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6):62-62
2005年10月15日.一列满载大米、面粉、钢材、煤炭等上万吨全国援藏物资的火车,第一次通过青藏铁路运抵拉萨火车西站。当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举行,宣告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路轨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2.
6月4日中午,阳光普照的高原古城拉萨祥和、宁静。位于拉萨市中心的班禅行宫雪林·多吉颇章大院内法号长鸣、香烟袅袅、佛乐声声,来自拉萨各大寺的僧人代表和拉萨信教群众代表以藏传佛教最隆重的礼仪欢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到来,表达拉萨各族各界人士和僧俗信众的良好祝愿。  相似文献   

3.
冬转八角街     
拉萨,在藏语中有圣地之意。冬天的拉萨由于少了旅游者的喧哗,却多了一份朝圣者的安详虔诚。在冬季,农区的农民卖了青稞,牧区的牧人宰了牛羊,大家都有钱有闲,于是到拉萨朝圣成了大家共同的向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云集拉萨,这让它更充满了圣地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刘期胜 《西藏统一战线》2005,(4):F0003-F0003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11月5日至13日,第七世热振活佛到拉萨进行了为期9天的参观学习,这是第七世热振活佛2000年坐床以来第一次到拉萨参观,第七世热振活佛先后参观了拉萨的有关寺庙、小学、幼儿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有关企业等。  相似文献   

5.
杨正林 《半月谈》2005,(4):20-21
听到柳梧大桥奠基的礼炮声响彻拉萨河畔,想到青藏铁路的路轨离拉萨越来越近.看到城市街道打扮得愈加绚烂多姿,古城拉萨群众的欣喜也一天比一天增加。在拉萨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拉萨人民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正朝着“五个突破、两个率先”的目标奋进,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拉萨的石刻     
拉萨的石刻丁末作为圣城,拉萨是每一个藏传佛教圣徒向往的地方。很久以前,西藏人就开始用石刻表达他们的宗教信仰,在山崖和巨石上雕刻佛像和经文,希望获得神的佑护。布达拉宫西南侧有一座小山,被称为药王山。这里是拉萨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代表了拉萨石刻的特色。整座...  相似文献   

7.
冬天的拉萨     
詹雨声 《人民公安》2011,(24):63-63
拉萨进入了冬天。也只有在冬天,拉萨才回归了高原圣地的本性。  相似文献   

8.
世界屋脊放光彩4月的中原大地春光明用,鲜花怒放。南阳市内乡县民营企业家陈书法沐着春凤,带着中非拉萨市委、拉萨市人民政府给河南南田市委、市政府,内乡县委、县政府的感谢信及拉萨市委、市政府回进内乡县委、县政府“功在当代、道把千秋”的铜匣,带着拉萨40万各...  相似文献   

9.
娘热乡位于拉萨市区北郊,这里风景优美,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忙忙碌碌的藏族百姓。在这众多的人中,就有这么一位穷小子总是打破父辈们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憩的传统生活模式,他紧紧依靠党的好政策和自身的艰苦创业,变成了颇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他就是拉萨工商联理事、拉萨市政协委员、拉萨金牛电脑加油城总经理洛旦。  相似文献   

10.
拉萨的春天     
四月初,当我们乘坐的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波音757从四川省会成都起飞,穿越青藏高原时,从舷窗望去,身下无边无际的雪山,映衬在湛蓝的天空上,阳光照耀下,一片凛冽的壮丽景色,振奋人。乙。三个小时以后,当我们进入圣城拉萨时,感觉为之一变:春天的温暖已悄然飘落到人们的身旁。拉萨海拔365O米,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因而大气透明度极高,一年到头都有灿烂的阳光。充足的日照,使得这里的春天色彩愈加浓烈。尤其是夜里,一场春雨过后,站在高处望去,整个拉萨都被抹上了一层淡绿。对于曾经来过拉萨的人,市中心最大的变化乃是布达拉宫…  相似文献   

11.
带你逛逛拉萨的菜市场:蔬菜品种丰富吗?买菜贵吗?有没有大型超市? 如果你想做个“藏漂”,想在拉萨做个家庭主妇,那自然是很关心那里的日常生活条件。除了灵魂的追求,柴米油盐同样也不能少啊,呵呵。  相似文献   

12.
杨丽珍 《台声》2007,(11):44-48
9月17曰.我有幸陪同美国“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大陆参访团的朋友,第一次坐着火车去拉萨。以宋熊琮先生为团长的西藏参访团一行17人.平均年龄60多岁,男女备半.9月28日.圆满结束在青海的西宁、西藏的拉萨.日客则等地参访。  相似文献   

13.
1986年2月,曾经中断了20年的藏传佛教传统节目——拉萨“传召”大法会,在拉萨大昭寺正式恢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具有群众性的传统宗教活动的顺利恢复,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确性的一个具体体现,又是这一政策在西藏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4.
51岁的普布是堆龙德庆县羊达乡羊达村的农民,这里距离拉萨城15公里,被称作拉萨的“西大门”。60年前,村里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只有流动的帐篷和土坯房,农民靠天吃饭,阴晴雨雪,时时担心。如今,住在政府补贴的安居新房中,普布和所有村民一样,经常揪着的心终于放平了。  相似文献   

15.
13年前,来自德国的萨布瑞亚(Sabriye Tenberken)在雪域高原西藏拉萨建起了一所盲童学校。她本人就是盲女,却相信梦想能让无边的黑暗充满色彩。在丈夫保罗(Paul Kronenberg)的协助下,这所学校成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盲童的心灵之家。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进驻拉萨后,1951年9月16日,张经武召集王其梅,林亮,徐淡庐等开会,研究开展拉萨市区的统一战线工作,9月17日至26日,王其梅充领陈竞波、林亮、平措旺杰等同志分别会见达赖喇嘛和藏政府各级重要官司员,并到各大圭庙会见僧官司,送到藏文“十七条协议”,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各阶层思想动态,对社会上一些误解进行宣传解释,还多次宴请僧尼,联络感情,为开展拉萨的统一战线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西藏建设上规模宏大的四十三项工程(其中二十五项建在拉萨),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已有三十四项相继竣工,它使这个向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地区,以新的面貌迎接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一九六五年九月至一九八五年九月)。这批重点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加快西藏经济文化建设而采取的措施。它们是由国家投资,由内地各省调集建筑技术力量,负责各项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包括西藏体育馆、西藏大学、拉萨电教楼、拉萨饭店、拉萨剧场、拉萨贸易中心大楼、日喀则太阳能试验站、日喀则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江孜饭店、江孜体育馆、羊八井地热试验站、泽当医院、泽当羣众艺术馆等。本刊去年第十二期曾报道过这批工程开始施工的情景,而今天,当我们踏进西藏首府拉萨市时,一座座新建高楼已平地升起。新落成的有拉萨宾馆、拉萨体育场、拉萨剧院,等等。与布达拉宫遥遥相对的拉萨饭店从外表看,基座坚固、稳重,有的房檐绘有藏族风格的吉祥花彩画图案;有的处所又将江南的园林等内地的建筑风格同藏族的建筑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援藏,我在拉萨工作生活了两年。三十年过去了,美丽神奇的拉萨一直留在我的心中。——题记清澈透明的蓝天,随风飘动的白云,挂着露珠的青草,阳光照耀的鲜花。啊,她是迷人的拉萨,我心中的拉萨。  相似文献   

19.
我曾在拉萨工作和生活多年,布达拉宫这座“世界屋脊”上的“太阳神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记得50年代初,我们这些从川西进藏的工作人员经过翻山涉水,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拉萨河谷平原的德庆地方。这里离拉萨还有三四十华里,顺河谷而下,不用再爬山了,大家的心情都很轻松。当我们转过一个雕刻着佛像的崖嘴时,突然有人朝前挥手高喊:“看呀!布达拉宫!”我赶忙循声远望,只见平原正中隆起的山岩上,紫雾迷茫,隐隐浮现出一座殿阁巍峨、金顶矗立的庞大建筑物。雄伟的气势,令我惊叹不已!到达拉萨后,我的工作单位正好在布达拉宫旁…  相似文献   

20.
1985年,上海“智力援藏”,在上海市回民中学开办了西藏班。从1996年开始,上海西藏班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每年招收来自拉萨、日喀则地区的学生160名。为了把上海的西藏班办得更好,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西藏班从回民中学迁往位于彭浦新村内的上海市共康中学。共康中学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少数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肩负着为西藏和上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目前在校学生中来自拉萨、日喀则地区的藏族学生600多名,4个年级,20个教学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