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的症结在于:是按"自然延伸"标准采用"公平原则"划界,还是按"距离"标准采用"中间线"方法划界.从长远来看,以国际法为依据,本着务实态度,承认客观存在的分歧,综合考虑各种相关情况,和平解决东海划界争议,是中日两国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四大邻海海域总面积为472.2万平方千米,其中中国的海区面积占300万平方千米。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占据中国海上岛屿、开发海洋资源,以致中国约12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与八个邻国存在着争议。中日东海争端就是其中一例。顺利化解东海问题,对中日关系、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日东海划界争端中的法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应充分考虑法理基础,日本以“中间线”方法作为海洋划界基本原则,实际上是一个无法可依、无据可查、无效可言的“三无”主张,冲绳海槽实为东海大陆架和琉球群岛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钓鱼岛诸岛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中日东海划界争端问题的解决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并应从具体问题做起。  相似文献   

4.
中日东海争议现状与共同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东海争议现状和共同开发国际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日东海争议海域共同开发的前景.文章指出,在东海争议海域建立共同开发区,大致有四项备案:30度北区、东南区、钓北区和"中间线"两侧区.其中,把钓北区确定为争议海域,然后建立共同开发区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而"中间线"两侧区是最不可行的办法.中日关系最近一年多来的良好变化趋势对东海争议海域共同开发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但由于它在本质上属于临时性让渡部分主权和海域管辖权的安排,因此对两国而言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这一进程中涉及的复杂法律手续和程序问题也预示着道路的漫长和艰难.文章主张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决东海问题上,"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  相似文献   

5.
国际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交互系统,在系统中存在着众多战略层面的施动—反馈模式。地缘政治大国的安全战略选择决定了它与体系其他主要成员间的互动方式,互动方式决定了其可能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并最终影响到大国崛起的兴衰成败。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发现: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的战略模式可以分为"区域陆权"战略、"全球海权"战略和"区域/全球海陆并举"战略。如果崛起大国尚未形成稳固的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区域陆权"战略是最优选择;如果拥有稳固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全球海权"战略是最优选择。而"海陆并举"战略因"同色竞争"原理,既可能同周边国家陷入"区域陆权"优势的安全困境,也可能同"全球海权"国家陷入争霸战争。因此,"海陆并举"战略往往容易造就一个反对自身崛起的海陆权力联姻。此外,追求单一的"差色互补"原理容易实现海陆功能分异背景下的战略结盟,进而影响大国崛起战略的操作实施。  相似文献   

6.
杨鲁慧 《东北亚论坛》2007,16(3):43-49,56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互惠"关系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全新定位的新时期,两国在更加宽阔的领域进行战略层面上的合作。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分歧和问题,未来中日关系仍将充满不确定性。为使中日关系朝着构建"战略互惠"的方向发展,今后两国应该不断寻求共同利益,不断增加相互信任,在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重大问题上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日本都在实行某种总体上对于对方的战略“双轨”方针,一方面谋求在有限程度上改善关系,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对峙和战略预防。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定目前的中日关系,继续缓解对抗,防止军事冲突,同时依靠缓解对抗来阻滞日本行进中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美韩两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定导致中国强烈愤怒,中韩关系随之急剧和显著地恶化。然而,争取和维持韩国对中国的基本或起码友善这个重大利益依然存在,它密切地关系到防止和制止朝鲜半岛成为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军事堡垒,因而中国对韩国要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尽可能不主动损伤中韩关系多年发展造就的每一项已有的重大成果。中国在朝鲜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六项很经久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害,它们都对中国至关紧要,因而总的来说不能扬此抑彼,更不能舍彼取此。必须估计到,朝鲜问题上对中国总的来说有利的、基本和平地解决问题的时机早已过去,今后该问题的前途对中国来说都严重不祥。因而,从长远出发特别重要的是,对朝决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防止或阻止朝鲜持对华持久敌视态度;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容许美国和美韩同盟在军事上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中日关系跌至建交以来的谷底,日本不仅在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屡屡向我挑战,还在东海岛屿领土主权、东海海域划界、油气开发等问题上与我展开争夺。这将对中日两国未来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就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争端等问题,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一、东海地区海域划界存在哪些争议?海域划界包括领海、大陆架界和专属经济区划界。由于东海地区中韩日三国都是隔海相望的相向国,领海不相连,故不存在领海划界问题,只有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之争。东海地区海域划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北部是中韩日三国相邻,必须由三国共同协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近两年来,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使两国关系沿着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宗旨,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随着近期日本政局出现的新变化,人们再次关注中日关系所受的影响。中日两国双方需要不断增进政治共识与互信,更加全力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主党上台执政后,表现出重视东亚及对华友好姿态,使进一步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夯实相关内涵,丰富其外延成为各界看好的选择。然而,日本政局突变,并于9月7日发生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相撞事件,中日关系陷入极端尴尬的境地,该事件凸显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基础的薄弱,使人对未来的双边关系担忧,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成为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06年10月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的数度互访,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简称“战略互惠关系”)成为新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环境合作是双方首脑共同确认的“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涵,更被各界冀望于成为提升和深化双边关系的突破口。从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发展、中日双边关系的转型以及环境合作对于今后中日双边关系的重要性等角度来看,中日环境合作所具备的战略互惠性决定了这一领域必然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两国关系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提出南海冻结论再次表明了积极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态度。美国虽然是南海的域外国家,但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霸权战略有着密切关系。二战后美国控制大陆边缘地带的霸权战略将南中国海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是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战略根源。奥巴马维护美国所谓领导地位的战略,使南海问题又成了美国战略利用的工具。美国不仅要维护其在南海的利益,还要借南海问题达到其主导地区秩序走向的目的。这使南海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场所。因此,中国在进行维权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战略利益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声明》发表,两国关系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中日关系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双方必须具备与时俱进、寻求双赢的气度,努力寻找和扩大两国利益的交汇点。两国在努力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同时,各个具体领域的交流合作则是检验两国关系在不同侧面阶段性发展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5.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在经济、文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比较而言,两国的安全合作却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尽管在一些安全议题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双方在开展安全合作方面仍然具有共同的利益和需求。扩大交流、更新观念、增加信任,尽快走出安全困境,是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积极地进行舆论引导,切实地推进具体事务合作,建立真正的战略互惠型安全合作关系,对于两国来说不失为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16.
韩日领土与历史争端和韩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3月,韩日独岛(日本称之为“竹岛”)之争和日本国内频发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端在韩国内引发大规模抗议日本的浪潮。这一系列事件直接导致韩日关系的急剧变化,迫使韩国改变对日政策,进而调整对外战略,以致可能改变东北亚战略格局。韩国进行战略调整的原因是近些年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国家关系等各种因素]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日两国冲突与纷争的历史问题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关系恶化是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在对外关系层面上的突出表现。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历史问题成为中日两国冲突和纷争的核心问题之一。安倍等保守派政治家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历史不加反省的肯定和翻案,演化为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下悍然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政治右倾化行为,其错误的历史观大有破坏中日关系、毒化日本社会及外交政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项昊宇 《东北亚论坛》2022,(6):72-86+126
二战后日美缔结了不对等的军事同盟关系,日本在外交、安全和经济上全面依附追随美国,素有美国“附庸国”之说。日本对美战略依附的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想根源,在日本战后改造和发展进程中,对美结盟带来的现实利益掩盖了对美依附产生的民族自尊心伤害,无奈接受虽不平等但符合国家利益的对美关系,成为日本社会主流认识。日本对美依附归根到底是对本国利益综合权衡的结果,当前和今后考虑是否维系对美不对等关系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价值认同、政治回报、经济利益和安全保障。只要上述动因不发生全面颠覆性变化,“美主日从”的基本架构难以发生动摇。同时,在美国实力相对下滑和中美博弈加剧的大背景下,日本对美心态和政策取向也会在“向心”和“离心”之间持续摇摆,同盟困境始终存在。而美国为维系全球霸权,不会放弃对日掌控,同时也会加大对日借重利用,赋予日本更大自主空间,促日分担更大责任,使日本对美依附性呈现表面上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与中国有关的专属经济区渔业争端及其解决途径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东北亚论坛》2007,16(2):21-26
近年来,与中国有关的渔业争端有增多的趋势。对于因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扣押中国渔船引起的渔业争端,可以借助《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充分运用协商谈判、调解之解决程序,并考虑利用海洋法法庭在解决“迅速释放”问题方面具有强制管辖权的优势,就这方面的渔业争端接受海洋法法庭的管辖。而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涉及领土主权事项和划界争议所引起的渔业争端,其治本之策在于解决划界问题,对此,可以声明不予适用强制程序,而是通过谈判,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础上渐进地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李旭东 《国际观察》2005,20(3):36-41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日两国首度在东亚地区以对称性的平等强国身份出现。中日两国战略环境对两国的崛起既有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因此在崛起的战略选择上,两国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地方。由于日本以后的战略选择方向不明确,因此其不同选择也就决定了中日间互动安全模式的具体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