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调集几十万重兵分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地区。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准备从泸州以西至宜宾间选择适宜地点北渡长江,进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以川陕苏区为依托,争取赤化四川。1935年1月28日至29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元厚)一带受到川军主力郭勋祺、潘佐、章平安、达凤岗、廖泽等5个旅的阻击,陷入前后夹击的险境。根据毛泽东提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  相似文献   

2.
运筹帷幄,党中央组建川南游击纵队   1935年1月上旬遵义会议后,1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进发,拟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蒋介石急调数十万部队堵在川滇黔边区,令刘湘集中川军跟踪追击,阻止红军渡江.……  相似文献   

3.
李朝贵 《当代贵州》2013,(26):64-64
1935年1月中旬,在中央红军长征占领遵义并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蒋介石对"围剿"中央红军作了新的调整和部署,下达了"川江南岸围剿计划",并集结了40余万人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将中央红军压迫在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然后"聚而歼之"。对此,中革军委决定在敌军合围之前,红军向遵义西北地区川黔交界处的赤水、习水土城地区集中。1月19日,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渡江  相似文献   

4.
黄黎 《党史博采》2004,(1):21-25
土城滞敌一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纠集湘、川、桂、黔等省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共1 50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扑来,企图将中央红军压迫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然后"聚而歼之",红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这一转折的发生,与遵义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密不可分。
  遵义会议的重要准备:从通道会议到猴场会议
  一、决定实行战术转兵的通道会议
  1934年10月22日至11月15日,中央红军连破蒋介石的三道封锁线;来自红二、六军团的密电,使博古、李德认定中央红军西征的终点就是湘西。17日,蒋介石发出《剿匪计划大纲》:以在湘江以东“围歼”红军为指导方针,并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集40万兵力在桂东北构建第四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3月10日至12日,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县第十二下区平安乡(现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一所当地人称为"新房子"的堂屋召开了有20多人参加的会议。因为这次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毛泽东对它记忆特别深刻。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部队进至土城附近,遭到川军阻击。于是,红军调头西进,渡过赤水,到川滇边境的扎西地域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茅台酒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3万余人,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于土城重创川军4个团,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红军为争取主动,转头东进,二渡赤水,将围堵之敌甩在后面;接着,以一部分兵力将敌军引向温水方向,主力再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敌军两个师急驰遵义。红军将其主力歼灭于城南忠庄地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根据当时红军所面临的形势,重新制定了北渡长江,赤化全四川,在云贵川三省广大地区中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的方针,确定了红军新的战略行动方向。中央红军减轻了行装,整编部队为16个团,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在毛泽东等的正确指导下,采取高度灵活机动的作战方针,在云贵高原上层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运动战,最终摆脱了敌  相似文献   

9.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6,(10):88-88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分析了眼前的形势,感到情况严重。青杠坡一战未能消灭尾追之敌,四周敌军越聚越多,战局于我十分不利。为此,他们决定立即抢占附近的渡口,摆脱敌人的追击。因抵制错误路线而被撤职、到“瑞金团”当战士的“兴国团”团长高翔,主动率领数十名红军抢占了渡口的浮桥和对岸的小镇,为大队红军摆脱敌军打通了道路。红军一渡赤水,进到云南扎西地区。此时的蒋介石以为歼灭红军的时机已到,于是调集40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妄图将红军一举歼灭。毛泽东与总部首长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时,红军东渡赤水,迅速回师。红军主力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被任命为“瑞金团’’团长,“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改用碉堡战结合重兵进攻来对付红军,企图消灭红军于乌江以北。毛泽东经过真重考虑,决定红军三渡赤水,造成北渡长江的声势。红军在三渡赤水牵动了国民党的追兵后,然后突然调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把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瑞金团”完成了牵敌西去的任务,追赶主力到贵阳附近的新场,主动出击,夺取敌人的黑水铺兵站,造成贵阳城中的敌人混乱。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疲惫不堪的滇军被红军牵向东去,遭遇沉重打击。而红军主力则大步开进云南,五月初从容渡过金沙江。至此,红军彻底摆脱了敌人的战略包围,从内线转到了外线,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11.
娄山关,扼川黔要道,两侧峰插云天,谷底路通一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西风烈烈,霜月寒天。娄山关上又一次响起了声声战鼓。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人率领下,突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城,红一军团几经战斗夺下娄山关。遵义会议后,红军二渡赤水再次激战娄山关。战斗激烈之时,一度短兵相接、白刃相搏,将近傍晚时分,终于攻下娄山关,打开了唯一的人川通道。红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这支勇不可当的队伍在遵义打了漂亮的一仗,夺取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让蒋介石的“咒语”最终成了一个笑话。这座古来“鏖战急”的关隘,也因这两场战役而被载人中国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中央红军长征至贵州遵义。党中央于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就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取得的伟大胜利,影响深远。一九四五年四月党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作出了英明正确的决议,说“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在这个领导集体中,毛泽东是核心。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在确立和维护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遵义会议上明确支持毛泽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上旬,红军占领贵州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在这个领导集体中,毛泽东是核心。作为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在确立和维护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遵义会议上明确支持毛泽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上旬,红军占领贵州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和突围中军事指挥的经验教训。博古在  相似文献   

15.
血战青杠坡     
颜卫 《当代贵州》2024,(21):56-57
<正>青杠坡,距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东北约3000米。这里是土城北面的天然屏障,主峰白马山与莲花山对峙,形成一个葫芦状,其关隘地形特殊,乃兵家必争之地。遵义会议后,为了避开敌人的合围,中央决定向四川进军。1935年1月19日起,红一、三、五、九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中革军委把攻占土城作为实现北渡长江、进而“赤化四川”战略的第一步。1935年1月27日,中央红军各部陆续到达习水土城。此时,国民党川军郭勋祺、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19日,红军移师北上。这时,3万红军仍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中。蒋介石亲临重庆督战,并令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南渡长江,对红军进行阻击,同时调集重兵向遵义地区压来,企图将红军一举围歼。27日下午,中央军委到达土城镇。毛泽东决定利用此处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对尾追之敌川军郭祺勋部实施合围夹击。当时部署:红一军团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3个师、红五军团2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地区的两侧,迎击敌人。总司令朱德亲临三军团指挥,参谋长刘伯承坐镇五军团。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土城战役拉开帷幕。红军将…  相似文献   

17.
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自遵义西进,占领仁怀,由茅台三渡赤水,进入川南.蒋介石误认为红军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令周浑元纵队主力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向古蔺追击;令孙渡纵队在毕节、王家烈纵队在金沙以北截击;令川军潘文华部5个旅在叙永、古蔺防堵,一部由茅台西渡赤水河尾随;令第五十三师由石阡向遵义推进;同时严令各部构筑碉堡和封锁线,企图把中央红军聚歼于古蔺地区.正当各路敌军扑向川南、尚未形成包围之际,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军主力迅速东进,摆脱敌人的围攻.3月20日,红一军团一个团伪装成主力,由铁厂、两河口地区大张旗鼓地向古蔺以西前进,吸引川、滇军向西.21日晚至22日,毛泽东等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以隐蔽、神速的动作,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等地向东四渡赤水,经临江场、楠木坝、花苗田挥师南下,使敌人在北面布置的堵截防线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长征时发生在土城战斗中的一幕。当土城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朱德提出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担忧朱老总的安全,思量再三,最后同意了意了,并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夹道为他壮行。情报有误,战斗陷入僵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协力配合,准备指挥仅剩的3万多红军在赤水地区北渡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此时,蒋介石已经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1月29日至1935年3月22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四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围剿之间,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为实现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1935年1月19日,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  相似文献   

20.
夜袭施秉城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川黔边的遵义地区挺进。中革军委根据会议精神,作出了新的部署,将中央红军整编成左右两个队伍,以钳形之势,首先向乌江迸发,然后进军遵义。 红军向乌江进发,蒋介石从湖南、广西调动部队从左右江夹击,命王家烈部队在前面堵截,令周浑元、薛岳部急追,形势十分危急。部队必须迅速抢渡乌江,摆脱敌人。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奉命率一支侦察部队,为红军侦察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