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2012,(3):32-33
异地高考成为本届两会众议的焦点之一。如今破冰之旅艰难展开,然而地区差异的存在,招生指标如何分配,如何避免"高考移民"等新的不公,又将是一系列等待应对的新课题。其实,对于"就地高考",大众最关心是否会抢占本地的教育资源。"就地高考"话题背后的根本矛盾,在于高校的招生资源分配不均衡。两会前夕,随迁子女家长发起《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签名活动,并征集到超过9万个签名,呼吁委员代表能推动异地高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3月3日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同时鼓励各省积极推进,出台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18):4-4
异地高考政策门槛过高 今年有28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报名人数达5.6万人,较去年激增12倍,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门槛过高问题。其中,北京今年仅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上海要求父母持居住证连续3年以上、且子女在沪高中毕业等。此外,不少省市实行“户籍加学籍”双证制度,可能导致一些双“籍”分离的学生无处高考。如何既落实异地高考,又防止高考移民,仍是各地亟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倡议联盟框架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和利益因素来分析政策过程。在京沪粤三地的"异地高考"政策变迁中,不同的利益团体基于各自的信仰体系组成了相应的联盟。从京沪粤三地的"异地高考"政策形成和变迁来看,利益相关者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以及制度环境中某些外生性变量诱致了政策的变迁,形成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而一定的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和政策变迁路径。"异地高考"政策改革的深层次难点包括教育资源分配和现有的户籍等制度。同时,改变政策子系统的基本规则、权力结构、文化环境等变量也可以间接地促成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一是逐步统一全国高考试卷及高考录取率;二是城市保障房应尽快转向以公租房为主由于户籍改革滞后,我国城市化多有"半城市化"特征,即所谓土地、工作及生活的城市化,却非"人"的城市化。然而,户籍犹如曾经光芒万丈的  相似文献   

5.
基层实践     
重庆市发改委改革试点处处长陈继红: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是一项综合配套的全面改革。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并不是就户籍改户籍,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步推进一系列相关配套改革,关键是改革户籍背后的权益和待遇。嘉兴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施卫华:目前居民养老保险、就业服务等政策都与户籍挂钩,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户籍改革陷阱”的形成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刚 《思想战线》2012,38(5):37-42
我国存在"户籍改革陷阱"问题。推进户籍改革会减少城市建设资金与政府收入,农民工被锁定于低工资且不稳定状态使户籍改革成本居高不下,增加市民人口面临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的限制,三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的"户籍改革陷阱"。我国"户籍改革陷阱"在本质上是城市政府的"短期利益陷阱"。要解决"户籍改革陷阱"问题,转变政府认识是关键,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基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条件。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权利。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长期按户籍标准运行,使得公民在行使受教育权的过程中不能被公平地对待。这不仅违背了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的规定,而且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行,地区间的人员流动量不断加大,由此出现了在户籍地外受教育,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情形,这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且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异地高考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和借鉴中外经验成果,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户籍制度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西周、春秋户籍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基础。商鞅进行了两次户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公元前359年。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什伍连坐制度;改革立户办法,强迫居民建立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农战政策。第二次是公元前350年。重点是进一步改革立户制度、变革社会风俗和改革宗法制。同时,也涉及到行政区划改革等问题。文章对商鞅这两次户籍改革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4,(9):46-46
陈杰人在2014年7月31日《齐鲁晚报》撰文《户籍改革的根本是实现权利平等》认为,这轮户籍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从户籍二元制来看,这次统一登记消除了身份差别,有助于全体公民的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10.
高考是一项庞大的国计民生工程。目前我国的高考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变革和调整时期。高考主管部门需要积极地有所作为,在理性的、切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高考改革方法和措施。高考改革的成败与否关系到未来高等教育的成功与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成都“户改”第四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2008,(2):26-29
如果联想起2003年郑州市"门户大开"的户籍政策,成都的"城乡居民一元化"户籍改革显然要温和许多。不同的后果是,郑州户改在2006年终因城市不堪重负而紧急叫停,而成都的户改至今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步步深入推进中。如果将后者的户籍改革试验纳入到整个统筹城乡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也许意义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2.
许经勇 《湖湘论坛》2020,33(2):81-87
为了促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010年中央出台了用居住证代替暂住证的制度,并要求尽快覆盖所有城市常住人口。持有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即可与市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是颁发居住证很容易,但要落实基本公共服务,要受一系列条件尤其是地方政府财力的制约,因而难以付诸实施。与此同时,如果农业转移人口持有居住证可以与市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也就没有必要在城市落户了。况且随着改革的深化及农村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户籍的含金量还会持续提高,继续保留农村户籍可以享受不断增进的改革红利。所以实行居住证制度不一定有利于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小城镇是“以城带乡”的重要载体,落户的成本低,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相似文献   

13.
李欧 《阵地与熔炉》2002,(4):50-52,68
户籍管理是国家实施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国家计委在“十五”计划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国家将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但是户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却分歧很大;户籍改革的理沦依据是什幺,也无人沦及,本文试就此谈点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4.
一直悬而未决的户籍改革,在今年将会有新的突破。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这意味着,我国户籍改革不会实行“一刀切”,而是逐步温和推进。  相似文献   

15.
黄丹 《当代广西》2013,(11):14-15
【核心提示】 通过户籍改革,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可以根据户籍管理条件提出申请,转换城镇户籍之后,享受城镇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积极地探索户籍改革的新途径。2013年全国重点推进户籍改革制度的工作,一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户籍制度改革与相关配套改革同时进行,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降低落户门槛,让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转换身份,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微观中国     
《浙江人大》2012,(10):71
不妨把异地高考的"门槛"降低点9月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有准入条件。家长须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缴纳各种保险,且是常住人口;学生本人要在该地上学;当地城市需要这个行业群体。北京市称,正在研究具体方案。历经舆论的连年呼吁,"异地高考"终于露出曙光。网民"邵留生":异地高考需要准入制,这没有异议,关键是这些准入条件要合理,并且有很强的操作性。从三大准入条件看,有些条件就显得过高,而有些条件又  相似文献   

17.
报刊揽萃     
安徽率先打破户籍限制农民工子女可异地中考近年来,一些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市就读后,因受户籍限制而不能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只得返乡就读。安徽省最近规定,农民工子女在安徽可以在流入地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从而在全国率先破除户籍对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在形成过程中广泛嵌入到资源分配的各个领域,对整个制度系统有着广泛影响。从本体与嵌入两种不同视角分析,可以把户籍改革区分为本体的改革和作为嵌入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本体的改革容易引起被嵌入制度相关功能的缺失,这就要求制度改革者实施被嵌入制度的补全措施;作为嵌入制度的改革只能是消除户籍因素为其带来的问题,却不能解决全部矛盾,这就要求兼顾完善其本身的派生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从2008年开始关注异地高考问题,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为异地高考建言献策。在本次两会上,朱永新代表民进中央做大会发言时专门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资源信息平台",呼吁应对随迁子女的人数、就学状况等做全面摸底调查,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放开异地高考政策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陈钊  陆铭 《传承》2011,(3):56-5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跨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日益增长,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当前户籍改革的做法主要是放松中小城镇的落户条件,但大城市仍然在用户籍政策限制人口规模的增长,而限制的对象主要是低技能劳动力。我们的核心观点是:以加快降低大城市落户门槛为导向的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赢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