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的收入分配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它不但规定了新的历史时期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而且将对工会在职工收入分配方面开展维权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必须较好地把握它。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08,(5):57-57
刘军胜在《经济要参》2008年第18期撰文,对我国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调整和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收入分配格局的总量提增和结构变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也从改革中获得了实惠、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13,(3):58-58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肖亮、何雯在《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3月刊撰文谈到,有学者认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在经济增长中,城市非国有经济和农村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的无序因素扩大了收入差距:经济政策对城乡差距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机会的不平等是造成目前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10,(11):56-57
杨宜勇在《经济要参》2010年第37期撰文认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新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兴华在《经济要参》2007年第60期撰文,从制度建设角度,就政府收入分配、企业分配、城乡分配关系、对低收入者的扶持、个人所得税体系五大方面提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一)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分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收入,理顺主体分配格局关系。要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保持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与投资、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协调,使国家有稳定的税源,企业有较好的盈利,个人的收入有较快的增长。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在时机成熟时,考虑在全国推行全面的税费改革,逐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体的、规范统一、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  相似文献   

6.
生产要素主要是指劳动、资本、土地和经营才能。收益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 各生产要素在获取报酬时, 是以让渡自己的产权为前提条件的。在改制企业, 工资分配与红利分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收入差距将继续扩大。工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依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培育和完善市场主体,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层机制, 实现三大分配原则, 保证收入分配与社会经济目标和企业经营目标的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吉林省职工工资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出现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格局。但由于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旧的分配体制还没有完全打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  相似文献   

8.
重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指在竞争性市场经济中使收入分配达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状态,这也是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我国30年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没有意识到效率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竞争性市场体系的建立,为追求效率我们长期将公平置于次要的位置,导致不同阶层在改革中获利的不一致,从而形成了改革的相对受益者和受损者,并造成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重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政府可以通过对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来完成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收入差距应保持适度。当前我国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失衡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分配不公平等。正确处理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当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制度;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消除垄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少小型企业实行了集体租赁承包经营,这对于打破“大锅饭”、“铁饭碗”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好形式,同时也有利于简政放权,改革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但也有职工担心,认为在企业实行租赁承包后会出现许多弊端。比如,由于承包租赁的期限短,必然带来承租者的短期行为,不维修设备和厂房,不愿搞职工技术培训等。尤其是实行集体租赁承包的企业,厂长是企业,厂长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拥有企业的一切权力,承包者个人收入与职工群众收入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职工成了租赁对象,成了受剥削者,厂长可以任意“穿小鞋”“卡脖子”,职工的切身  相似文献   

11.
论收入分配市场化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信卫平劳动者收入问题是劳动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我国劳动关系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收入分配市场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着劳动关系,进而影响着劳动者的利益。本文着重研究收入分配市场化对劳...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劳资关系的双重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来自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过低.在我国就业结构以非国有经济为主渠道转变的情况下,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使利润严重侵占工资使劳动者报酬占比持续下滑,特别是私营企业平均工资水平超低的主要原因.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就是保持国有企业的控制力,稳定就业结构,改革垄断性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平衡劳资力量,建立工...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创新,可以使企业拥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始终保持企业发展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创新,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角逐中永葆竞争活力。30年改革开发实践,我国在体制机制、分配、发展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并取得了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14.
张建国 《中国工运》2009,(11):45-4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我国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工资分配领域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普通工人的工资收入偏低。二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降低趋势,部分工人实际工资水平有所下降。三是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四是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水平偏低,部分企业存在着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压低职工工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协调宜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总体上看,这种变化反映了体制转轨的需要,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经济行为的调整,有利于社...  相似文献   

16.
浅析国有企业职工中的阶层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劳动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利益关系也随之突出,过去的那种大家都是主人翁的平衡态势和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利益分配格局已被打破,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社会出现贫富分化,随之阶层分化也在国有企业职工中悄然形成,我国的劳动者阶层的存在,已经是一个经济事实和法律事实  相似文献   

17.
今年,河南省劳动保障部门将进一步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稳步推进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在高新技术产业试行技术入股、专利产品入股,探索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法,稳妥进行多种分配形式的试点。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使职工工资收入能增能减。二、探索新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进一步改进完善企业工效挂钩办法,进一步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扩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试点范围。指导国…  相似文献   

18.
目前作为企业实施收入分配、职工获得劳动收入重要依据的劳动定额,国家没有统一标准,行业劳动定额管理缺位,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多样化,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劳动定额过高、工资分配不合理已经成为普通的现象。规范企业管理模式,规范劳动定额标准,以劳动定额治理收入分配歧视、保障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权不受侵犯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从1980年打破平均主义,到现在调节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改革始终与中国转轨进程相伴相生、互为因果,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兼顾发展与公平的某种动态平衡。"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而收入分配更是如此——城乡二元制、国企改革、财税改革……至今仍在变化中的经济现实,不仅让收入分配改革的框架不断变化,也让这个框架日益庞杂。八年来,一项致力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顶层设计方案始终难产,映射出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艰难现实。如何打破僵局,寻求共识,凝聚力量共同突破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都需要更多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在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我们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地窒息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对于搞活企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的短期行为指企业的经营者片面追求短期表面利益,而不顾企业长远根本利益的行为。企业的短期行为是在旧体制权力高度集中,统得过死,企业没有自主权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当前深化企业改革,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新形势下,由于企业经营者责权利结合方式和经营时期不定性的改变,企业的短期行为在许多方面得到克服。但是并没有因此而简单地消失,而是以新的方式出现,而且表现得更加复杂。如果不能有效地制约企业的短期行为,将会影响经济长期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