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中国要在 2 1世纪实现新的发展 ,尤其需要发展着的唯物史观理论的指导。 2 0 0 3年 1 0月 2 6日 ,山东哲学界“齐鲁学宫” 2 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齐鲁会馆 ,就 2 1世纪唯物史观的新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刘奔教授也寄来了书面发言。现摘发其中的几个发言 ,以飨读者 ,也希望引起同道者的关注 ,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中国要在 2 1世纪实现新的发展 ,尤其需要发展着的唯物史观理论的指导。 2 0 0 3年 1 0月 2 6日 ,山东哲学界“齐鲁学宫” 2 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齐鲁会馆 ,就 2 1世纪唯物史观的新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刘奔教授也寄来了书面发言。现摘发其中的几个发言 ,以飨读者 ,也希望引起同道者的关注 ,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中国要在 2 1世纪实现新的发展 ,尤其需要发展着的唯物史观理论的指导。 2 0 0 3年 1 0月 2 6日 ,山东哲学界“齐鲁学宫” 2 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齐鲁会馆 ,就 2 1世纪唯物史观的新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刘奔教授也寄来了书面发言。现摘发其中的几个发言 ,以飨读者 ,也希望引起同道者的关注 ,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的生命力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中国要在 2 1世纪实现新的发展 ,尤其需要发展着的唯物史观理论的指导。 2 0 0 3年 1 0月 2 6日 ,山东哲学界“齐鲁学宫” 2 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齐鲁会馆 ,就 2 1世纪唯物史观的新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哲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刘奔教授也寄来了书面发言。现摘发其中的几个发言 ,以飨读者 ,也希望引起同道者的关注 ,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康平 《理论前沿》2006,(7):48-48
为了交流应用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事业,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延安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一次理论研讨会”。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应用哲学的发展”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思路和生长点、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部门哲学研究新进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应用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应用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问题。有学者认为,应用哲学的任务在于科学地构造哲学应用与发展的模式;有的…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认识成果,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充分的哲学根据。江泽民在创建和实践这个伟大思想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出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仅就“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群众观的创新和发展作初步的分析,借以说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要求。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孔子学会今天召开第三届理事会暨“儒学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正昌同志委托我,在此对于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人员表示亲切问候,向为齐鲁文化研究和山东文化建设事业付出了心血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也是作为一名理论学术研究工作者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在座许多同志是我多年的老师和朋友,本人学术研究近年来关注很重的也是思想史,特别是西方哲学及整个思想史与中国哲学及整个思想史的比较研究,前来参加会议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可以吸取营养,可以促进自己这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的创新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创新理论开拓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境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深化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动力论,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实践是实践的高级形式,并日益成为人类实践的主导形式。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把创新实践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创新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吉林省社联、吉林省哲学学会、吉林省委党校等单位发起召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发展理论讨论会”,于1993年1月9日—15日在吉林省委党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学侠 《理论前沿》2001,(19):19-20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求是》杂志社理论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河南电业党校联合发起的“发展与创新”理论研讨会 ,前不久在中共河南电业党校召开。来自全国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河南省电力公司、河南电业党校的干部共1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现将会议观点综述如下。(一)“三个代表”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会议的召开 ,恰逢全党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  相似文献   

12.
对“以人为本”的几点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理论定位和“以人为本”的相关要素;正确认识“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关系;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推动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田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21(6):F0003-F0003
为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军政治工作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探讨进一步推进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路,我院于11月11日召开了“改革开放30年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学术座谈会,西安地区军队院校有关专家、学者和部队政工领导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为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军政治工作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探讨进一步推进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路,我院于11月11日召开了“改革开放30年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学术座谈会,西安地区军队院校有关专家、学者和部队政工领导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思想史、制度史和国家与民族的兴替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正确把握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原则、政治取向及发展大势,自觉肩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当代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1月7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山东女子学院和《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 的山东社科论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新时代妇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女子学院举办, 来自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山东孔子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暨“儒学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我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正昌同志委托来参加这次会议。首先我代表省委宣传部对于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人员表示亲切问候,向为齐鲁文化研究和山东文化建设事业付出了心血的在座各位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也是作为一名学术研究工作者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在座的有许多同志是我多年的老师和朋友,本人学术研究近年来所关注很重的也是思想史,特别是西方哲学及整个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及整个思想史的比较研究,前来参加会议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可以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18.
王桂泉 《理论前沿》2007,493(4):45-46
由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新疆区委党校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二次理论研讨会去年夏季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以“部门哲学与应用哲学的发展”为主题,交流了近一年来应用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探讨了如何推进应用哲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由中央党校哲学部、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邓小平价值观与改革开放20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近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着邓小平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结合改革开放20...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一部分,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原则的经典表述,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