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于说话这件事,古人有一个说法值得大家借鉴。说一句话之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说这句话是真的假的,有没有事实依据?如果是真的,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我说这句话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没有用?如果你相信会有正面的效果,再问第三个问题:我说这句话是不是出自善意,还是只是为了显示我自己独特的见解?三个问题都问完,觉  相似文献   

2.
桃芳 《学习月刊》2013,(11):55-55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上,便开始了人生的旅程。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将人生归纳为四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实际就是对人生的规划,也是经营人生的开始,而且这种思考可能伴随人的一生。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自然不可能拥有满意的人生。只有认真  相似文献   

3.
商:小李,好久没见到你了,听说你干上了税务工作,我正好有几个问题想问问。有人说: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上缴国家?觉得不合理,我也有同感。你说到底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认识自己     
刘澜 《当代贵州》2014,(29):64-64
正领导者要想卓有成效地发挥领导力,不仅要认识难题、认识群众,还需要认识自己。必须问自己:我想要解决的核心难题是什么?我是怎样解决难题的?我是怎么动员群众的?我为什么要发挥领导力?激励我前行的力量有哪些?其实,认识自己就是问这些人们一直在苦苦追问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认识自己,这是领导力的第九条黄金法则。认识自己的难题。认识自己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两千多年前,在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庙就刻有这句著名  相似文献   

5.
《广东党史》出刊百期。主编刘子健先生来谈,话题自然引到了如何办刊的问题。当今的时代,可谓刊物林立的时代,用“铺天盖地”四个字形容出版物之多,诚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刊物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特色?确应虚心探讨。子健常为此伤神,我十分理解他的苦心。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可他从不居功自傲。他曾把自己比喻为:一块破布;跑龙套的;敲边鼓的。他说:“我是一块破布,党要我做抹布,我就做抹布。你看它不起,你现在不是正用它抹桌子吗?抹布也需要的哟!”“演戏时,元帅呀、大官大场,有四个拿小旗子的紧随其后,这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7,(8)
许多人在面试时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面试开始了,面试官给你一句话:说说你自己吧!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好回答。怎么说?说什么?该注意什么?一要少用"我"这个字眼。面试者常常这样做自我介绍:"我叫某某,毕业于某校某系,我的特长是……我的爱好是……我……"一连  相似文献   

8.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9.
《江淮》2010,(12)
<正>近来在学习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时,我对安徽经济发展作了一些思考,概括了四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增强安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二是如何选择安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三是如何补齐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短板,实现安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如何防止安徽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影响,抓住转型发展的机遇?可谓安徽经济四问。  相似文献   

10.
宫维民同志: 我非常喜欢官维民茶座,因为它像朋友似的和我谈心,从它那亲切的交谈中我收益匪浅。今天我也有个问题想和您谈谈。1994年伊始。我曾下过决心,这一年一定好好干,年终评上个先进工作者。我拚命地工作,一年下来,自己觉得成绩很大。全处共上报十份材料,我主笔四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后世一直将屈…  相似文献   

12.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的“领头雁“,如何用“十指“弹活乡镇这台“钢琴“?就我四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四多四少“。一是少在机关应酬,多深入基层一线。乡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各种检查应酬繁多,如果乡镇党委书记凡事必“陪“,身陷其中,则很难深入基层,有所作为。为此,党委书记要心装三个准则:分线对口应酬;安排有应酬特长,比自己应酬得好的同志应酬;确属工作需要,自己只陪工作不陪吃喝。这样,保证了自己有大部分的时间下到村组农户及企业部门等生产一线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贵好问     
正人是带着问号来到世界上的。人从有思维开始,就在不断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会问,是人的"标签"之一。上学爱问,执经问难,可能成为学霸;做事爱问,可能成为专家;从政爱问,可能成为一方领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不俗之问,我最欣赏的有四。第一是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相似文献   

14.
常修泽 《学习月刊》2011,(11):18-19
练好科研基本功要把握好四个环节。我将其归结为"四字诀":读、述、评、著。一、"读"读什么?第一,读国内同专业的老中青学者的专业著作,特别是年轻人写的著作。年轻人在书里有一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有个问题我老想不明白:我的儿子刚二十几岁,参加工作才2年,可他月工资四、五百元。我今年50多岁了,工作已30多年了,可我的月工资还不足300元。邻居的一个孩子干个体,每月收入达几千元。你说这公平吗?  相似文献   

16.
好多村支部书记都问我:“你们四马台村是房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已经干了三年了,有啥体会呀?”我自己也捋了捋,有这么几条体会:新农村规划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这可不是唱高调,这么大的投资,方向可不能偏。  相似文献   

17.
有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前,由于面临生死存亡问题逼得自己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成为执政党以后,还能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吗?”我认为,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首先有必要指出,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  相似文献   

18.
1939年秋,毛泽东要到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派四个人前去接毛泽东。学院离毛泽东驻地杨家岭十来里,四个人走到中途,碰上匆匆而来的毛泽东。当毛泽东得知他们的来意后,他杨起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又问:“四个人抬的轿子呢?你们是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 大家都笑了,毛泽东也笑了。  相似文献   

19.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思。某天,一只蝎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到对岸去,可是蝎子不会游泳,就向青蛙求助,请青蛙将自己背过河去。青蛙执意不肯,说:“假如游到河中间你蜇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是啊,那我自己不也没命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蝎子他再狠毒,还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他也总得要命吧。就这样,青蛙背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就在游到河中间的时候,青蛙觉得自己脖子上被重重地蜇了一下……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无独有偶,猩猩也有个“忍不住”的故事,同样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吾思同志: 看了前几期您回答几位读者的信,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我也有个问题向您请教。我是一名年轻的普通工人,参加工作的5年中,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没有什么更突出的业绩。我热爱党,真诚渴望加入党组织。但是,又总觉得自己像一棵人们注意不到的小草,默默无闻,入党能有希望吗?故迟迟未能向党组织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