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外交人生:我的回忆和感悟》一书中,在李鹏总理身边工作了10年之久的前资深外交官吕聪敏回忆了外交活动中的几次祝酒词风波。现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农 《党员文摘》2006,(12):45-45
《党员文摘》今年第八期“社会缩影”刊登的小说缩写《老范》,是一篇反映现实生活、针砭时弊的力作。小说紧贴生活.反映现实。作品所讲的故事真实.人物形象鲜明,思想性强。文中的那些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所折射出的道理,令人信服.发人深思,读后让人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3.
日前,笔者收到上海陈沂老同志寄来的厚厚的一本新出版的书《脚印——陈沂作品选》.全书共分9个部分,近80篇文章,是他30年代、5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所写的各类作品的结集;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和不平凡的业绩.第五部分《永生难忘》中的几篇回忆性散文和诗歌《归来》,叙述了周总理、罗荣桓和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古道热肠,令人感动.陈沂曾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长一职,领导军队文化工作颇有业绩.如《志愿军一日》、《红旗飘飘》、《星火燎原》、《渡江侦察记》、《上甘岭)和《南征北战》等等优秀作品,都是他在位时问世的.毛泽东三次称他为“左派”.可是风云突变.1958年3月一天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假左派真右派真相大白》,陈沂被剥  相似文献   

4.
正《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以下简称《难忘的二十年》),是作者张志功献给习仲勋(1913.10.15-2002.5.24)同志百年诞辰的一部力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有一系列著名论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难忘的二十年》就是作者馈  相似文献   

5.
西花厅往事忆念李琦1950年至1956年,我在总理办公室工作。有几件事至今难忘,虽然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有些模糊了,事情的印象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刻。(一)我是1950年初从地方上调到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既感到高兴又顾虑不能胜任,兢兢业业努力去做。...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新华出版社推出了纪念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的专著《难忘一九五0》,让读者重新进入了当年的烽火硝烟和时局变迁当中。《难忘一九五0》一书全景展示了志愿军作战历程,以信史的态度详细描写了当年的决  相似文献   

7.
霍英华 《党史博览》2002,(4):17-18,45
1949年春天,中华大地,硝烟弥漫。17岁的我还没学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被介绍参加了工作,并荣幸地调到周总理、邓大姐身边当服务员。  相似文献   

8.
岁月匆匆流逝,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年了。每当人们提起周总理,我便不禁追忆起在他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 1956年3月9日,国务院会议上决定由我担任国管局局长。1958年9月,任命我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管局局长。我在总理身边一直工作到“文化大革命”为止。 敬爱的周总理严于律己。1958年,京郊几个水利工地相继开工,中央机关组织干部上十三陵水库劳动。总理百忙中抽时间同  相似文献   

9.
1976年,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这一年,三位伟人相继离世,唐山大地震惨不忍睹,可谓灾难深重。但也在这一年,文革浩劫就此结束,中国命运掀开崭新的一页。当时的耳闻目睹,如今已成记忆,现在串联起来,也是一段难忘的历史脚印。周总理逝世悲中忆当年1976年1月9日,《人民日报》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身边》 这帧《在毛主席身边》的照片,引起了我遥远的记忆。它摄于50年前(1954年)的12月25日,那是在中国人民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第一天的大会上。(我只知道照片是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是《人民日报》苍石同志从当日会议照片中找出送给我的。)会议由毛主席主持,周总理作政治报告,是一次换届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开过,毛泽东已当选为国家主席,他不再担任全国政协主席,而改任名誉主席,但仍主持了会议的开  相似文献   

11.
马列1923年生于沈阳,1936年秋参加革命。1950年至1965年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外事秘书,曾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了15年之久。近日,马列来到河南省驻马店市进行调研,我们有幸见到了这位已79岁的老人。马列是一位十分可亲的长者,他朴素文雅,脸上总洋溢着慈祥的笑容。每当谈起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往事,老人就十分感慨地说:“我这一生能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实在是我人生中的大幸。周总理高尚的人格,使我终生受益……”第一次随周总理出访1949年12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就要访问苏联,说是给斯大林祝70大…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在晚年,胸前一直佩戴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纪念章。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后,这枚从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所穿的灰色中山装制服上取下的纪念章,至今仍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内。 这枚纪念章为横长方形,大小仅有2.5×1.5厘米,右边浮雕毛主席侧面头像,左边镌刻毛主席手书题词“为人民服务”,红底镀金。周总理非常喜爱这枚寓意深远,构图美观的纪念章。据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郑淑芸《革命就是为了人民》回忆录记载:“文革初期,有一天,总理办公室的门开着,我走过时见总理正在仔  相似文献   

13.
1958年3月16日,周恩来利用参加成都会议之余暇,视察友谊农业社,详细询问了该社的生产、分配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指示干部要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发展集体副业。在整个视察过程中,《四川日报》社女记者沈志钧始终追随在周总理身边。  相似文献   

14.
吴连登一生最值得记忆的就是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日子。毛泽东曾对吴连登说:《“你是我身边那盏不灭的灯”》。这让吴连登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5.
西花厅岁月     
56年前.沈阳市第七女子中学的一位名叫赵炜的普通女学生从未想到.自己会在求学、从军之后走入中南海.走进西花厅。在这座古朴秀丽的大院里。她一待就是37年。和周恩来、邓颖超这对伟大的夫妇结下了一世情缘。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西花厅岁月》一书中.赵炜满怀深情地叙述了她在周恩来、邓领超身边工作的难忘经历。读之,伟人的音容笑貌、风采风范犹在眼前。让人动心动容。征得赵炜同意,本刊自本期起选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2月,浙江绍兴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辑出版了《血脉深情忆总理》一书。书内收有绍兴周尚麟的一篇文章《回忆敬爱的周总理》。文中说:我10岁时(清宣统三年)的3月底,下午从尚德学堂放学回来,母亲对我说:"七少爷回来了。今天由王家(指王子余先生家。王子余是周恩来的堂姑父)派人送来的。"我问:"七少爷是啥人?"母亲说:"他是攀龙公公的孙子,比你大四岁,属狗的,住在二妈家  相似文献   

17.
今天出席《习仲勋主政广东》一书的首发式,我心情是既高兴,又激动。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的近三年当中,我有幸作为省委机关的一名干部(原任《南方日报》副总编辑,后调任省委副秘书长),在他身边工作,亲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和之后一个时期省委的重要活动。今天在座的一些老领导,当时也都是我的上级,是这段难忘岁月的历史见证人。我深切地感受到,习老一言一行所体现的高风亮节和政治智慧,深深为南粤广大干部群众所钦佩。他的言传身教,使我深受教益,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8.
李君旭——1976年编造《周恩来总理遗言》而轰动国内外的青年,当时,只是杭州汽轮机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时年23岁。 那年冬天,因周总理的去世而显得格外寒冷、漫长。某一天晚上,李君旭与几个朋友酒后热血沸腾,他觉得,应该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对时局的感慨,然而,提笔开了几个头,都不满意。突然,他脑海中掠过一道闪电……啊,就以周总理的口气,写一封诀别书!  相似文献   

19.
西花厅岁月     
邓大姐和周总理的婚姻 我到邓大姐身边的时候,她和周总理已经结婚40年了,但在记忆里,她对和周总理结婚时的住事却还记得一清二楚。周总理去世后,大姐把对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忆,经常同我讲周总理年轻时的住事。那时,我们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随便想起什么就会问什么,每次邓大姐都会很耐心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20.
孔力 《党史文苑》2012,(3):24-27
2011年12月11日,82岁的著名女作家、诗人柯岩在北京去世。柯岩生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第九届代表。柯岩一生著作等身,她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曾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她的诗集《"小迷糊"阿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