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财政2005年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实行“民办公助”方式,对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等自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项目,财政给予补助。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  相似文献   

2.
刘杰 《学习月刊》2009,(2):85-85
农田水利设施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尤其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更是面临着重重困难。因此.天门市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建设机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看,吉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还很多,特别是西部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年际起伏较大。吉林省要实现粮食可持续增产,不仅要破解当前制约吉林省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干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农业技术还有待提高等关键性因素,而且要着重在内涵挖潜、提高单产和外延发展、适当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通过多产粮、产好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高度依赖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当前,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等,给粮食增产带来很大制约。面对国际粮食供应的严峻形势,维系粮食稳定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有系统的大生态思维,强化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苏浩 《实践》2013,(5):32-33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而农村生产设施主要指现代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它是农业基础建设的物质根基,它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决定着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9)
<正>兴和县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是乌兰察布市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全县总土地面积351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1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9.2万亩,旱地面积91.8万亩。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装备差,农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限的水土资源得不到很好利用,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以节水灌  相似文献   

7.
数字看宁夏     
《共产党人》2013,(20):7
16亿今年以来,为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设施条件,宁夏已完成投资16亿元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灌排设施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节水灌溉扩面,保障了粮食生产和饮水安全,有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据统计,2013年,宁夏已累计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万亩,改造低产田21万亩,新增旱作基本农田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2平方公里,解决了24.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3)
<正>凉城县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加强以节水灌溉为主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全县粮食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2008年凉城县开始探索与尝试膜下滴灌项目,产出效益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2012年,开始通过连续三年精心组织"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成功推广滴灌面积7万亩,农作物增产20-40%,低产田则可增产50%以上,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多赢。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项目落实凉城县将膜下滴灌技术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6,(8)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抓好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公路、沼气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建设等重点工程。全  相似文献   

10.
陈晖涛 《世纪桥》2012,(3):138-14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70%的粮食来自灌溉农业,增加可灌溉耕地面积是保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旱情和洪涝灾害的多省频发,无疑拉响了粮食安全的声声警钟,再次警示我们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的农田水利供给制度进行深入梳理并分析其绩效,进而为现阶段的政策调整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作为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同步并行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集中于兴修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灌区配套设施、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普遍发展各种水电站等方面。大致说来,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期搞得较好,后期搞得较差;多数搞得较好,少数搞得较差;之所以搞得差,是因为把大寨经验形式化、绝对化,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学大寨运动后期出现的不顾条件的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是极左思潮的反映,但不能因此否定大寨经验及大寨精神,更不能因此抹杀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对学大寨高潮中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评价应该是:规模很大,成绩不小;浪费也大,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12.
要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科学选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和方法。通过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中国东北地区从1978年进入农业现代化"起点阶段",到2007年进入"初步实现阶段",整整花了近30年时间,并且在农业生产投入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与东部差距较大。今后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的总体思路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创建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农垦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前30年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方式生成于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特别是集体化以后逐步定型.总的方针是:大型水利工程,由国家负责兴修;一切小型水利工程,均由合作社其后是人民公社依靠自身的资金和劳动积累解决.总的原则是:谁受益,谁建设.具体操作上是将任务分解给生产小队,参加建设的劳动者按工分参与年终分配.这种民办公助的建设和供给方式在合作化和集体化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稳定发展,但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则难以为继,导致改革初期出现农田水利事业投入显著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4.
1957年冬、1958年春,全国普遍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运动。以此为起点,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拉开了"跃进"发展的序幕。相较于此前的农田水利兴修,"全党动手"、"全民参与"是"大跃进"时期的这场群众运动的显著特征。在乡村基层,政府通过放、鸣、辩论等动员方式,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计划指标不断增订制造了舆论环境。农田水利兴修的规模,集中表现在农村劳动力大批量投入。取得丰硕成果的1957年冬、1958年春的农田水利兴修,为此后对农业和农田水利发展形势过于乐观的估计提供了依据。农田水利建设集中转向大中型工程以及大力推行"农业技术革命"即是这一形势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水利兴修中资金、技术缺乏以及劳动力难以持续投入困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一般是指排除气候影响与人类不可控因素时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粮食生产用耕地、农田水利等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科技发明及其推广运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涉农相关制…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认真总结我国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毛泽东农田水利建设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个县,前年争取到了省上确定的小型农田水利试点县,试点县就会有一些利好政策。在当地农村,一些小型工程的固定价比选,放权给村委会来定,村里要按照程序组织招投标。但慢慢的,“借资质”成了当地一种乱象。  相似文献   

18.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发展种粮专业合作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为稳定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对粮食主产区进行扶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等等.这些措施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总体上农资价格大幅上扬.粮食价格偏低.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不高.致使少部分地方出现土地抛荒.粮食生产两季改一季.  相似文献   

20.
发挥区域优势 做强粮食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我们把粮食产业定位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围绕这一方向和目标环环相扣地制定措施,安排部署,狠抓落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发展道路。一、启动设施,强化能力,做大粮食总量吉林是产粮大省,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和水资源短缺的省份。全省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670立方米,仅为全国耕地亩均占有量的47%。粮食生产的增减与自然灾害的轻重直接相关。以5年为期,粮食生产基本上一平两丰两歉。多年来,我省从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