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强毅 《前沿》2008,(1):62-67
红寺堡曾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一片荒漠,自1998年以来借助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和生态移民政策,在很短的时问内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闽出了一个贫困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对西部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依据红寺堡扶贫扬黄生态移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红寺堡扶贫扬黄生态移民开发城镇化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红寺堡有着多重的定义:是中国最大生态移民集中区,是中国最大的扶贫移民项目实施地,国家"九五"计划"国家任务"的一部分,西部大开发的扶贫样本,宁夏区域内协调平衡发展的重要一级……在宁夏的行政区划图上,红寺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心。14年前,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成立,开启了这片荒漠戈壁的新纪元。到目前为止,累计安置搬迁宁夏南部贫困山区8县移民20万人。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在连绵起伏的山丘中伸向远方的绿洲,透过车窗,跃入眼帘的是无数架挺立在一座座小山头之上的风车,它们巨大的叶轮在微风的吹拂下不知疲倦地旋转,蔚为壮观,好似列队欢迎远方到来的客人,要不是大型标牌"红寺堡欢迎你"的提示,我还以为进入了陌国异域。在宁夏中部滕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夹击地带,有一个地方叫红寺堡。3年前,这里还是亘古荒塬,随着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宁夏南部地区的20万移民迁居此地,红寺堡也便成为这些憧憬美好  相似文献   

4.
吴忠市红寺堡区虽然位于宁夏中部川区,可供耕种的面积并不小,但是,由于这里干旱缺水,传统的农业种植投入高、产出低,探索发展一条既节水又高产出的农业发展之路成为红寺堡人这些年的头等大事。葡萄架起来的新生活"我们这里的葡萄可以跟法国波尔多相媲美。"一提到葡萄,位于红寺堡区中圈塘村的每个人几乎都成了专家,以往连波尔多在哪里都不知道的村民,现在提起波尔多和红寺堡  相似文献   

5.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生态移民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村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使昔日的荒漠变成了如今的绿洲。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08,(1):38-39
2007年岁末,记者梳理出这一年影响民生的10件大事。从这些民生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改革的脉搏、发展的心跳。免除1.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义务教育“实至名归”宁夏红寺堡第二小学的学生在上课,该校移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两免一补”资金181亿元,免除全国近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相似文献   

7.
正据说这里以前是一片沙荒地,虽然在银川郊区,但无人居住。1983年响应宁夏自治区"三西"(指宁夏西海固、甘肃河西走廊、定西——记者注)移民政策,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的回族移民搬迁至此,于是这里有了一个回族移民乡镇。2001年  相似文献   

8.
红寺堡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行政区划面积为1999.12平方公里,辖区土地因行政区划调整、移民成建制搬迁和实施征地补偿全部为国有土地,国土资源管理形势一直十  相似文献   

9.
2012年3月8日,宁夏灵武市郝家桥镇狼皮子梁移民新村,鞭炮声震,鼓乐齐鸣。从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泾源县搬迁来的100多户农民,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政府为他们提供的移民新居。狼皮子梁移民新村建设,是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打响的"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役"的小小一环,也是宁夏近年来实施扶  相似文献   

10.
每年冬季农闲,是仇旭辉外出洽谈最繁忙的时节,这几天他就要动身去河北、浙江义乌等地,早已跟对方的官员、企业家约好商谈到红寺堡区投资的事宜。仇旭辉有一张特制的名片,普通名片的加长版,看上去像公园的门票。正面,一张张图片涵盖了红寺堡区重点产业;背面,既标明了红寺堡的地理位置又图示出交通区位优势,用他的话说,这也是一张"红寺堡名片"。仇旭辉,人称"招商书记"。身为宁夏红寺堡区的区委书记,他认为招商是当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开始,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数量超过了因战争和其他冲突而出现的迁移人口,但是,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难以实现为灾难移民的灾后安置和文化适应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对汶川地震后仅有的两个跨市州异地安置羌族村寨——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和跨破村夕格组的研究,发现羌族移民民族文化变迁呈现非均衡变化的特点。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羌族村干部积极参与以及羌族移民族群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羌族移民族群的"选择性同化"策略将有利于民族文化变迁呈现"文化多元化"而非"文化同化"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对将来也有了希望,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盐池县花马池镇盈德村村民万志俊说。2002年4月从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黄花乡黄洼村移民到这里的万志俊一家,现有10亩水浇地,亩产粮食都在500公斤以已,“移民后不用再愁吃穿了。”  相似文献   

13.
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数量庞大,情况也很复杂。老一代移民、中生代移民和新生代移民间(一般而言,可以把2008年以前,以技术移民为主体的一代,称作"中生代大陆移民";2008年以后,以"投资移民"为主体的一代,称为"新生代大陆移民"),存在类似国内不同年龄段的"代沟",而经济类移民和技术移民的差异也相当大。不同类型的中国移民,交际圈不同,生活方式各异,对当地社会、对故国,特别是对新生活的融入也不尽相同。本文就作为对华人移民国外生活观察的一个侧面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都市新移民的研究中,市民化与本土化两个视角都比较强调现有的制度与文化对移民群体的同化以及相互间的融合,也带有比较强的政治色彩.而从"移民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上述两个视角所研究的在上海的农民工与台商两个移民群体的比较发现,如果把"移民化"理解为当地社会与移民群体之间的同化与融合,那么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则是一种"反移民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社会转型所形成的"结构变迁先于制度变迁,结构型塑制度"的社会变迁路径可以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一种"群体性共存"的"移民化"新模式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朝鲜等东方移民早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就因生活所迫移民俄罗斯远东,20世纪初,两国的政治移民剧增。俄罗斯远东政府对中、朝移民的态度和认知有所不同,认为中国人野蛮,难于管制,而朝鲜人本分,便于管理。尽管如此,中朝等东方移民都为俄罗斯远东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的东方移民潮开始,中国"人口扩张论"甚嚣尘上。现实并非重复历史,这次移民的主体成分、移民动机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劳务输出、商贸、求学和文化交流,以中国移民居多,并且中、韩、日在此展开新的博弈。正确的认识是,俄罗斯远东的真正开发离不开东方移民的鼎力参与,而东方移民的利益诉求也需借助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适应气候变化与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国家的规划性适应战略与基层社会的自发性适应行动的协同程度,决定着适应的成效.在宁夏,政府和移民都以非农化方式应对气候风险.政府为此投入大量资源,同时以严格规制移民资格及其迁移行为的方式分配资源.但这些规制与处境不同的移民自发的适应行动相抵牾.两种适应方式各自遭遇困境,都未能实现真正的非农化.解决困境,需要规划性战略重视基层社会自发适应的动力和过程,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海拔4100米、平均气温零下25℃、喝水都要从37公里外的派出所拉运……苏巴士执勤点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下,是进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第一道关卡。从抗击疫情开始,新疆喀什边境管理支队科克牙尔边境派出所民警就联合地方防疫人员进驻,一直坚守到现在。他们当中有移民管理警察、有护边员、有疫情防控医务人员、有当地牧民志愿者……由于疫情的原因,执勤点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将疫情挡在检查站之外,一年来没有频繁更换民警勤务。  相似文献   

18.
天门人自18世纪时起便开始"北上"和"南下",容县人移居海外则始于19世纪中叶。天门人移民的原因源于环境的改变,而政治性和经济性则成为容县人移民的主要内容;天门人在海外,大都靠特殊的技艺谋生,容县人早期大多数是以"契约劳工"或"卖猪仔"的方式迁移海外;从移民实践来看,天门和容县籍移民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建构与形成了连锁移民网络;在天门、容县籍移民及其后裔中,不乏对故乡怀抱情深的企业家,不少人在居住地建立一定的基业后,都能关心和热心支持故乡的各种建设,并通过返乡祭祖和参与宗族活动,加强着与故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化适应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移民在迁入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以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来看.移民文化适应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适应"和"非物质文化适应"、"深层文化适应"与"表层文化适应"、"顺适应"和"逆适应"等类型;同时根据移民在不同适应阶段表现出的独特心理状态可以将移民文化适应的过程分为茫然和矛盾阶段、瘙痒与不适阶段、调适接纳阶段以及常态回归阶段.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进入云南的大量汉族移民中,很大一部分沿交通道路分布,特别是在驿、堡、铺、哨世守定居,构成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的重要定居方式。本文着重分析了明代云南驿、堡、铺、哨的设置、分布和汉族移民定居情况,指出汉族移民沿交通线向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促进了云南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驿、堡、铺、哨是明朝设在各地交通道路上用于戍守防御、递送文书、沟通联系的设施和机构,但是在云南地处边陲与多民族杂居的特殊情况下,它们很容易成为汉族移民沿交通线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山区深入的定居点,扩大了汉族移民定居的范围。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