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雅拉其其格 《前沿》2003,(10):103-105
商品经济从它一开始产生就要求有足够的自由的劳动者。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用血与泪结束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 ,农民被迫变成了自由的劳动者。他们无拘无束 ,自由流动 ,为社会创造着财富。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更是要求人的自由流动 ,如果限制人的自由流动 ,事实上是在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儒煜  邵昱晔 《求索》2011,(2):69-71
区域经济增长与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为促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经济增长各要素需要在各区域间自由流动,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反过来将引起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化。要素流动对区域差距的作用方向根本上取决于要素边际收益的递减或递增,内生集聚力的存在引发区域不均衡增长,最终形成"中心—外围"的经济格局。因此,为缩小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差距,应着力于促进要素合理自由流动,发挥先进区域扩散效应和落后区域的内生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在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那些只强调上海市的中心作用而人为地、用行政性的手段阻隔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流动的观点或做法,或者无视上海等中心城市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的。虽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飞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但在长江三角洲内部,竞争和利益矛盾却比较突出。长江三角洲包括江浙两省和上海市,由于行政区划限制、市场分割和地方利益保护等问题,限制了外向型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合作。以上海为龙头,包括江浙两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展开。…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3,(1)
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就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原有的“人档不分”的管理制度,恰恰阻碍着生产第一要素的流动。 无人问津的被遗弃档案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原有的人档关系、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5.
(接2006年第4期第150页)3改革时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变迁3.1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客观背景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经济仍然具有商品经济性质,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这是因为:社会分工的存在,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供了前提;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构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企业对其产品拥有初次所有权关系,是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中国开始构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特点是要求要素的自由流动。只有各类要素可以自由…  相似文献   

6.
人口和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推进城镇化、乡村振兴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我国现行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些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为此需要深化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有助于城乡融合发展和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7.
<正>产业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供给或生产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国际间或地区间投资和贸易活动综合性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全过程,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产业转移是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开展了一系列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地区封锁严重程度呈逐步减轻之势。但当前地区封锁仍以多种形式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在保护的内容上,由限制资源流出进…  相似文献   

9.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内容非常广泛,它是指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平衡充分发展,其他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就有了物质财富的保障。劳动力和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区域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实现平衡充分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有了基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改革,在要素自由流动、价格灵活反应、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实现区域劳动力和资本的平衡充分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需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深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区域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华容 《世纪行》2013,(1):25-25
一、构建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一)城市群合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较充分的条件下,城市间的联系一般要经历自由交易和协调整合两个阶段。在城市之间经济互补性较强时,要素的流动往往并不产生区际利益矛盾,这时的城市间联系就是自由交易型的。随着分工和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会越来越大,这就会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大,并且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搞长株潭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生产要素,包括人、财、物、技术等,跨国家、跨地区流动的额外制度成本等于零。生产要素的流动没有制度限制,没有人为限制,可以自由流动。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在这里,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要素按照经济效率流动。哪里好就往哪里流,哪个部门需要就往哪里流,这就促进了结构的调整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上确认迁徙自由,是完善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需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迁徙自由的确立提供事实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迁徙自由提供动力,各种制度改革和社会变革为迁徙自由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袁剑英 《湖湘论坛》2003,16(3):37-38
经济环境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外部、内部条件。一般来说 ,经济发展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类是硬环境 ,如优良的交通通信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等 ;一类是软环境 ,如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自由安全的治安环境、规范公正的法制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祥和向上的人文环境 ,等等。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对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市场经济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 ,资本逐利而动 ,什么地方发展环境好 ,投资回报率高 ,交易成本低 ,生产要素就会向那里集聚 ,形成“洼地效应”或“聚集效应”。信息时…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一重要论述,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回首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开放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又包括物的要素市场和活的要素市场。学术界曾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活的要素市场上的买卖对象进行过激烈而又广泛的讨论,但是讨论集中于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个问题,有脱离现实之嫌。事实上,劳动才是生产的活的要素,是活的要素市场上的商品。这就引出了“劳动商品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和创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1,(7)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学界使用频率最高的新词之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究竟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三者是同义语。实际上,国际化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开放门户,互通有无,这在15世纪早已开始。全球化是各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生产六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过程,这  相似文献   

17.
《北京观察》2020,(8):19-20
生态涵养区建设用地对于城乡融合发展尤为珍贵。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做好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是保护生态涵养区和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保障农民利益的核心问题,在诸多要素中应首先得到破题。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人才的自由流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潜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当人才带着某种商业秘密从一个单位流动到另一个单位,当一些企业借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由于深化改革,推行市场经济,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对失业的治理,已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这首先是因为劳动力的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失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流动;其次,市场经济所追求的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某个行业或某些产品不  相似文献   

20.
自贸区(港)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以更高水平的自由和开放来促进经济发展,其重点在于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从而更好体现先进的生产力、竞争力与活力,促进资源要素的灵活流动和有效配置,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本汇聚到本区域. 正因如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建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其中就包括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8点明确要求中就包括"营商环境优异"这一特别要求,说明这是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