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安徽省定远县逐年提高全县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缩小低保线与扶贫线的差距,实现扶贫标准线与低保标准线的"两线合一",最终实现"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脱贫攻坚目标。一、低保、扶贫实现"两线合一"。在2015年该县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年2640元的基础上,2016年该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40元,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要求。2015年月人均补助水平209元,2016年月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讯     
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闽政[2004]3号),决定从2004年1月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要求在2004年底前将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通知明确,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福建省农村居民,均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纳入保障范围。农村五保对象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待遇,其他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差额补助。各地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合理确定保障标准。现阶段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1000元确定(即每人每月83元)。各地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低保标准,但不得低于省里确定的标准。各级财政要按实列足低保资金预算,按照批准后的资金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沂水县从1998年起,建立了农村居民低保制度,运行五年来,成效显著。主要做法: 一、界定范围,确定标准。农村低保对象为村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全县低保标准。低保标准按村民吃、穿需要,兼顾医疗、教育,并根据本县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以及农民人均收入合理确定,使确定的保障标准既能保障生活困难村民的最低  相似文献   

4.
学术前沿     
《中国民政》2013,(12):28-29
陈玲玲,刘敏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6月上撰文认为,城市低保制度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已经硕果累累,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家庭经济情况核实难,城市与农村低保制度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人均收入水平高于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而低于所在城市低保标准的进城务工人员被排除在低保制度体系外。二是保障标准偏低,标准统一固定,没有考虑到家庭规模、结构,缺乏弹性。三是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城市低保保障资金的比例,导致各地低保资金投入随意,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贫困人群享受相差悬殊的城市居民低保待遇。四是退出难问题突出,专业化队伍建设落后以及低保管理部门权力受限。针对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规范低保申请人资格审核制度。完善信息网络平台,使得低保申请者和受助者的信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5.
低保标准是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核心。如何科学、合理地测定低保标准,做到既能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又能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保持就业意愿,是长期以来各级民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低保标准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06年6月27日-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6.
数字     
正5402.6万人截至2017年9月,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5402.6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324.4万人,农村低保对象4078.2万人。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达到534元/人/月,较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9.9;农村低保标准达到4211元/人/年,较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16.6。80%民政部日前会同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  相似文献   

7.
王燊成  秦嘉 《学习与实践》2022,(11):107-120
促进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是在社会救助领域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基于2008-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332个地级市的城镇与农村低保标准数据,引入福利空间正义的视角,全面勾勒了低保标准城乡空间差异以及一体化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省、市两级数据均显示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两线合一。结合时间维度与区域维度的横纵向比较,研究进一步发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存在较大的地区、省际、城际差异且呈现出明显的聚类分布。在“领头羊”城市的驱动下,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的同时区域一体化也有所加强。研究认为,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是一种渐进式过程,存在“城乡优先”“、区县优先”以及“双管齐下”三种路径。本研究为低保标准一体化回归到“是什么”的实践提供了本源图景,总结了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在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解决办法,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体系。 科学制定城市低保标准,维护城市低保制度的公正公平。在制定城市低保标准时,坚持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坚持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标准相衔接,城市低保标准要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65%,以利于  相似文献   

9.
工作动态     
威海市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山东省威海市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具体标准:市区(包括环翠区、高区、经区)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至300元,这是目前全省最高的城市低保标准;全市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由每人每年2100元提高到不低于2400元,分散供养由每人每年1300元提高到不低于1400元。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做到专户储存、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07,(4):62-63
江苏省昆山市政府确定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其中,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2880元,标准调整后的农村低保对象仍然享受原先与低保制度配套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低保、城市低保都是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但从实施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的情况来看,农村、城市低保的差异,除了存在城镇、农村户口不同以外,还存在一些现状差异:一是保障标准有差距。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较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偏低。如某县城市低保常补对象每月165元,非常补对象每月135元,月人均补差70元,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才每月70元,人均补差每月25元。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威海市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具体标准:市区(包括环翠区、高区、经区)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至300元,这是目前全省最高的城市低保标准;全市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由每人每年2100元提高到不低于2400元,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从2007年1月起,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为家庭年人均收入1200元。福建省政府发出《关于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低保标准,但不得低于省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短讯     
《中国民政》2006,(9):62-64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内蒙古自治区各旗县(市、区)农牧区低保审批工作基本结束,低保资金陆续发放,全区40万特困群众日前已领到首批低保补助资金。(蒙民)浙江省宁海县从今年7月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镇居民低保标准从原月人均210元提高到250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从原月人均120元提高到150元。(王赛君)  相似文献   

15.
<正>黔府办函[2015]5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制订的《贵州省城乡低保减量提标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5年4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贵州省城乡低保减量提标方案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低保减量提标的决策部署,结合低保工作和扶贫工作的实际,制定如下方案:一、总体目标通过城乡低保减量提标,确保城乡低保标准、保障范围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相适应,与扶贫攻坚进程相适应。到2020年,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达到6200元(1000美元),  相似文献   

16.
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和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也是贫困治理和低保标准政策取向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催生和推动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中的适应性政策创新,同时也是在经济转型中传统社会救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基础变革条件下的应对性制度创新。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城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当前和今后需要结合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政策,体现人文性、保障性、协同性、地方性和法治性等政策要素和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17.
冮树革 《长白学刊》2016,(6):110-115
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是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和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低保标准的制定和调整不仅是方法论的问题,也是贫困治理和低保标准政策取向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催生和推动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轨中的适应性政策创新,同时也是在经济转型中传统社会救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基础变革条件下的应对性制度创新。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城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当前和今后需要结合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政策,体现人文性、保障性、协同性、地方性和法治性等政策要素和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97年和2007年城市和农村低保制度相继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低保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低保标准稳步提高,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当前,我国的低保制度已覆盖城乡,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但由于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等历史原因,城乡低保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发展程度不一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04,(12):26-27
一、农村低保对象的范围 (一)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农村低保标准的我市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正>1538.6亿元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7089万人。2014年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城乡低保资金支出达1538.6亿元。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月人均411元和231元,同比增长10.1%和14.1%。40万2014年,我国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数首次突破20万。截至2014年底,全国持证上岗的社会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已达15.9万人,比2013年增长29.1%。各方面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