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泰国是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她的经济之所以得到高速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有极密切关系。农业在泰国经济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泰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劳动力的75%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产值一向占泰国总产值的比重最大。在泰国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始终占绝对优势,在泰国十大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就占了六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泰国经济发展较快,不仅在东南亚地区表现突出,而且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也令人瞩目。泰国从1961年开始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起,到1985年的25年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100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00多美元。按世界银行1980年规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10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泰国在70年代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12%提高到1986年的22%,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88年第一次超过农业(19%)。按联合国的标准,制造业的比重超过20%为“半工业化”。这意味着,泰国经济发生了阶段性变化。进入8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经济连续几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发展经历和近期的趋势过去的经济增长概况。在过去的三十年期间,泰国的经济结构经历了迅速的变化,尽管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4.5%,但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却持续下降。相形之下,非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在这段时期内则增加了。制造业部门的增长率尤其引人注目。到1980年,制造业成了经济中最大的部门。与其它具有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泰国在发展其工业部门和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放宽了的国际贸易环境方面,起步是相当晚的。直至1960年,泰国仍严重依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60—197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4%,1970—1980年为7.8%。1981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年价格计算)达到1819.39亿美元,其中印尼占42.5%,菲律宾与泰国分别占19.1%和18.4%,马来西亚占13.2%,新加坡占6.8%。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新加坡最高,为5045美元,马来西亚次之,为1167美元,菲律宾与泰国分别为703美元和694美元,人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也达到了514美元。  相似文献   

5.
泰国对外贸易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是泰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把泰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连接起来,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并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使泰国经济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泰国经济不论是农业的多样化还是工业的面向出口,都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的。从对外贸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说,它一直占有突出的份额,1960年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2.6%,1980年上升到49.6%。1995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31699.02亿铢,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6.16%。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泰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泰国是一个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各种有利因素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对外贸易对泰国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30年来,随着泰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额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大。1960年进出口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558.15亿铢的32.6%,1978年上升到44%;目前,工农业产品每年的出口额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左右。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泰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泰国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农业收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泰国整个国民经济;泰国的出口收入有80%来自大米、橡胶、玉米、木薯和蔗糖等初级产品。80年代以后,泰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才开始逐渐减少。1986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被工业超过(农业的比重是22.3%,工业仅制造业就占21.4%左右)。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8.
除新加坡之外,其他四个东盟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都是农业国家。战后,由于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才开始下降,在1960至1980年间,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75%降为58%,泰国从84%降为76%,菲律宾从61%降为45%,马来西亚从63%降为50%;同期,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54%降为26%,泰国从40%降为25%,菲律宾从26%降为23%,马来西亚从37%降为24%,而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印尼从8%上升为9%,泰国从13%上升为20%,菲律宾从20%上升为26%,马来西亚从9%上升为23%。诚然,农业在东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已趋下降,但是,农业目前仍是东盟国家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仍来自农业,各国劳动力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继续集中在这个部门。1979年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菲律宾为58%,泰  相似文献   

9.
序言 九十年代早期,泰国深深地融入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自由一体化的进程中。全球经济模式对泰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经济基础由农业转为工业。农产品在泰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与之相比,工业品比重上升,商业和服务业规模扩大。就在世界经济结构改变了泰国经济基础的同时,金融的自由化也吸引了巨大的资本流量。 泰国过去十年经济的强势发展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其中,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所谓五国集团的财政部长于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广场酒店签署的“广场协议”起了重要作用。协议指出,…  相似文献   

10.
泰国在第一和第二个发展计划期间(1961—1971)着重发展代替进口工业,第三个发展计划(1972—1976)则着重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第四个发展计划(1977—1981)除继续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外,还着重发展劳动集约型工业、甚础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过去2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8%。按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539.84亿铢增加到1970年的1,360.6亿铢、1980年的6,849.3亿铢和1981年的8,031.61亿铢,与此同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89铢增加到3,751铢、1,425.5铢和16,312铢。其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39.8%逐步下降到1970年  相似文献   

1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给马来西亚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固定价格计算):1982年为5.2%,1983年为5.6%,而1976—1981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则在7%以上。今明两年(指1984年和1985年—译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可望达到6.1—6.3%的水平(据估计,按1970年的固定价格计算,198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359亿马元),但据估计,以后几年的增长率将会再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3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5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52.3%。70年代以来,印尼不仅工矿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农业的进步也十分引人注目。1970-80年,印尼农业年均增长率达到4.1%,1981─88年为3.7%,1989─93年也超过3%。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印尼农业发展的成就在印尼的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泰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估计比1988年增长10.4%,泰国经济自1986年以来已经出现了这种高增长率,由于将有更多的外资直接投资和国内资本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因此预计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继续有这样高的经济增长率。泰国经济的成就是如此的引人瞩目,以致有许多议论谈论着关于泰国会很快加入到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行列的问题。这篇论文试图考察泰国的经济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增强泰国经  相似文献   

14.
泰国 泰国经济是以传统的稻米生产为中心的经济,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1960年该国的GDP产业构成中,农业占40%,在出口产品中,大米、锡、柚木、橡胶等农产品、初级产品占有70%的比重。到八十年代中期,纺织、服装等产品出口超过大米出口居于首位,因为多项产业的工业化得到进展,泰国已向工业国转变。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泰国的产业结构在战后数十年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自1982年爆发债务危机以来,一直靠借新债还旧债、在债务的泥潭中苦苦挣扎,至1987年外债总额达到1075亿美元的最高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84%;1983~1988年资金纯外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到6%。1988年12月萨利纳斯总统执政后,多次重申要寻找一个“永久性的”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他提出了4个具体目标:(一)减少债务的累计额;(二)制止资金的净外流;(三)获得有较长偿还期的新资金;(四)降低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过一年多的谈判,1990年2月,墨西哥政府与债权银行正式签订了减债、减息和提供新贷款的协议,从而使墨西哥的债务问题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16.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农业在印尼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部门一直是印尼最大的就业场所,农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70年为66.3%,1980年为57.4%,1993年为50.6%。预计到下个世纪初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仍将是印尼各经济部门中最多的。 农业还是印尼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60年它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1970年占47.2%,1980年为25.7%,1995年降到了17.2%。尽管比例不断下降,农业仍是仅次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第三大国内生产总值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1961—197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5%,1971—1980年为7.5%。1983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年价格计标)达到1,597.87亿美元,其中印尼占36.3%,泰国占21.8%,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分别占16.7%和16.1%,新加坡占9%。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1983年新加坡最高,为6,658美元,马来西亚次之,为1,956美元,泰国与菲律宾分别为815美元和660美元,人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也达到了510美元。 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商港,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三大炼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决定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0—51年度为58.91%,1960—61年度下降到53.57%,1970—71年度继续下降为46.56%,1980—81年度占39.32%,1986—87年度占36%左右。虽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尤其1966年开展绿色革命以后,一些重要农作物的产量有  相似文献   

19.
泰国从1997年7月2日发生金融危机后,经济迅速恶化。据泰国经济社会开发委员会公布的数字,1997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3%,1998年为-9.4%,在1998年第四季度跌至谷底,衰退程度为几十年来之最。但到1999年,泰国经济开始转入恢复期。在泰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尚有不少困难,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以排除,争取经济的全面复苏。一、泰国经济开始复苏从宏观经济看,泰国经济复苏首先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泰国经济社会开发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1998年同期增长0.8%,第二季度增长3.5%。可见复苏之初是微弱的,复苏速…  相似文献   

20.
一泰国自1961年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增长率高于其他国家。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涨时期,经济发展缓慢,泰国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发展速度始终高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东盟各国中也是名列前茅。1986年新加坡、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3.19%、马来西亚为0.5%、菲律宾为0.13%、泰国经济为4.8%。1987年泰国的经济增长率为5.6%,不但超过原订计划指标,也超过马来西亚的2.4%,印尼的3%和菲律宾的4.8%。泰国经济不但稳定增长,而且产业结构也已发生改变,日趋合理化,1986年农业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