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城市房屋拆迁中发生的纠纷,究竟是作为民事案件还是作为行政案件来受理?对这一问题,不管是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一些差异和混乱。笔者认为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并提出解决拆迁纠纷的思路及方案,以期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2.
鄞州区围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标,于2011年7月成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暨社会矛盾联合调解中心,中心承担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以及交通纠纷、医患纠纷、劳动纠纷等社会矛盾联合调解综合职能,成为调解社会矛盾和提供法律服务一站式平台。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接待受理法律咨询服务11616件,受理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3.
张蕾  郑平安  胡继春 《理论月刊》2001,(2):51-51,56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不良医疗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患者及其家属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而发生的纠纷。此类纠纷案件由于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和相关法律不完善,处理时难度大,问题多。我们认为,当事人在上述情况下可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问题,法院亦应受理。  相似文献   

4.
我们内乡县人民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一些村、组干部不管收费合理与否都让村民写"欠款条",然后拿着欠条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欠款人给付欠款。经审查,这些欠款条大都是农民所欠的提留款、统筹款、税费及所谓的棉花、烟叶罚款等。笔者认为:不管这些收费合理与否,这种欠款案件人民法院都不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这是因为:——这种欠款纠纷属行政法律关系调整的范围。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应以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为原则。而农民负担欠款纠纷,属行政管理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不平等的民事主体间的欠款纠纷,故不宜作为民事案件受理。——有些欠款是违法的罚款事件。当前农村一些乡、镇政府仍按计划性指令要求农民完成种植烟叶、棉花等种植任务,完不成的便进行罚款,这些都是中央明令禁止的。一些群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交易的广泛应用,解决网络交易纠纷成为国际司法界以及司法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中法律的恰当适用又是纠纷能够得以解决的前提与基础.对网络交易纠纷中法律适用进行分析,研究网络交易纠纷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并对准据法的确定以及最紧密原则的应用进行有益探讨,对更好的处理网络交易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为网络交易纠纷创造良好的解决机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书《导言》的开头写道: “美国的初等法院一般不愿意受理邻里、朋友、恋人、夫妻之间的纠纷,但是人们仍然坚持把这些纠纷交给法院。人们常常把邻居吵闹、恋人不忠实、孩子不听话之类的问题当成一个法律问题,上法院去寻求帮助。人们上法院是因为他们相信法律能够帮助他们,比如受到保护以免遭恋人的暴力,使孩子服从,  相似文献   

7.
2009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成立了"网调对接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矛盾纠纷化解与现实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有效对接,在网络平台上受理、分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网上矛盾纠纷179起,调解成功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贾丽 《前沿》2011,(21):140-143
婚约与彩礼是人们通向婚姻的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问题,是我国长期的一种风俗习惯,我国婚姻家庭法应当在婚约、彩礼问题方面给予法律上的具体规定,将群众所接受的风俗习惯上升为法律,立法应当详实细化联系实际,以便有利于审判实践,具有可操作性。近年来,婚约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为防止引起更大的矛盾和冲突,我国法律不能对此熟视无睹;对于婚约彩礼引起的财产纠纷,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相似文献   

9.
法院在解决重大敏感案件时,一般会采取不予受理、延长审限、分案受理、司法救助等方法,却导致了司法成本的提高,只有建立重大敏感案件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灵活运用法律的弹性,建立指导性案例,才能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清至民初的清水江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居民主要遵循“情”“理”“信”三种观念作为其纠纷解决的价值取向。在处理纠纷时,首先讲求“以情育人”,充分尊重纠纷双方的人格尊严,并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照,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其次讲求“以理服人”,通过订立文书契约,公正分配争议标的,并对侵权行为予以及时纠正,体现对正义的维护;最后讲求“以信取人”,通过对信守诺言行为的保护,以及对违反信用行为的惩罚,体现对诚信的追求。深藏在我国法律传统中的诸如“人性”“正义”“诚信”等这样一些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符的价值观念,不仅需要我们从本土的法律文化与实践中去挖掘与探寻,亦应当成为现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来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颖 《人大研究》2001,(5):35-37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人民法制观念的增强 ,医患双方对医疗事故诉诸法律 ,依靠法律保护各自的权益将日益普遍 ,这对医疗事故法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医疗纠纷处理领域适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民法通则》和《关于医疗事故争议案件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复函》及《行政诉讼法》等之间在立案管辖范围、侵权构成条件上不统一 ,产生了一些法律冲突 ,在处理结果上不易协调。本文就医疗事故鉴定立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问题作一探讨。一、我省医疗事故鉴定的现状国务院于 1987年 6月 2 9日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以下…  相似文献   

12.
刘琴 《人民论坛》2012,(23):116-117
在第三人侵权致雇员受害案的赔偿案件中,由于并无成熟系统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据,雇员对雇主与第三人的起诉方式、雇主与第三人之间赔偿责任的分配和赔偿顺序的确定、法院对案件的受理与案由的确定等在实践中存在执行上的问题;在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才能有效保障雇员权益,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3.
处理水务纠纷,是人类长期面临的棘手问题,历朝历代都形成了处理水务纠纷的行政法律机制和民间自我协调机制,积累了解决、调处水务纠纷的丰富历史经验,借鉴历史经验有效处理我国当前的水务纠纷,有助于优化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在法律的语境中,现代社会的不断医学化使法律授权医学接管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医学权力据此悄然扩张但法律的制衡却稍显落后;法律规定医患双方法律关系的性质的不同以及医患双方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转化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现代医疗纠纷的频发。作为纠纷的一种,医疗纠纷的解决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一种事件,纠纷当事人在纠纷解决中处于互动的过程,当事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维度影响着当事人纠纷策略的选择和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现有住房公积金纠纷法律救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住房公积金的性质探讨了公积金纠纷的法律属性,认为住房公积金纠纷应当作为劳动争议按劳动争议的法律救济机制处理,并就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彭涛 《求索》2022,(2):191-196
单位制转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其中就包括房改房交易纠纷。在一些三线企业职工住房改革中,有不少基于良好信任关系的私下交易,卖方将福利变现,买方超前或超额分享到福利。当住房彻底商品化产生溢价并发生纠纷时,虽然卖方在法律上占优势,却通常并不彻底推翻此前的私下交易。住房作为单位福利的性质,三线建设“战友”般的同事关系,以及叠加了拟制亲属关系的“类乡土性”社会结构,生成了折中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1997年 12月,家住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的王某向该市梁垛镇的曹某购买了一辆牌号为苏 JA8080的中巴车,但未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1998年 4月,王又将车卖给该市富安镇张某,同样未办理过户手续。 1998年 6月张某将车辆租赁给汪某使用,租赁期为一年。后张汪双方发生租赁纠纷,并发生争执。 1998年 7月 10日双方在富安镇地段再次发生冲突,并主动将车开至东台市公安局富安派出所要求处理。因车辆权属问题不清,属民事纠纷的范畴,派出所未受理此案,动员双方当事人到富安镇法律服务所处理。法律服务所受理案件并作了调查和调解,由于双方分歧…  相似文献   

18.
王韵洁 《人民论坛》2014,(4):127-129
经济因素是人们在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国家治理.因此,从经济学视角对纠纷选择偏好的分析便可以从国家和农民两个主体来进行.在进行国家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这种投入和产出的考量是必不可少的,其也是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律师信箱     
NO.1怎样进行劳动仲裁?老师:您好!现在我们和公司就一些工资和待遇问题有矛盾,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听说可以进行劳动仲裁,但在这方面我们并没有经验,希望您给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谢谢!读者:李鹏月李鹏月:你好!你们与公司之间的纠纷应属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处理一般是由法律、法规授权的专门机构,对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依法进行解决。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形式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人民法院的审理判决及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其中的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20.
牟军  薛鸿 《思想战线》2021,47(3):144
起诉文本是纠纷诉诸法院的规范表达形式, 它的生成对于纠纷成案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从起诉人的角度看,通过对起诉文本中的“诉讼请求”“纠纷事实”“事实依据”等法律要素的构建, 以实现纠纷成案的客观功能;通过对纠纷的法律属性进行分类和归纳,将纠纷纳入具体的法律关系之中。 而法官通过起诉文本对纠纷成案有着规制、交涉引导和抑制的作用。 基层司法中纠纷成案正当化路径的调适, 需要解决基层司法中起诉文本生成的一些基本问题, 发挥地方性知识在纠纷成案中的作用, 以及法官对纠纷成案的社会政策及伦理的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