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暑期,前往安放胡耀邦同志骨灰的江西共青城的胡耀邦基地拜谒,没想到那里到处是人山人海,墓地挤满了前来拜谒的人们。一位学者模样的老者感叹地说:“什么叫‘政声人去后’?耀邦同志生前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执政为民,人民怎能不感念他呢”?  相似文献   

2.
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共青垦殖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跃马扬鞭,沿着农牧工商全面发展的方向迅速发展。胡耀邦同志曾于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七八年两次为这个场题名。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胡耀邦同志第二次来这里视察,又一次亲笔书写了“共青城”和“有志者事竟成”的题词。  相似文献   

3.
初识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蜂,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这首游庐山《题西林(寺)壁》诗,是我日前登庐山时反复默诵的,心想,我这次可要一识庐山真面目了!从南昌驱车上高速公路去庐山,途中到共青城富华山,瞻仰了胡耀邦同志安息之处,墓地坐西朝东,青山碧水,钟灵毓秀,面对鄱阳湖,显得开阔而高远;接着,来到白鹿洞书院,从李渤的养白鹿、建思贤桥、主张“有官则有责”,到朱熹的“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正是带着这几许振奋几许飘渺的思绪,匆匆登庐山的。到达山顶时,已是夜幕…  相似文献   

4.
田夫 《民主》2004,(1):41-41
上世纪五十年代,胡耀邦同志在视察江西德安县共青垦殖场时,看到青年们住茅棚,吃稀饭,就咸菜,喝碱水,“从鸡叫到鬼叫”拼命地干,高度赞扬了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但当他听到有些青年表示愿意永远住在茅棚时,胡耀邦同志连连摆手说:“茅棚只能三岁,可不能万岁。你们将来要建设得像上海一样。”胡耀邦同志的话,生动地道出了“艰苦奋斗”和“美好生活”的辩证关系。今天读来,仍有教益。  相似文献   

5.
八月十六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到牡丹江市视察工作。在和市委领导同志座谈时,他看到汇报工业方面情况的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干部,很感兴趣地问了他的姓名、年龄。原来这是新提拔的市委副书记,名叫贾福林,今年四十三岁,大学毕业。 “威信怎么样?”胡耀邦同志笑着问  相似文献   

6.
徐庆全 《党政论坛》2009,(24):10-10
胡耀邦已经离开我们20年。作为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并不难,最难的是能在普通人心中也长久地占据着一个位置,这一点胡耀邦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大美华山     
华山让人游兴萌动的是一条古道,华山让人心生敬畏的也是这一条古道。南北朝时文学家任防在他的笔记小说《述异记》中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晋时华山脚下一个叫王柯的农民进山打柴,走到青柯坪,见崖间石洞前有两位老人在下棋。  相似文献   

8.
我已经八十二岁了,在这漫长岁月中,内心深处始终深深怀念着两位同志,一位是胡耀邦同志,一位是当时他直接领导下的余建亭同志。胡耀邦同志不幸早已离世,余建亭同志仍然健在,他是国务院的一个部级离休干部,我称他为老师,并经常同他保持联系。他们曾经平反了我的政治冤案,热情地帮助我走上参加革命工作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四月十三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满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应邀前往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近年来我国领导人对南太平洋国家的又一次重要访问。南太平洋五国对胡耀邦总书记的这次访问极为重视。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在接见中国记者时说,能接待胡耀邦总书记这样的客人,是他本人、他的政府和澳大利亚人民的重大荣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在随胡耀邦总书记访问西欧四国归来之后,应本刊记者之约,畅谈了他在访问中的见闻感受。他认为,安排他参加这样一次出访,是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国家大事的一个具体休现。他在西欧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学术交往,发表了多次演讲,归途中还乘兴赋诗。他的谈话饶有风趣,颇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宋洪斌 《侨园》2012,(1):38-39
与田家英交往的这位老干部叫段涌泉,他生前最后一个职务是沈阳某国有大型企业的正局职党委书记,还是当时的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在他的革命经历中,在他接触与交往过的(按时间先后)陈伯达、田家英,浦安修、胡耀邦、王任重等老一辈"重量级人物"中,尤与田家英的交往和情谊,最为弥足珍贵,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耀邦同志的民主作风,凡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鼓励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他十分重视人们的不同意见,喜欢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问题,愿意与有见解也好无见解也好的人探讨问题、争论问题。这有利于丰富自己的见解,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断。他从不计较与他发生过争论的人,把他们当成知己的朋友。据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回忆,凡是胡耀邦同志主持的会议,大家敢说不同意见,并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跟他争论得面红耳赤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美华山     
华山让人游兴萌动的是一条古道,华山让人心生敬畏的也是这一条古道。南北朝时文学家任昉在他的笔记小说《述异记》中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晋时华山脚下一个叫王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二年四月,胡耀邦同志到河北太行山区易县视察时,曾经明确地说:“河北要翻身,大概要靠太行山。太行山面貌不改变,生态环境改善不了,河北就富不了。”胡耀邦同志最近在北方旱地农业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指出:“要实现我国北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我看来,第一位的工作是种草种树。”  相似文献   

15.
一篇题为《胡耀邦:有两件事难以原谅自 己》的文章,曾深深地震撼过我的灵 魂,至今难以释怀。在深入开展“三讲”活动、学习“三个代表”科学论述的今天,把胡耀邦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应当是不无益处的。 1988年冬,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的朱尚同感慨地对胡耀邦同志说,有时讲真话也真不容易。耀邦同志说:“我也讲过违心的话。我这个人做过些工作,也犯过错误”,“但回顾一生,有两件事是难以原谅自己的”, 他认真地自我剖析,自我责备道:“提高来看,也是做人道德的问题。” 哪两件事?一件是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老总,胡耀…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7,(4)
中共中央政治局1987年1月16日举行扩大会议。胡耀邦同志在会议上检讨了他担任党中央总书记期间,违反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的失误,并请求中央批准他辞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会议对胡耀邦同志进行了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同时也如实地肯定了他工作中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2,(14):62-63
胡耀邦、习仲勋力主平反冤假错案1978年初,中组部来访人员每天有几百人。胡耀邦对警卫人员打招呼说:对找到家来申诉的上访人员,一律不要阻拦。有些上访者凌晨就在家门等候,他一边吃早饭一边接待上访者。他在中组部一年时间里批复了四干多件来信。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十四期曾刊登了这篇《随胡耀邦同志访问记》的上半部分。在这篇文早的下半部分,我们看到胡耀邦同志不辞劳苦地深入实际,精心指导工作。二月二十四日,胡耀邦同志在云南省委干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五点希望。这五点希望对我们推进改革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树德 《党政论坛》2008,(16):20-20
1985年4月,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新西兰,在南太平洋的这个岛国上,他首次向外界透露了中国政府拟裁军100万的消息。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的各国武官们对胡耀邦的宣布先足大吃一惊,接下来,他们又是半信半疑,觉得裁军是可能的,但100万是中国政府的夸大宣传。  相似文献   

20.
赵畅 《党政论坛》2008,(17):58-58
胡耀福是胡耀邦的胞兄。他是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乡苍坊村一个农民。1992年9月6日,他在老家溘然长逝,享年83岁。在胡家设置的灵堂中央,李昭(胡耀邦夫人)率儿女献的花圈非常引人注目,而最惹眼的还是挂在大门两旁那副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作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