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柏坡时期,朱德除把主要精力放在指挥全国的军事斗争上以外,还十分关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他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彻底铲除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根基;积极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土地改革的重要思想,使土地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晖 《支部生活》2010,(4):55-56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必须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冬至1953年春,在党中央领导下完成了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云南解放较晚,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比全国多数新解放区晚了1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土地改革,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终身作为奋斗目标而无力进行,其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完成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伟大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拥有2.6亿多农民的新解放区①进行了规模宏大、内容深刻的土地改革运动,涉及农业人口人数和土地面积都占全国的2/3以上。在土地改革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李井泉曾担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领导晋绥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贫苦农民摆脱枷锁彻底翻身,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向各解放区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  相似文献   

5.
王睿  江澜 《廉政瞭望》2009,(10):24-25
事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除台湾省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届的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6.
莲花 《湘潮》2022,(6):39-41
<正>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新的土改政策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简称《大纲》)。这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第一个公开颁布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解放区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在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进程中都存在着农业人口非农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是职业的流动,也是身份的转变。本文所关注的是在中国这样一种业已存在的现实的转化进程中,是什么因素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一、历史的发展1、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是对原有土地制度的彻底变革。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已经在解放区广泛实行,赢得了广大农民阶级的信任和支持,为其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建国以后,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彻底贯彻。1950年6月6~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6…  相似文献   

8.
一建国初期我国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正式开始于1950年秋季。土地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建国初期我国新解放区富农与地主之间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时期,朱德在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和指挥军事斗争的同时,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组织和领导了解放区的军工生产事业。在军工企业的组织、生产和各解放区的统一协调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各解放区的军工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为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武器保障。  相似文献   

10.
1947年11月底至次年4月,习仲勋在领导陕甘宁边区土改中,提出了区别老区、半老区、新区不同情况制定政策和纠正左的偏向的意见,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转发全国各解放区。这样,不仅及时纠正了边区土改中的极左倾向,使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循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而且对于各解放区以至全国解放后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来到平山县。7月,在平山县西柏坡恶石沟边上的一个小打谷场上,刘少奇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并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简陋的会场让全国劳苦大众从经济上翻了身。随后在各解放区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崩瓦解,让日月换了新天。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日伪与国民党政府的残酷掠夺,东北解放区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粮食问题面临严峻形势。土地改革后,东北解放区农民虽无偿分得土地,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却面临着劳动力、耕畜与农具短缺的困境,严重制约农业生产。为此,中共领导东北解放区农民探索农业互助合作,采取组织小组、奖励典型与发放农贷等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改善了农民生活,而且还支援了前线战争,加速了全国解放,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农业互助合作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何平 《党史博采》2014,(2):31-33
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会后,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动摇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使解放区亿万农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使解放战争获得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新中国诞生之初,约有2.64亿农业人口还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其主要集中在南方新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因势利导,领导新区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开始,到1953年春基本结束,历时近3年.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运动,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共领导的新中国成长历史的重要一环.因为国内外对此尚有种种非议,比如《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等.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土地改革运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这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条件.中共福建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及全省各地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领导全省农民分批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8月闽侯地区进行土地改革典型试验,冬天结合剿匪,在全省42个县逐步展开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5月,经历二年左右时间,大体上是分三批完成的.全省(除金门县和尚未解放岛屿外)的66个县、2个市郊区共6199乡均全部完成分配土地和颁发了土地证,健康、胜利地结束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运  相似文献   

16.
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广大新解放区,我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这次土地改革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这场土改运动,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就作为主要议题进行了不熟。与老解放区的土改不同的是,这次土改突出的特点是:一是规模大、偏差小;二是具体政策有所变化;三是城乡建立了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土改的顺利完成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有力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正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个解放区的100多位代表,刘少奇主持会议。这是关系中国革命全局的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从此,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如暴风骤雨般地兴起,把中国大地盘根错节的封建秩序  相似文献   

18.
1947年7月至9月,由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规模较大、历时最长的专门研究土地改革的会议。这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解放区的土改作用尤劲。其中功过得失都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彩重墨。因此,全面认识和评价这次会议,成为我国土地改革史和中共党史中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三年人民解放战争中,伴随着人民解放军推翻蒋家王朝统治的隆隆枪炮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伟大的土地革命,彻底铲除了中国大地上数千年留下来的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把地主剥夺的农民的土地归还给农民,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使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产品的分配权.土地改革不仅成为三年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主要保障,同时从根本上彻底砸碎了旧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和顺利地向社会主义过渡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牛崇辉 《湘潮》2012,(10):20-23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的一个重要环节。1946年下半年到1948年,晋绥解放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区300多万人口的200几十万人口中,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