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工业,核心是制造业。工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驱动。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进行的十九大后的首次调研时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省委在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部署中特别提出,要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江苏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弘扬工匠精神,把江苏加快建成具有国际  相似文献   

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引领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意味着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进入体系创新的阶段和发展思路的新提升。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经济发展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框架,使改革和建设更具有整体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关系全局协调发展和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的大格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同向同行的整体工程。着力构建微观有活力、宏观有序、市场有效、政府有度的运行机制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笔者在网上下载打印了报告全文,一字一句地理解、体会和展望,每读到精彩动人处便划上横线、波浪线或打上圆圈,甚至抄在笔记本上,并写下自己的感动、感悟和感想。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4.
<正>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2013年7月21日,习总书记在武汉视察时就提出,"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在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金融业已成为北京的第一支柱产业,并有效带动优质资源更多地配置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目前,金融业已成为北京的第一支柱产业,并有效带动优质资源更多地配置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宁波赶超发展的主要引擎。宁波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一着力点,把握新机遇,加快新变革,全力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名城名都",为"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年来宁波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实体经济进入了发展提速、质量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7,(10):15-16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报告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传递出诸多改革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  相似文献   

8.
赵祥 《岭南学刊》2022,(6):11-12
<正>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符合当代技术进步趋势、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生产效率高、产业功能强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优的基本特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进步、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具有决定性影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新时代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必须立足于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创新驱动下的实体经济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经济,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是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须把握三个特征、实现三个突破、抓好三个转变。把握三个特征以创新人才为依托。在"人口红利"逐  相似文献   

11.
贾潇潇 《群众》2022,(24):38-3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一个鲜明的方向。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坚守实体经济,就是要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积极进化。这为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是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责无旁贷,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担当。  相似文献   

12.
实体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石,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客观分析、冷静应对,用创新带动经济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3.
正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在柳州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离开实体经济,不能忽视制造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工业。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关键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近来,实体经济困难加大。中央反复强调要抓好实体经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而发展实体经济,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正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  相似文献   

15.
实体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发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当前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断释放的情况下,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科技创新功能的有效发挥,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传忠 《人民论坛》2022,(24):22-25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注重发挥实体经济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协同作用的产业体系,是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物质技术成果的产业体系,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李渊 《前进》2018,(11)
正涵养实力之源,坚固腾飞之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有关实体经济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相似文献   

18.
<正>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事关经济安全、发展全局、人民福祉及社会稳定。实体经济是宁波经济的当家优势,是宁波追赶跨越的主要引擎。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抓实体、大兴实业"的鲜明导向,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事关宁波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振兴实体经济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促进更多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引导更多市场主体专注实业、坚守实业,共  相似文献   

19.
袁小慧  陈秋语 《群众》2022,(22):35-36
<正>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作出明确部署,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江苏始终坚持把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作为看家本领,对照“制造强省”要求,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依托集群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金融有序开放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需要,是经济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型经济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的开放,一是实体经济的开放,二是货币经济的开放,货币经济主要是金融经济。构建一个开放型经济体,必然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整体、全面开放。作为我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些年云南金融开放的脚步从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