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呈现频发之势,已经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多数地方政府已经初步建立起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机制,并划定等级、建立规范,不断提高网上舆情信息监控处置水平和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但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处理网络突发事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响应速度慢,反应迟钝;处理方法简单粗暴;部门间难以形成合力等等。因此,要加强网络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就必须建立网络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完善网络突发事件舆情监控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善后处置和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2.
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应采取有力举措,快速化解风险和危机,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民主党派作为新时期的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广泛代表性、人才荟萃、凝聚力量、稳定人心等独特的优势。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能促进国家应急机制建立、为突发事件预警建言献策;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能有效地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最大限度地缩减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已进入了一个突发事件高发时期,突发事件正在考验着我们的新闻媒体。新闻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值得研究。新闻媒体肩负着时代的话语权,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承担好职业角色,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好地传递信息、维护好社会稳定,构建与政府良好的的互动关系,化解危机,妥善处理问题,展示新闻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征 《工会论坛》2008,14(5):61-62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建构完善的突发事件思想应急机制,对于推动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高校和政府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围绕双方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展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双方在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博弈过程的纳什均衡分析,揭示出了双方面对不同情况所做出的行动选择规律。根据这些规律,运用机制设计原理,指出了在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给出了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各类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较之以往,各种网络突发事件爆发不断增加。常见网络突发事件有:境内外敌对势力引发网络突发事件突出、影响稳定因素增多和利用计算机犯罪日益凸显。因此,处理网络突发事件,必须把握把重点问题解决好,把重点网站管理好,把重点传媒协调好。并做好事前预防、快速澄清、积极回馈、果断切断、落地控制和群发宣传等网上应对方法。孝感市网安支队在处理应对典型网络突发事件过程中,积极组织舆情队伍展开网上舆情引导,妥善处理网上突发事件,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而处于社会转型和尚不完善的市场体制下的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独立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非营利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具有超强的资源动员优势、效率优势、专业性优势、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着开展防灾教育、接受社会捐赠、动员志愿人员、参与现场救援和灾后重建活动的作用。因此,应将非营利组织纳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检测我国公务员心理素质和执政水平的有效途径。从预防突发事件、应对与管理突发事件、灾后重建工作这三点出发,寻找提高我国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综合能力的具体方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公共突发事件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地域差异时,该法在应对程序和应对机制上显得较为抽象与僵化.因此,合理解决公共突发事件必须以完善地方立法的协调功能作为出发点,发挥地方立法的保障性与补充性特点,并在国家权力认可的范围内,针对具体对象设定一套理性的运行规则和机制,以彻底解决权限运行缺乏规范指引之弊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慈善应急法制体系在突发事件中并未有效解决慈善应急活动的普遍违法、自由受限与效率低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缺乏对慈善应急活动正当性、民间性与比较优势的充分考量。为此,应系统完善慈善应急法制中的放管服制度,最大限度释放慈善事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发展潜力。尤其需要以放宽标准、降低门槛为基点,建构慈善应急免责机制;以保障自治、比例规制为核心,优化慈善应急管制机制;以行业培育、平台搭建为中心,重塑慈善应急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机制,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应急效率、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公开平台,加快信息公开的法制化建设,建立与媒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同时要坚持信息公开的主动及时、真实有效、口径一致、正确引导、实时监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显明特征,表现为演练过程不具有实体目标、演练设计具有动作性想象、演练设计遵循动作分解原理;综合性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可以采用实战演练与桌面演练、分散演练与集中演练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应急预案演练设计中的关键要素是流程分解、动作分解和确定演练方式。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形式结构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与警察形象的维护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当发生警察形象危机时,公安机关通过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播,化解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采取维护警察组织形象的公关方法和策略,建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危机公关的有效机制,是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危机公关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企业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多,参与者众,组织化程度高,暴力化倾向明显,影响越来越大。预防和应对劳资性群体事件的爆发,改革和完善调解机制是主要手段,积极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表达诉求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力量,其处置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要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加以阐释,并对我国现行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灾难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必须依赖政府公共管理的体制认可和财政支持,为社会工作介入灾难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活动提供途径和模式。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实务经验,政府购买是适应新时期灾难性突发事件精神救助需要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有效转变现有的公共管理体制模式,发展授权委托、直接资助、服务合同以及补贴模式,并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评估与监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社会秩序管理活动应当尽快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控制方式。在这一语境下,群体性事件处置方式也应由合成走向联合,在群体性事件现场的不同区域,应有多个具有相对独立行动能力的警种、警队组、群众工作组等处置力量,并能按照统一的行动企图,以平等的关系,自成模块,共同实施自主性较强的协同行动。按照行动性质可区分为联合防控行动和联合强制行动;按照行动力量的组合形态可分为以专业防暴警种为主体的联合行动,以群众工作组或其他专项警队组为主体的联合行动。同时要把握好联合行动的特点和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在经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碰撞集中爆发的外在形式,其主要分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诉求难以满足和经济利益冲突转化为政治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三种类型。国际社会有着成熟的处置群体性纠纷的方法和经验,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建立社会调解机制、新型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和信访运行机制,探索构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是目前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所面临的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复杂问题,众多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民因失地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各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失去土地是引发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主因,其触发点大都是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农民奋起维权,而地方政府处置不当。尽管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触发机制上有其偶然性,但在根源上却有其必然性。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总根源在于:失地农民在丧失生产资料之后生产力的萎缩和生活力的下降。有鉴于此,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就应把着力点放在恢复、提高失地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