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妇之夫瞒天过海,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在邻家老翁指证下,负心汉公堂上一败涂地,不仅未分得丝毫家产,还被判支付“负心钱”5000元。  相似文献   

2.
有妇之夫瞒天过海,纳情人后要休妻,不料,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在邻家老翁指证下,负心汉公堂上一败涂地,不仅未分得丝毫家产,还被判支付"负心钱"5000元.  相似文献   

3.
有妇之夫瞒天过海,纳情人后要休妻,不料,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在邻家老翁指证下,负心汉公堂上一败涂地,不仅未分得丝毫家产,还被判支付"负心钱"5000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DNA技术广泛应用于司法领域和无辜者行动的开展,美国错案逐渐暴露出来.数据显示,指证错误是导致冤案的主要原因.指证程序疏于规范和当前过于依赖指证证据的形势,成为冤假错案的突破口.为减少错案,梳理指证相关问题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了解和借鉴美国应对刑事错案的方式及相应的救济制度,以期对我国司法领域具有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核心提示:秦淮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成功侦破了发生在南京纺织热电公司的一起贪腐窝案,立案两件两人,涉案金额近40万元,涉案人为该公司总经理林某某和副总经理吕某某。其中林某某受贿一案中,法院全部采纳了公诉机关指证的事实及情节,一审判处林某某犯受贿罪,处有期徒刑11年;判处同案被告吕某某犯受贿罪,处有期徒刑6年。林某某也对检察机关指证的事实和证据没有异议,这从侧面印证了此案侦查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证据工作做得扎实。  相似文献   

6.
张咏 《特区法坛》2006,(4):52-52
实践中,有些司法机关在办理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中.将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妻子多次转移、藏匿自己掌管的家庭巨额财产,并对差额巨大的财产拒不说明合法来源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共犯,认为妻子为丈夫拒不说明巨额财产合法来源起到帮助作用,应当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的共犯追究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此做法不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巨额财产一般是丈夫利用职务便利的非法所得,没有证据证实该项财产为夫妻共同非法所得,故不应对妻子认定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就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的过程。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证据,既是以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又是裁判者为确定裁判所依赖的手段;既是证据形式与证明内容的统一。又是实体要求与程序要求的统一。从证据的本质特征出发,可将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证据概括为:以法定形式表现、符合法定程序规定的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作为定案依据的客观事实和材料。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相关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司法人员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8.
大彦 《江淮法治》2012,(2):44-45
儿子长得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猜忌多年的丈夫终于找到妻子背叛的证据……可事情的发展却引起了更大的悲剧:父母被砍伤,儿子进了精神病医院……  相似文献   

9.
暗语脱险     
袁启堂 《法治纵横》2011,(14):50-51
刘大同做生意发了,平时总爱在亲朋好友和邻里面前显摆自己有钱,不曾想却给自己招来了麻烦。在遭到绑架的危急时刻,他用一些不着边际的语言向作为“财务总监”的妻子周晓报警。机智的妻子听出了丈夫的弦外之音,终将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10.
污点证人,一般是指参与犯罪活动为减轻或免除自己的刑事责任,与国家追诉机关合作,作为控诉方证人指证其他犯罪人犯罪事实的人。  相似文献   

11.
卫东  吴建立 《西部法苑》2001,(11):41-44
2001年2月27日,郑州市某看守所的监号角落里蜷缩着一个年轻的囚犯。他虽然脸色苍白、目光呆滞,但脑子却在不停地转动:自己关进来40多天了,家里的老母、妻子还有幼小的女儿。不知道现在生活得咋样?自己是家里惟一的男人,如今却在这里,家里的生活担子都压在妻子一人身上。想到这些,他的鼻子有些发酸。  相似文献   

12.
为爱举枪     
紫薇 《江淮法治》2008,(8):48-50
一对移民美国的华人夫妇,经过十多年艰辛打拼,终于在美国拥有了一定的财富和地位,可他们的感情却走到了破裂边缘。夫妻分居多年,妻子多次要求离婚,丈夫拒不同意。就在婚姻的僵持中,妻子另有所爱,去意更坚。见苦劝妻子回心无望,2007年11月29日晚,丈夫携枪支闯进妻子住处,将妻子击毙,自己随后自杀,血案震惊了休斯敦华人界。  相似文献   

13.
张先生发现自己的妻子与他人多次同居,气愤之下,在某次确定俩人在一起时,张先生拨通了110,找借口把警察叫到妻子处,使警察发现了他们的非法同居行为。在无法找到妻子以夫妻名义与他人交往的证据的情况下,张先生想以110警察的所见作为证据,告妻子重婚罪。这样行得通吗?另外,张先生认为如果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自己所受到的精神损害又该如何得到补尝?侯漫(北京共创开源股份有限公司,职员)  相似文献   

14.
一个证据材料要作为证据使用应当具有三性,即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指证据具有客观形式,具有客观内容,与案件事实具有客观联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客观性,需要注意明确法律真实与客观事实、证据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作为判断证据力的证据客观性和作为判断证明力的证据客观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有科学把握这些因素我们才能正确判别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在著名外企担任高管的第二任妻子回归家庭生孩子,国土资源部机关服务局接待处副处长昝红伟殚精竭虑创造机会,专门为妻子在武警总部设置机票销售点。而做惯了高管的妻子根本不屑打理,无奈之下昝红伟亲自上阵"私垦自留地",并将277万元赢利款打入妻子账户,继而拿出公款为妻子办理社保。在妻子成为全职太太并怀孕之后,他却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16.
无悔的选择     
在长白山腹地,海兰江畔的汪清林业局,提起金大弼,人们无不赞扬和敬佩。1982年,大弼走上纪检监察岗位。在14个春秋的工作和生活中,风风雨雨,有苦有甜。但是,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这就是: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选择终生无悔。认准的道路不回头有一年,大弼带领办案组进驻第四木材厂调查案件,根据案情需要,要到辽宁、安徽、山东等地找木材经销商取证。当时他的妻子即将临产,单位领导不让他出差,从内心讲,他也不愿在此时离开妻子远行,因为,由于自己这门苦行当,妻子付出的太多太多了。然而,获取可靠的证据是突破此案的关键,自己又是…  相似文献   

17.
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对证明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莉 《中外法学》1999,(4):39-45
<正> 一、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证据能力是指事实材料成为诉讼中的证据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法律对事实材料成为诉讼中的证据在资格上的限制。因此,证据能力也称之为证据资格,或证据的适格性。在英美法系国家,称之为证据的可采性(admissibility);在我国,则称之为证据的合法性,某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必须取决于法律的规定。 证据的证明力,指证据事实对案件事实是否有证明作用和作用的程度,又称之为证据价值。在我国,证据的证明力反映为证据的客观性与关联性,只要某证据客观存在,且能在逻辑中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资料1.1案件简介某年6月18日,泉州市一河床上发现一截尸块,为人体部分躯干至双大腿,其中双大腿断面整齐,垂直于长轴,系人为工具损伤,判断为碎尸案,于7月23日经DNA比对,查明死者系辖区罗某。侦查发现,死者罗某的妻子苏某及儿子罗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但因案件已发生月余,且无任何直接物证指证犯罪嫌疑人,专案组经慎重研究后决定,嫌疑人到案后先行测谎,再予审讯。  相似文献   

19.
目击者指证规则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防范因目击者指证错误导致的无辜者被定罪,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所有的冤假错案中,半数以上是由目击者指证错误所造成的。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实,指证形成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差错。美国防范指证错误的主要措施有:以成列指证、照片指证为原则,暴露指证为例外;以律师的在场帮助权约束侦查机关的暗示性指证;庭审辨认时引入指证专家的意见;在采信指证结论时适用“本身排除”和“总体情况权衡”规则。我国即将出台的证据法应该借鉴美国防范指证错误的一些措施,以规范我国的指证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林松 《江淮法治》2009,(16):60-60
28岁的河南新密市刘寨村村民张海超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开胸验肺,就是为了“有证据”证明自己确实患了职业病!而之前,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奔波却无果,最后不得不把自己的胸腔打开,把自己的肺暴露在无影灯下,作一个验证,作一个鲜血淋漓的验证。我们为之感叹,为之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