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青松 《党课》2020,(1):82-85
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  相似文献   

2.
宪法五述     
(一)“宪法”的词源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曾出现过“宪”、“宪法”、“宪令”、“宪章”等词语。虽然在运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含义也存在差别,但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指一般的法律、法度。如《尚书·说命》中的“监于先王成宪”,《国语·晋语》中的“赏善罚奸,国之宪法”,《管子·七法》中的“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  相似文献   

3.
《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充分体现了《周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的系统,是一个大化流行的过程。 关于《未济》卦,历代哲人都有深刻的阐述。孔子在《序卦传》首句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末句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把六十四卦作为一个体系来对待。这里给  相似文献   

4.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又是阳春三月。去年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发表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求是杂志2006年第9期全文发表),有如春风化雨,润泽神州大地。如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人心,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正在全国各族人民中蔚成风气。  相似文献   

5.
尽管新晃一中位于湖南的最西部,但作为精美的精神食粮,《新湘评论》深受我校师生的喜爱。因为《新湘评论》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主题突出,指导性强。无论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化三基”发展战略,还是进而实施的“四化两型”发展战略,《新湘评论》都及时地组织板块文章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发挥了很好的精神变物质的推进作用。二是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相似文献   

6.
石头的母亲     
罗宾·威廉斯的电影《已故的诗人社团》与《记忆看见我》仿佛是特朗斯特罗姆的一首诗名《在某人死后》的隐喻:去年秋天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演员罗宾·威廉斯自杀身亡的新闻令世人唏嘘不已。他是个很好的喜剧演员,演戏的深度不仅于幽默喜剧,他演过一个美国寄宿贵族中学的诗歌老师,电影原名叫《已故的诗人社团》(大陆译名《死亡诗社》、台译《春风化雨》)。许多学生受到他的启发爱上诗歌,受他的感染以惠特曼的诗歌称呼他  相似文献   

7.
遵义这座城市有一种自灵魂深处磅礴而出的力量,这来自于她的独特的历史和内涵.遵义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建制,遵义之名始于唐代.642年,朝廷将播州所领罗蒙县改为遵义县,取义于《尚书·洪范》中的“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之语.《尚书·洪范》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的记录,蕴含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治理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经典语录     
正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西晋·陈寿《三国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下》)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相似文献   

9.
友情评刊     
读《北京支部生活》第二期的人物通讯《春风化雨暖人心》,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80后交警”“青年党员”这两个关键词,他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同样是80后、同样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我。  相似文献   

10.
正一、"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由来现在公认的"遵义"之名来源于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周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意为不偏不倚、秉持王者之正义。"遵义"作为地名最早出现于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为遵义  相似文献   

11.
许又声 《学习导报》2012,(17):10-1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当我省积极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在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进的时候,《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四》(以下简称《认识与实践·之四》)与广大干部群众见面了。  相似文献   

12.
经典语录     
<正>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娇奸。(《韩非子·孤愤》)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论衡·书解篇》)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 1 93 0年 ,毛泽东在江西省寻乌县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农村调查 ,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 (即《调查工作》)两篇光辉著作。在反对《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提出了“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和“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重要思想 ,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0周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寻乌县委、寻乌县人民政府 ,将于 1 1月上旬在赣州市寻乌县联合召开“《寻乌调查》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  相似文献   

14.
古之灵州今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7,(12):52-53
灵州县设立于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城址在黄河东岸,《汉书·地理志》也载有此县。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所著《汉书注》中,对灵州县得名作了注解,说因为县城在黄河的洲岛之上,“水中可居者曰州。此地在河之州,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  相似文献   

15.
文登学     
文登,得名于城东之文登山,现简称文山。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故老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文登一出场,便与文人、诗文扯上了关系。北齐天统四年(公元568年),文登置县建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升县为州,谓登州,《隋唐演义》中秦琼大闹登州府的故事大概发生在这里。州治后来移于牟平、蓬莱等地,不过北宋苏轼在登州知府任上所写诗句“东鲁遗风至今在,十万人家读书声”,道的却是文登民风。所谓东鲁遗风,是指汉代大儒郑玄曾在文登城西15里的长学山阳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由此蔚然成风。此事有明崇祯六年碑为证:“山名长学,盖先代郑司农设教处,《后汉书·郑玄传》‘客耕东莱’,即此地。”  相似文献   

16.
郑丹娜 《学习导报》2010,(21):42-42
“我们创造平台,让你脱颖而出;你用聪明才智,赢取助学奖金”,由《第二课堂》杂志社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个性·成长”作文大赛于2010年9月-2011年2月28日举行,并对所有参赛青少年喊出了这样的响亮口号!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语录     
正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西汉·司马迁《史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荀子《荀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东汉·班固《汉书》)  相似文献   

18.
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杨伯峻《论语译注》将此解释为:“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息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将艺归结于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这也是儒家一贯的观点,朱熹就将艺解释为“礼乐之父,射、御、书、数之法”。如果深究“艺”的含义,它在英语里的意思是指耕种出来的东西或人造自然物,引申为心灵耕种的产品。中国古代的“艺”也是此意,所谓“艺,种也,种之然后得麻”。(《毛传》)它是人的文艺创造能力,这种创造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出版的关于中日战争的回忆录和研究著作为数不少。但是,出自知名的历史学家之笔,融真切的战争回忆与深刻的历史剖析为一体,又对篡改史事、颠倒是非、淡化军国主义的“皇国史观”(或称“文部省史观”)进行严正彻底批判的著作,尚不多见。日本著名的东洋史教授田中正俊著、韩一德译的《战争·科学·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部难得的最新著作。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20,(2):76-79
韩愈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是一首劝学诗。符是韩愈的儿子,城南是韩愈的住处。“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一句所表达的是:人要知晓历史,否则就和禽兽牛马没什么两样了。诗句源于《孟子·滕文公上》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就是说:人所以为人,与禽兽不同,吃饱、穿暖、住得舒适如不给予道德教化,就和禽兽相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