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的城市融入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这群青年教师无论在生活、就业还是身份认同上都与“农民工”无异。他们在户籍、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教师职业权威被削弱,本文称之为“教育农民工”。调查还发现,现行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双重排斥”是导致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社会融入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可从保障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的劳动权利、社会权利、发展权利三方面入手改善其生存状况,促进其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2.
1月6日,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正式开幕,当天下午,会议进行分组讨论。在市总工会、妇联组别里,有4名外来工委员参加讨论。东莞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马凤彪现场说,外来工政协委员很多提案都很好,但是有些仍缺乏技巧,说话比较直一些,应表现得客气一些,“敏感的问题就不要提了”。(1月7日《新快报》)  相似文献   

3.
广东外来工子女犯罪原因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锡涛 《前沿》2009,(1):136-138
广东外来工子女犯罪问题近年来日益明显,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个在生活、教育环境相对特殊的群体,其犯罪主要有机制的缺陷、教育的不足、不良环境的影响,又有家庭教育的缺位等。如何预防和减少外来工子女的犯罪,既需要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又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对外来工子女的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城中村,总体来说,目前关注生存在其中的外来工二代的文献和著书比较少,其中关于其全方面生存与发展情况的阐述更是缺乏。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村很可能是全国最早的一个城中村,对生存其中的外来工二代开展调查与研究的意义重大。调查发现:城中村内脏乱现象严重,外来工二代成长环境令人担忧;父母无暇照顾子女,外来工二代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政府关心力度不足,外来工二代发展受到多级约束等,这些情况不容乐观,建议从六个方面给予帮助,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11月9日,福建仙游榜头镇坝下村,秋雨淅淅沥沥,阴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一群外来工的热情。他们正围着村委会石墙上几张大红的“榜头镇坝下村外来工选民名单”细细寻找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找到了”,“我的也找到了”……脸上漾满了笑容。  相似文献   

6.
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有众多的代表向大会提交议案,要求政府成立省、市、县多级的“外来工权益保障委员会”,专责处理外来工权益受侵犯的问题,以有效保障外来工的合法权益(见2月23日《中国青年报》)。应该说,广东省人大里面并没有外来工的代表,但代表们在百务待理的同时,不忘为这个弱势群体的权益仗义执言,使“广东现象”尽显其人文关怀的一面,这和那些“公交车上应该设民工专区”之美的议案相比,简直是霄壤之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珠三角地区正面临新一轮的发展,素质普遍较低的外来工劳动者与向着国际化大都市日益发展的广州相距甚远。在这种背景下,外来工如何谋得生存和发展,其素质结构将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提高外来工素质不但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而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应当积极探索外来工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贠娜  程立军 《人民论坛》2012,(20):144-145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中外来工的数量逐年增多,外来工的生活质量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影响外来工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心理层面、生理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环境层面等几个方面。政府和企业需要从政府制度、生活休息场所、教育培训、生活融合、企业机制等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外来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1月9日,福建仙游榜头镇坝下村,秋雨淅淅沥沥,阴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一群外来工的热情。他们正围着村委会石墙上几张大红的榜头镇坝下村外来工选民名单细  相似文献   

10.
邬强 《人民论坛》2010,(8):214-215
随着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外来工逐年增加,他们既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外来工的思想状况,努力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各类矛盾,减少社会犯罪,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显著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外来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尽管他们的现代性效率意识和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他们特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阻碍了其自身的现代性进程,致使他们在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同时,自身却被置于城市与乡村的边缘.因而他们不能有效地改变自身素质,实现其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等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结束的仙游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有4名外来工当选为人大代表,这有利于外来工真正融人当地社会,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工作的动机各有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城市商品经济的薰陶,工业化浪潮的洗礼,面对多元的世界,这些城市的外来工将会是怎样选择的呢?这大体上可归纳为五种选择: 一、创造命运,涅槃再生“跟命运搏斗.”一位外来工如是说.经过城市、工厂生活的锤炼,一部分外来工的思想日趋成熟.当初他们是以追求独立的生活、体现人生的价值来到城市、进入工厂,希望从此自主自立.在工业化生  相似文献   

14.
适应经济发展做好吸收外来工优秀分子入党工作许辉阳,邓博毅,蓝建,杜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工在企业职工队伍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如何加强对外来工的管理教育,并注意吸收其中优秀分子入党,这是加强发展党员工作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课题。最近,我们就...  相似文献   

15.
常州市青年外来工幸福感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职场的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余生活等方面对常州市80后、90后外来工的幸福度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中的50%对收入比较满意,55.5%对工作环境比较满意,84%与同事关系比较融洽,但所在企业普遍缺乏文体设施,很少组织工余集体活动,心理健康工作接近空白,青年外来工工余生活单调乏味.对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幸福感与学历成反比,学历越高者感觉工作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6.
广州放宽外来工子女入学不能一步到位,不能让全体外来工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从短期看不用花费过多的财政投入在外来工子女的教育上,但是从长远来看,很不利于外来工在广州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5,(24)
<正>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农村的青壮年几乎都来到了城市。三元里作为广州典型的城中村,正是他们落脚的"第一站"。如何融入社区,如何获得教育是外来工最关心的问题。由此,三元里社区大学应运而生,让外来工圆大学梦,重获自信,成为城市人。  相似文献   

18.
外来工子女教育支持的社会工作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工子女的教育支持不仅需要刚性的制度措施,更需要配置人力资源进行协调运作.专业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外来工子女教育的政策倡导、开展外来工子弟学校的社工辅导、促成外来工子女的社区融入.因而,为解决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应构建政府与专业社会工作体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公共政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因素和外来工家庭因素是影响其子女在城乡之间进行就读选择的重要原因.外来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制度方面的"硬性壁垒"已经转化为经济支出的"软性壁垒",外来工子女进入城市上学的成本是留守在农村的两到三倍,进入城市的外来工子女比留守在农村老家更容易失学.  相似文献   

20.
八闽快讯     
《政协天地》2009,(11):48-48
鲤城区政协日前举行爱心助学仪式,向鲤城区外来工子女比例较大的两所小学捐赠价值10万元的30台联想液晶电脑建设多媒体教室,改善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