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展现了20年来法治系统工程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概貌,它向读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作为一种现代思维方式,法治系统工程正日渐影响着中国的法学研究;而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法治系统工程正日益广泛地融入中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本展现了20年来法治系统工程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概貌。它向读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作为一种现代思维方式,法治系统工程正日渐影响着中国的法学研究;而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法治系统工程正日益广泛地融入中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又增加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法制"与"法治",虽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法制侧重于法律制度本身的完整,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司法、执  相似文献   

4.
在 15年以后的今日 ,回顾和思考当年的研究成果 ,试图使 2 0世纪 80年末诞生并曾热过的新事物 ,在 2 1世纪得以弘扬 ,走向成功 ,这是本文写作的初衷。本文论述了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研究的巨大意义 ,探索其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研究思路与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法律法规的检索系统、法律专家系统、建立整个法治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当代中国法治认识领域存在的几个误区,并对其加以分析.进而又从法治与法律相比较的角度对法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为开端,结合法律知识解释了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法治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法治系统工程与系统工程之本质区别,进而介绍了法治系统工程所采用的综合集成方法。此外,本文还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法治系统工程的关系、系统工程对现代法律科学的优化功能。文章的结论是:法治系统工程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依法治国”的思想从法学界的学术话题上升为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可能是近二十年来最能让法学家激动不已的事情,也是中国法学界的骄傲。关于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的问题,法学家们(主要是法理学家)大致正在做两件事:一件是编制法治蓝图,比如,说明什么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特征、价值和方向,它代表了法治国家理论中的价值研究的方向;另一件是剖析法治现实,分析从人治到法治转型过程中的现状、路径与未来可能出现的实际走向,它代表了法治国家理论中的实证研究的方向。也有许多人把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来做,把法治目标问题与法治现状的分析结合起来思考。但是,无论怎样,法治国家理论中的实证研究仍显薄弱,法治国家问题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完成一个从理想到科学、从价值到现实、从“法治之梦”到“法治之路”的飞跃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勇 《法学研究》2001,(2):19-32
作为现代意义的区域开发,西部大开发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及其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中国自古以来开发西部的历史经验教训,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都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树立法治观念,遵循法治原则,并借鉴国外区域开发的法治机制。为此,要建立法治化的开发机制;健全西部市场经济法律机制,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依法调整各方利益关系,形成统一领导、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育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同时,要建立西部开发的基本法律规范,并逐步改革相关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和法律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9.
伊文 《法制与经济》2020,(1):159-160
尽管诸多学者对法治与德治二者的关系及其关系样态看法不一,但是对于法治与德治中治的内涵定义,却几乎一致。从词源的角度看,治的概念解释有着多义性,既可以从动词的角度加以解释,又可以从名词的角度加以解释;从价值分析的角度对治进行赋义,动态的意义与静态的意义又有着诸多差异。在通说的定义中,治的内涵界定是从动词的词源角度和动态的价值分析角度来加以阐述的。但是此种定义下所导致的诸多概念上和逻辑分析上的矛盾却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文章通过对通说中治的定义所导致的矛盾进行剖析,来对治的内涵进行厘清与重新赋义。  相似文献   

10.
刘婷婷  晨雨 《检察风云》2011,(24):20-23
2011年,一部部蕴含着人性关怀理念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人们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厦正式竣工,憧憬多年的法治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2011年,甬温线动车事故、小悦悦遭车碾压等重大法制事件,在频频触动人们视线与心弦的同时,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感慨;2011年,回温着中国法治的点点滴滴,一个大写的“责”字尤其令人感怀,无论心生遗憾,抑或徒余悲愤,中国的法治列车经历了诸多坎坷波折,仍在一路风驰电掣中继续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郑宾 《检察风云》2013,(1):18-2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思维"等新提法引起了政法系统、法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作为上海市检察系统唯一一位十八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民行处处长王琍同志履职归来,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精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目标等一一解读,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十八大精神做出了清晰的注脚。  相似文献   

12.
方工 《人民检察》2012,(7):30-31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成效不断显现的客观事实有目共睹,法治发展也对司法实践提出了新要求,比如,正确处理为地域服务与以法律为准绳的关系。但是,因为某些与法治原则相悖的认识,造成司法实践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正视、研究,正确认识并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对此,试举几例说明:例一,为地域服务与以法律为准绳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律师》2002,(11):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社会主义法制文明不断进步作为强有力保障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向全体公民宣传普及法律和进行法律监督方面,取得了可喜进步。  相似文献   

14.
陈金钊 《法学论坛》2001,16(4):5-1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在法制(治)观念上有四大转变,这就是:革命法制观、“大民主”法制观、制约法制观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观。这四种法制(治)观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对法制(治)的不同看法。我们欣喜地看到,法治日益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相信,社会主义法制(治)将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纲要(规划)研究应该以国家关于“本世纪前20年是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为依据,与2020年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阶段性总体目标相一致,具体定位在对“未来十年”(2010年至2020年)依法治国的目标和措施研究;“未来十年”依法治国的基本目标是提升国家的法治能力;法治建设的主战场是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西方在法律文化思想的巨大差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方现代法治理念推行。本文指出"全盘西化"法治理念在当代中国不可取,必须要坚持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充分利用中国本土法律资源,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17.
18.
王景斌  方芳 《行政与法》2005,1(1):55-57
本文试从分析“长春七旬老人免费乘车案”所带来的尴尬困境入手,围绕本案所涉及到的我国在立法、司法方面的法治精神问题进行阐述,进而立足于实质法治精神,寻求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真正的法制统一与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苏联时代”的法制理论研究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对革命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初步研究阶段 ;二、5 0、6 0年代对社会主义法制深入研究阶段 ,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1 .界定和讨论“法制”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和含义 ;2 .探讨和分析法制与民主、公民权利的关系。三、80、90年代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阶段 ,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宗旨是“发展民主、保障人权和实现社会公正” ,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鲍禄 《政法论丛》2014,(1):30-37
按照时间顺序和发展内容,可以对现代法制进行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用“法律1.0时代…法律2.0时代”和“法律3.0时代”来标识。当代世界,以各国的国家法、国与国的国际法和区域一体化的超国家法为三种法律形态,已经步入“法律3.0时代”。三种形态共存构成了全球法律复杂多样的面貌,三者之间的互动使得其中任一类型法律的属性、存在和运行,都会直接受到其他两个的作用和影响。我国目前面,临从“法律1.0时代”到“法律3.0时代”三重任务叠加的情形。向内,这指向从民主与法制到“法治中国”的全面建设;向外,这意味着应对、合作、参与全球性的法律秩序建设,其中包括法律规则制度、甚至原则理念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