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认真总结我国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毛泽东农田水利建设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税费改革以来,农田水利在技术层面逐渐改进,然而,在其他层面则越来越陷入困境。渠道和四沟淤塞,堤坝损毁严重,泵站基本废弃,涵道堵塞,排灌纠纷不断,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灾害等巨大损失,直接威胁到国家的农业安全。这些困境背后的实质是当前农田水利对接的社会基础出现了问题。当国家在农田水利实践中面对十分理性且私权意识极度发达的现代农民时,国家不仅不应该"退出",相反应该"回来"。教育与锻造有公德的现代农民,重塑农田水利的社会基础,重建国家政权体系末端,重新组织现代农民是解决当前农田水利困境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3.
朱明时期江西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原有水利工程得到修复,河渠陂塘大幅度增加,而且编修了江西首部水利志书。多渠道筹措资金是这一时期江西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明代江西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表明,水利经费的筹措必须多管齐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也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作为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同步并行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集中于兴修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灌区配套设施、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普遍发展各种水电站等方面。大致说来,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期搞得较好,后期搞得较差;多数搞得较好,少数搞得较差;之所以搞得差,是因为把大寨经验形式化、绝对化,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学大寨运动后期出现的不顾条件的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是极左思潮的反映,但不能因此否定大寨经验及大寨精神,更不能因此抹杀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对学大寨高潮中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评价应该是:规模很大,成绩不小;浪费也大,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来,南部县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全年顺利完成2009年度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省级财政旱山村集雨节灌项目、省级财政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渠系整治项目。  相似文献   

6.
在Y镇,农田水利合作的大面积地解体既增加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也导致了公共水利设施的年久失修。这种状况的产生一方面在于农民的利益高度分化,以致相互之间合作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则在于,基层组织逐渐丧失了解决农田水利合作问题的能力与动力,而日益地“悬浮”于乡村社会。即,在农田水利所嵌入的社会基础与组织基础之间,二者互相不匹配的程度愈加提高,这正是当前水利合作难以为继的困境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前30年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方式生成于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特别是集体化以后逐步定型.总的方针是:大型水利工程,由国家负责兴修;一切小型水利工程,均由合作社其后是人民公社依靠自身的资金和劳动积累解决.总的原则是:谁受益,谁建设.具体操作上是将任务分解给生产小队,参加建设的劳动者按工分参与年终分配.这种民办公助的建设和供给方式在合作化和集体化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稳定发展,但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则难以为继,导致改革初期出现农田水利事业投入显著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杰 《学习月刊》2009,(2):85-85
农田水利设施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尤其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更是面临着重重困难。因此.天门市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建设机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持续的干旱灾害,暴露出中国农田水利长久巨额"欠账"所致整体抗灾减灾能力薄弱的"硬伤",更对其背后持续累积的体制"沉疴"提出拷问。如何确保农田水利巨额投入的大发展具有可持续的高效率,创新相配套的有效治理机制是关键。长期困扰农田水利发展存在"三大隐忧",改革中的农田水利治理面临政府、市场"双缺位"、"双失灵"的困境,必须建立起从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力量共同介入的"新型网络合作治理关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晖涛 《世纪桥》2012,(3):138-14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70%的粮食来自灌溉农业,增加可灌溉耕地面积是保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旱情和洪涝灾害的多省频发,无疑拉响了粮食安全的声声警钟,再次警示我们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的农田水利供给制度进行深入梳理并分析其绩效,进而为现阶段的政策调整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是全力帮助乡(镇)村完成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从10月初开始到10月底,县内所有下基层机关干部都要再次深入到相应的村,在村蹲住时间不少于2天,参与乡镇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访农户不少于10户,积极动员群众参加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帮助乡(镇)村高标准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2.
邻水地处川东门户,是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是全省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县、优质柑桔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和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08,(24):23-23
两大项目落户银川开发区总投资达6.9亿;石嘴山市3500万吨煤矸石将被“吃掉”;吴忠市大手笔力促清真产业上台阶;青铜峡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获全区第一;西夏区三个“三分之一”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苏浩 《实践》2013,(5):32-33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而农村生产设施主要指现代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它是农业基础建设的物质根基,它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决定着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秋季,永宁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条主线,注重五个结合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秋  相似文献   

16.
贺天宝 《学习月刊》2009,(24):134-134
谷城县自古以来水旱灾害频繁。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谷城水利人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县基本形成防洪、排涝、灌溉水利工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抗御水旱灾的能力,水利工程成为谷城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0,(20):6
兴庆区水务局成立于2007年8月(前身是兴庆区国土资源水务局),承担着兴庆区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等重点水利工程的规  相似文献   

18.
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内黄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相似文献   

19.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修到田间地头的“小农水”更是农民的心头之盼。泸县自2009年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以来,连续3年每年获得上千万元的中央财政投入,给千年古县注入了清流,使传统农业焕发出生机。  相似文献   

20.
马进卫 《支部生活》2010,(12):54-54
“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但是在“大跃进”运动时期,云南各族人民焕发出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生产建设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的农田水利建设至今仍使我们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