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特定区域。文化生态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活态、整体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假期刚结束,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遍三江源。文化部同意在玉树藏族自治州设立"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省继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果洛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字号"文化招牌。玉树藏族文化有什么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名山  相似文献   

3.
金昱彤 《探索》2013,(1):122-125,12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是全球范围发展的新趋势,整体观更加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生态文化视角,注重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活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也更加强调各利益相关方在非遗保护方面的作用.整体观的理论关注则要求从文化本身的结构出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文化特质、文化从、文化模式等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文化整体存续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联,将非遗保护的整体观转换为更加有效的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张伟平课题组成员:沈小勇、王雅君、谌远知、林本喜批准号:07CGWH001ZQ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主要观点:①农村传统文化是中国乡村社会传统的文化特征,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其本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农村传统文化遗产主要分为古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族表演艺术、制作工艺、口头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 ②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的重点和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口传心授的特点,其文化载体多为语言、文字和人,这些特点使得其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流失和消亡。因此,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人,要后继有人,必须建立富于激励的科学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机制。③按保护的紧迫性将农村传统文化划分为濒危型、残缺型和完整型,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应区别对待,重点是抢救濒危型文化遗产。④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从整个文化生态环境的维护出发,致力探索建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依存,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丛坤  王为华 《奋斗》2012,(2):16-17
2011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七项列入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填补了黑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即,佳木斯市被批复为“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省级)”,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海洋文化已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海洋渔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基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文化部关于设立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背景,对象山海洋渔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进行调研,旨在为海洋渔文化的保护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保护基础薄弱、传承乏人、传承环境改变、资源流失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坚持多样性、发展性、原真性原则,通过立法、培养传承人、建立民族生态博物馆等途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正小黄、中和、卡拉、周官、石桥,这五个村庄以生机勃勃的"文化力",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欣慰的文化经济生态图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破解了文化的经济贫困,增加了经济的文化要素,既为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又利于创造更健康的文化经济空间,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各个生态博物馆依托天然民族村寨而建,突出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生态博物馆为文化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使群众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人.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新视野》2006,(5):70-71
2006年6月10日,我们迎来了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这是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遗产与文化安全紧密相关,只有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守护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守护住精神家园,也才能巩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1.
并不是所有称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都值得保护。在濒危优先的情况下,必须考虑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要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尊严和社会影响,让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得到国家的重视;减少工业化复制和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对非特质文化遗产的冲击,减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最根本的还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民族文化自觉,从情感上投入,才能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博物馆的创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生态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不同,它的基本特点是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社区及环境之中。生态博物馆只是文化保护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人人都具备自觉地关心本民族文化长远利益的意识的时候,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够有希望保存下去。  相似文献   

13.
王真慧  张佳  龙运荣 《探索》2011,(2):117-120
全球网络传播对文化发展与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文化发展与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网络时代,经济发达、传播能力强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将其文化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造成了许多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丧失。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化传播手段,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为此,需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整合行政资源,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三是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唤起广大民众的文化发展与保护意识,激起最广泛的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社区参与;四是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媒介生态,特别是加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文化传播媒介生态建设,为民族文化发展创造有利的传播环境;五是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传播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32):8
注重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是为文化遗产提供一个鲜活的立体空间,包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因为一些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与它们的日常社会习俗、生活群体紧密相关,脱离了相关的社会人文条件就难以存活。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需要的是活态传承,以及使它能够活态传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唯其如此,旅游文化大院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6,(6)
正一、内蒙古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现状及意义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保护我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公民实现文化权利和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学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哲学基础目前主要有保持文化特性、维护文化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特定文化权利实现等不同的认识。但是,只有从正义和人权的角度全面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实现人们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7.
王飏 《唯实》2021,(2):19-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做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实地考察,实地了解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情况.习近...  相似文献   

18.
马平 《实践》2006,(9):18-19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多样性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多样性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应坐视它的衰落、消解与消亡,而要积极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要可持续发展,不仅需保护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就业收入相结合.政府应负起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供给,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参与,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社区营造等手段,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内的传统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充分利用和传承延续.  相似文献   

20.
刘娟 《湘潮》2013,(1):146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基本内容、具体措施及保护工作采取的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