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社会的风险属性突出而复杂,是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重要变量,网络舆情是客观危机事件在网络上的反应,同时是网民对风险认知的自我表达,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感器”“建构场”“放大器”“情绪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需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兼顾治理工具性与价值性;完善多元共治的舆情风险治理机制,减少风险不确定性;同步推进舆情引导与风险化解工作,源头预防内生风险;培育网络社会共情与共识,促进理性风险建构。  相似文献   

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生态环境诡谲多变。网络舆情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政府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关系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性质,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应坚持引导和管控双重策略。建议政府对网民合理的信息需求、利益诉求甚至不良情绪的宣泄等,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科学权威发布、主动回应等措施进行引导;而对网民在网络空间恶意发布的虚假信息、散播的网络谣言等,通过官方辟谣、技术和制度等措施进行管控,从而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演变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快速上升期、集中暴发期、平稳下降期和衰退波动期五个阶段,且具有快速上升期突发性裂变性强、集中暴发期热点更迭快、衰退期波动频繁等特点;网络舆情热度演变趋势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进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旨在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与治理提供...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的治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事件善后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软措施”。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演化机理分析,反思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的困境,提出一核多元的协同治理模式,既强调纵向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的核心作用,同时也重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横向空间中的作用,呈现紧密联系的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立法整合各种相互冲突的法律价值,来确保来自常规行政的预防以及来自紧急行政的应急处理的理性化;通过对来自官僚主义的不良表现、政府预警管理的内在张力和政府预警机制法理框架等方面的法理分析,采取对公民权益减损程度最小化的方式,来最有效地防治突发公共事件,使之不再因政府的防范不力而那么频繁地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至于因紧急行政的应急处理不力而变得那么可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自立法的贡献变得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矛盾激化凸显的转型期,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我国国情,政府一直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主导力量。本文从府际合作治理的视角出发,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大维度,分析现行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内系统应对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内系统治理结构,强化政府合作治理共识,健全协作治理机制,进而促进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内系统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魏静 《工会论坛》2010,16(1):22-23
在近几年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由于不良信息动员而导致的事件扩大化问题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信息的公开应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反复地公开,使群众及时了解事情的真相,从而避免盲从于不良信息的动员,这对事件的解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转型期产生大量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尽管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各不相同,但矛头基本上都指向了政府,这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在网络舆情突发敏感事件的治理上存在明显缺陷。因此,政府从各个方面来优化自身的治理策略,是有效预防和处置网络舆情的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尤其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利用网络空间扰乱我国政权,加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和加强风险检测,对保持网络意识形态的正确舆论导向,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首都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安全的因素,有关部门应采取建立健全防灾应急机制,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应用,获取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支持以及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所属派出所的基层基础建设等措施,在防范首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因环境风险所产生的群体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在我国日趋显著。由于政府对污名化项目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不高,民众缺乏合法顺畅有序的表达渠道,非政府组织缺乏应有的担当等原因,政府在处理污名化群体性环境事件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通过对宁波镇海PX项目污名化群体性环境事件的回顾分析,来实现公共危机决策的善治,让决策体现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与有效等善治要求,是当前处理污名化群体性环境事件,应对决策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政务的网络舆情危机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加强,同时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已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发生的危机,最适合在网络虚拟空间里解决。电子政务视角下网络舆情危机的治理模式表明,构建基于网络监测系统的舆情研判机制、健全基于网络平台的危机舆情公关机制、建立基于政务协同系统的危机舆情应急联动机制将会有力提升政府对虚拟社会的治理能力,为构建网上网下和谐舆论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有着其特殊性和诱因,如何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是保障高校稳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当前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灾害越来越频繁地刺激公众的神经。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有助于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重大打击后的危险期。这主要包括:危机发生的严重程度、人们对危机的了解程度、政府信息的透明程度、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等影响人们社会心理的“四大因素”,适时、效用、人本、全局等其建构的“四大原则”,干预咨询和组织系统、信息共享和处理系统、新闻报道和通讯系统、组织指挥和协调系统、专业的紧急处置系统等“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灾害越来越频繁地刺激公众的神经。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有助于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重大打击后的危险期。这主要包括:影响人们社会心理的“四大因素”,即危机的发生严重的程度、人们对危机的了解程度、政府的信息的透明程度、个人的心理素质的高低等;其建构的“四大原则”,即适时、效用、人本、全局原则等;“五大体系”,即干预咨询和组织系统、信息共享和处理系统、新闻报道和通讯系统、组织指挥和协调系统、专业的紧急处置系统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网络舆情影响的不断扩大,其在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因此,公安机关更好地认识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分析研究网络舆情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范围和传播过程的规律特点,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对提升政府的执政水平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并指明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本文围绕如何利用志愿者的力量,降低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重大社会灾难,为我国志愿者队伍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很大一部分是政治信息的传播,因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占有权威的信息源,媒体对事态的报道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外信息公布的状况。研究公共危机事件中政治信息的传播对于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非典”疫病危机、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雪灾、5·12汶川大地震、6·28瓮安事件等向我们陈述了一个事实:世界进入了一个高危险时期,公共事件突发、高发已不可回避。因此,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制是21世纪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介绍了突发事件和应急体制的含义,分析了沈阳市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健全沈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