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食家鲁迅     
二毛 《各界》2014,(8):10-11
鲁迅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几乎处于神坛之上的评价中,人们很难把鲁迅与美食、美酒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在吃喝这件事上,鲁迅是个地道的行家,不但会吃,还会做,对许多菜肴都有堪称“行话”的独特见解。其中,北京是鲁迅从日本归来后长期生活过的城市,从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4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就能发现他去过的有名气的餐馆就有65家!这65家餐馆,勾勒出了独属于鲁迅的“北京美食地图”。  相似文献   

2.
将鲁迅拍成电影,是文革前17年鲁迅形象塑造工程的重中之重。在塑造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鲁迅形象这个任务面前,与媒体报道和学校教育相比,文艺宣传,尤其是电影,显然更具直接感染力,自然也就更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陈益南 《各界》2014,(7):21-26
毛泽东与萧军个人的单独交谈,或与萧及其他文化人一道谈话的情况,在萧军《延安日记》中,多达21次。这些交谈,既再现了萧军在延安期间的思想及命运变化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生动而细致地披露了毛泽东在政治、文化与生活方面,一些鲜为人知的想法、观点与作风。  相似文献   

4.
石金焕 《学理论》2012,(15):131-132
鲁迅在生命晚期组织创办的《中流》杂志,不仅凝聚了一位战斗者终生的信念,同时也以登载文章的方式记录了鲁迅先生在与死亡较量时的思想写照,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为现代文坛留下了最后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擘,分别代表着20世纪西方爱尔兰文学和东方中国文学的巅峰.两位作家平生虽未谋面,但无论是创作意图,创作手法,还是创作风格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通过对乔伊斯的<姐妹们>和鲁迅的<孔乙己>两部作品的诸多相似性进行比较.籍以为比较研究两位作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吴乃华 《民主》2010,(9):42-43
人权与国权两者是依附关系,对立关系,还是互为依存的关系?人们历来对此颇有争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鲁迅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陈羽 《学理论》2012,(9):67-70
鲁迅其人其作,历来研究者甚多,然而就其童真童心一面作出解读的甚少,本文就此话题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分四个部分:一、父与子;二、走出曲解;三、救救孩子;四、童心童趣。如果说,前期的青年鲁迅还一门心思地认为只有新生的、孩童的、青年的世界才是纯真无瑕的世界的话,那么随着碰壁的到来,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腐朽崩颓的世界中,即使是孩子,也会受到污染,也会变成他深恶痛绝的那一类人。救救孩子,保持童心童真,这不仅是鲁迅当年的呼声,也是当代的现实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方朔 《各界》2011,(9):80-83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真实的毛泽东究竟怎样?很多被迷惑过的人都想知道。  相似文献   

9.
张爱平 《各界》2010,(6):89-91
2008年,杨虎城将军的旅欧美日记在上海拍卖界出现,结果引起热议,后来日记没有参拍,又引起不少网上猜议,余波至今未消。杨虎城在世时,没有人听说过杨虎城写日记,但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到北关、欧洲考察军事的时候,却形成了一部日记。  相似文献   

10.
《关于知识阶级》是鲁迅在上海劳动大学讲演的记录稿,以前的论者多着眼于它的内容针对性和文体特点。从文化、时代背景和文章的精神内核角度解读这篇演讲稿,认为它体现了中国话语言说的含蓄性和批判性,道出了真的知识阶级的本质特点——不顾利害,勇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是今年的经济热词,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课题.针对通货膨胀作了分析测量,透析了通货膨胀的背景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具体而微地呈现了通货膨胀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命题逻辑是形式逻辑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怎样由简单命题推导出复合命题的真值。描写命题逻辑的组成部分,即简单命题、逻辑小品词,真值和真值条件,并且阐述了命题逻辑基本的工作机制,以实际的例子展示由简单命题推导复合命题真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包颖杰 《学理论》2010,(19):78-80
对于试用买卖合同的性质,国内法学界普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附停止条件的买卖合同,另一种意见认为试验买卖合同是一种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这两种观点的解释都有很多可取之处,无论是附停止条件说还是附解除条件说都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通过正反对比,试用买卖合同实质上是一种由两个前后相继的合同所组成的“演化合同”。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并合理地解释试用买卖合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贾玲 《学理论》2009,(2):24-2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谐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所以,我们要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培育和谐的精神风貌,坚持以人为本,在求真务实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于忠龙 《学理论》2010,(18):111-112
我国票据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相关法律制度没有明确电子票据及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缺乏专门的电子票据法律制度和配套规定等问题。应该在借鉴国际立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修改《票据法》或者先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电子票据进行规范,待时机成熟后再以法律、行政法规形式制订电子票据法律制度的路径,完善我国电子票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赵新华  黄成 《学理论》2008,(22):82-83
企业文化与企业同生存、共发展,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体现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每一个企业都有别于其它企业的文化。构建企业文化,必须精心培养企业精神,强化企业与员工的精神道德纽带。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史观     
郑先兴 《学理论》2009,(7):114-1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当代的施政纲领和政治思想,将自然地成为指导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即“和谐史观”。其要义就是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增长、社会安定和执政实力,才是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历史整体的发展是进步的,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却需要人们谨慎小心,勤奋创造,才有可能推进历史不断地发展。其意义是对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的超越和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稳定史观等各种史学思潮的拨乱反正,对盛行于民间的文化史学的一种引领。  相似文献   

18.
在神与人的关系问题上,索洛维约夫认为,人是有神性的,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与此同时,神也有人性,耶稣基督是神人。他坚信,人类的最终归宿就是精神上的人类,或者说是精神上复兴了的人类,即神人类。  相似文献   

19.
伊强 《学理论》2011,(6):26-27
通过对行政优益权的内涵的剖析,界定了行政优益权的范围和保障措施。进而阐述如何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切实保证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合理配置行政优益权,合理赋予合乎人民利益的行政行为以优益权保障。  相似文献   

20.
哲学教学中应当注意从具体的哲学问题意识出发,逐渐上升到一般的哲学问题意识;并在事例分析中分析理论、运用理论;培养学生的哲学体验,从而达到哲学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