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夕阳的余晖 误入你的后城门一把锁 锁不住向往的歌吟逾墙而入 杜甫的塑像满是疲惫与冷峻长江 被捆绑的激情里依然霞蔚云蒸步着白马未曾绝去的烟尘 嗅着古风遗韵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前进》2009,(6):56-56
最近去了一趟襄樊古隆中,相传这里是当年诸葛亮躬耕苦读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古隆中在襄阳城西15公里的一个山坳中,用现在的话说,连郊区都够不上边。因为这里只住着诸葛亮一户人家,几间草庐,几亩薄田。诸葛亮17岁时随叔父来到这里,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直到27岁。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刘备来了以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片时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谈自古无”。  相似文献   

3.
阳关怀古     
李玉洋 《春秋》2010,(6):61-62
西去敦煌,当然要参观莫高窟,但阳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看点。阳关的诱惑,似乎更使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阳关位于敦煌城西七十多公里处,与玉门关南北遥遥相望,因在玉门关之阳而得名。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4.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君臣之间的“信”履行得较为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父子和诸葛亮,这对明主贤君在中国历史上演绎着至善至美的诚信道德。诸葛亮在治蜀时期,信用人才,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5.
陈抗行 《小康》2009,(10):78-79
从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到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退曹操,这一过程就是寡头的形成阶段,形势一日千变,残酷而充满血腥。这一期间,大小战争虽然为数极多,却有一个共同趋势,即:几乎都是以小博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相似文献   

6.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南郊。它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初建时与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祠庙相邻,明代初年并入昭烈庙,因此大门的门额上书有“汉昭烈庙”四个大字,是合祭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  相似文献   

7.
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但是诸葛亮隐居的茅庐、躬耕的陇亩究竟在什么地方,恐怕知道得很确切的人就不是很多。学生时代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其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句子,便一直以为诸葛亮的隐居地在南阳。最近出差河南,顺路到南阳等地看了看,方知其中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争论。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南阳市西部城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这里有一段冈峦,势如卧龙,被称为卧龙冈。武侯祠依岭就势坐落其间。该祠现存廊庑150多间,祠园总面积200余亩。武侯祠的入口前屹立着一座石坊,上面镌刻着"千古人龙"四个大字,意指诸葛亮为人中之龙。第二道门坊为"三顾坊",为纪念刘备三顾纳贤而立。穿三顾坊,过仙人桥,甬道直通武侯祠山门。进入山门后的第一进院落是大拜殿,这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主要场所。大殿北侧碑廊内陈列着岳飞手书的《出师二表》碑刻。据称,宋绍  相似文献   

8.
雁门关,蛮雁出没的地方。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作了形象诠释,“重峦叠,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蛮雁出于其间,故名。”作为一处天然要塞,它雄踞于勾注山上。独特的地理坐标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古人云,雁门关“外北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失雁门而失天下。”无数才华横溢的将帅怀抱理想,兵刃相见,在雁门关内外进退杀伐,或饮恨千古,或功垂青史。历史的记忆从战争开始,充满了血雨腥风。最早的典籍“穆天子传”说:“甲午,天子西征,乃绝之关登。”粗粗推算,据今已有3000多年。先秦《尔雅·释地…  相似文献   

9.
刘备与诸葛亮相差20岁,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是“60后”,而诸葛亮生于181年,是“80后”。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请27岁的诸葛亮出山。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世间美谈。作为60后的刘备是如何成功“招聘”到80后诸葛亮的呢?这段人间佳话又能为今天的企业招聘带来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0.
《政协天地》2007,(4):61-64
赤壁之战期间,孙权和刘备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结成了联盟。这是他们克敌制胜的重要原因。然而,这种联盟是脆弱的。一旦敌人的威胁暂时缓解,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联盟就面临破裂的可能。实际上,即便在孙、刘两家表面友好的“蜜月期”,种种政治阴谋也层出不穷。那么,孙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一代明相,识人用人之道世人称颂。但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也有失误之笔。先帝刘备临终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虽饱读军书,但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不可委以重任。”刘备死后,诸葛亮力排众议,以马谡挂帅统兵驻防街亭,终因马谡不能胜任,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国形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12.
《政协天地》2007,(7):57-60
刘备病逝于永安后,继位的刘禅只当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把所有的军政要务都交给了诸葛亮,蜀汉政权从此进入“诸葛亮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刘禅和诸葛亮也是一对非常君臣。那么,他们的关系究竟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关系背后,又有什么历史的隐秘呢?  相似文献   

13.
狄马 《同舟共进》2012,(8):66-68
【《三国》中的生存法则】不管你喜不喜欢,《三国演义》把正史变成了小说,把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读懂的高文典册变成了家喻户晓的通俗话本,它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是否认不了的。这种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是怎样造成的。书中虽也夹杂了一些诸如关公显圣、诸葛禳星、借东风之类荒诞的描写,但从整体上看它展示了中国历史的真实游戏,将历史进程中最黑暗、虚伪的一面撕破给我们看。  相似文献   

14.
《政协天地》2007,(6):61-68
猇亭遗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刘备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既失关羽又失荆州。这对于刚刚获得益州不久,正打算大展宏图的刘备,无疑是沉重打击。不肯善罢甘休的刘备在一年半以后发动了意在夺回荆州的夷陵之战,却以兵败身亡而告终。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志在必得的刘备又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呢?  相似文献   

15.
《政协天地》2007,(7):61-64
刘备病逝于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即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是,刘备去世后,李严并没有能够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他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断然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陈晋 《党建研究》2012,(5):61-63
做领导应该干什么事,毛泽东和邓小平说过两句极为相似的话。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说:"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出主意,就是抓方针;用干部,就是抓头头。抓住了这两条,也就抓住了做领导的根本。道理  相似文献   

17.
陶丽 《前沿》2012,(14):155-156
苏轼的人生如梦彰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融合了他儒道释三家思想,形成了他最后混合的人生观,在黄州贬谪期间苏轼在人生的困境中寻找到他的精神归宿,即圆融统一亦儒亦佛的如梦人生观.在追寻东坡的足迹中,不妨让我们走近东坡,以诗为津梁,去弹唱一首大江东去,谱写一曲人生如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