫“对联”,群众俗谓“对子”。一副联语,数十个字,字字珠玑,句句含之有物。艺术而风趣地匡正曲直,针贬时弊。唐朝有一县官,贪污受贿,搜刮民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在衙门前只贴一上联,并广为征集下...  相似文献   

4.
唐朝开元年间,广州文人范知璇屡试不第,做官无门,却名利之心不死。宰相宋璟因犯颜直谏被贬为广州都督后,忧国忧民、“敬业爱岗”不改初衷,为百姓大办好事、实事,政绩卓著,口碑甚佳。朝廷征调宋公再次入阁为相时,百姓哭留不住,自发集资要为宋公修建“遗爱碑”。范知璇抓住天赐良机,摇动生花妙笔,写了一篇《良宰论》献给宋公。此文闻一增十,见百益千,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令人不忍卒读。揣摸范某之心,一是梦想讨好宋公,捞取一官半职;二是梦想《良宰论》公诸于世,借宋公辉耀千秋之光,自己名垂青史;三是梦想宋公赏赐钱帛,从此免受粗茶淡饭之苦。一言以蔽之:斯人此举有精神贿  相似文献   

5.
唐朝开元年间,广州文人范知璇屡试不第,做官无门,却名利之心不死。宰相宋王景因犯颜直谏被贬为广州都督后,忧国忧民,“敬业爱岗”不改初衷,为百姓大办好事、实事,政绩卓著,口碑甚佳。朝廷征调宋公再次入阁为相时,百姓哭留不住,自发集资要为宋公修建“遗爱碑”。范知璇抓住天赐良机,摇动生花妙笔,写了一篇《良宰论》献给宋公。此文闻一增十,见百益千,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令人不忍卒读。揣摸范某之心,一是梦想讨好宋公,“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捞取一官半职。二是梦想《良宰论》公诸于世,借宋公光耀千秋之光,自己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6.
旧时歌颂官吏的政绩,多用刻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大多是乡绅名士借百姓之名,行谄谀之实。据《资治通鉴》,唐代贤相宋景守法持正、刑赏公正, 由广州都督擢任宰相后,听说广州吏民要给他立遗爱碑,便上奏唐玄宗说:“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 欲革此风,望自臣始。”  相似文献   

7.
悬檄督抚     
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誉的江苏督抚张清恪,曾悬《禁止馈送檄》拒贿:“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阳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檄一出,果使行贿送礼者望而却步,风气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8,(3):35-36
宋代包拯为官清廉,惩贪罚奸,世所称颂。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立了许多包公祠,并撰联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相似文献   

9.
骑鹤下扬州     
梅子 《党课》2010,(22):107-108
提起扬州,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仍是扬州最具知名度的旅游宣传语。古时文人骚客在此驻足题诗,千古佳句不断涌现;今日作家笔下又多将浪漫的爱情故事安排于此,使其家喻户晓……那么,这座充满传奇和风韵的小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相似文献   

10.
春联起源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08,(24):44-44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形式,对联俗称“对子”,又叫“楹联”、“楹帖”、“联语”等,因其构成形式是上下两联相对,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元一 《党风与廉政》2003,(11):14-15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此联由清代学者姚步瀛题撰。姚步瀛是陕西商县人,由散馆授编修。联意为:作为管理一县的官员,我深感才学浅,只有靠勤奋努力,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像我这样的小官,薪俸不会太多,只要注意俭约,可使自己廉洁而不贪。这副题联,实为自警自励之座右铭。吴恭亨《对联语》中云:“姚之实心为政,即此可得其大凡。”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联;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差。明孝宗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自署堂联。苞苴:代指地方土特产,送入首都行贿。苞指没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苴指苴麻,大麻的雌株。此联的意思是:在朝中…  相似文献   

12.
名人的自勉联与诗○晓晓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与诗中,有一类是名垂青史者写下的自勉联与言志诗,在对联与诗的百花苑中独具异彩。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写下了“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自勉联,显示了他的抱负、情操和治学态度。“望崦嵫而勿迫/恐之...  相似文献   

13.
诚 实 守 信 是 中 华 先 哲 们 推 崇 的美德 。孔 子 曰 :“人 而 无 信,不 知其 可也。”墨 子云 :“政 者,口 言之 ,身必 行之。”这 些 名 言 警 句,口 传民 颂 ,流 传至 今 ,足 以 表 明 ,诚 信 ,是 自 古 以 来人 们 所 共 同 认 可 的 立 身 处 世 之 本 ,治国 为 政 之 道 。 在 历 史 上 , 我 国 虽 有 “君 子 爱财 ,取 之 有 道 ”的 说 法 ,但 诚 信 与 社会 经 济 活 动 的 联 系 并 不 紧 密 , 主 要表 现 为 人 们 立 身 处 世 的 原 则 。 而 在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今 天 ,诚信 已 经 渗 透 到 社 会 经 济 …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06,(2)
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时,在县衙前的影壁上悬一联,表明为官之道: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清代余云焕于衙署大堂撰联: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史称“起居于寒素”的清官陶澍,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在官署厅堂自撰很有哲理的楹联: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被称为楹联开山鼻祖的福州籍学者梁章钜,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他在48岁授湖北荆州知府时,就题有府署大厅联云: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清县志称为“严明镜子”的湘阴…  相似文献   

15.
“看透了”一语,其意似乎是指对人生、对社会,对某一事物有了深刻的洞察,或者说是一种“顿悟”。桑榆常听人发此慨叹,其语气潇洒者有之,愤慨者有之,自鸣得意者有之,灰心丧气者有之……然而观其行动,又各有所别,可谓言相同而行相异。略加概括,大约有如下数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党建动态     
成都市万张贺岁卡提醒廉政近日,成都市纪委、监察局创新党风廉政教育形式,向市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赠送党风廉政艺术贺岁卡,在向他们祝贺新年的同时,提醒廉洁从政。党风廉政贺岁卡由成都画院选用名家字画、篆刻,精心设计而成。卡片正面为三只猴子作摘桃献桃状,画题为“灵猴贺岁”。与卡内国画相映衬的是清代名人张清恪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一丝一毫,我之名节,一厘一分,民之脂膏;宽一分民赐我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同时配以三方篆刻,内容为“执政为民”、“廉洁自律”和“淡泊明志”。(市纪委)巴中市2万册廉政知识台历送党员新…  相似文献   

17.
《党建文汇》2013,(10):44-44
【原文片段】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遭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相似文献   

1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此,“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史博采》2011,(5):10-13
朱德不仅以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而闻名中外,而且还长于诗文联语,尤其鲜为人知的是他撰联作对亦为高手、他的大部分诗词已结集出版,但他的一些联语大都因为战乱而散失了(军事方面的联语留存下来的更不多)。这些对联或抒发革命豪情或巧妙借此搞宣传亦或送赠祝寿……常常是联语成珠,字字殊玑。其中,战争年代以挽联居多,和平年代撰作的名胜楹联也很有特色……他的联作,词意精当,凝练概括,气势磅礴,诚挚情感、横溢才华尽现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0.
文风四题     
水有深浅,山有高低,文风亦有优劣之分,用平易语说实话,是好文风基本而主要的标志,亦是我国文风的一个好传统。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孟子说:“言无实不祥、”陆游亦有言:“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必有是实,乃有是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