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的曝光,再次将政府公信力问题推至理论研究的前沿。信任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施政面临空前压力与难题,面对挑战,政府如何通过完善自身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重塑公信形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与内涵、政府公信力的理论渊源、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四个方面对政府公信力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的日益严重,成为当前政府信誉下降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因素源于行政中的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管理中的私利膨胀,行政的目无法纪,行使行政权力的任性,监管职能的缺失,行政执行中的欺上瞒下,以及神秘行政等。因此,破解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世纪后半期以来政府信任危机在多个国家相继出现,大量西方学者开始关注政府公信力问题,并由此导致了对政府诚信等问题的广泛研究。本文通过概述政府诚信研究的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和经济学视角及其理论基础,辨析政府诚信的内涵,论述了政府诚信与政府伦理、政府工作人员个体诚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政府诚信之于政府公信力、执政力的互动影响关系,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对慈善组织公信力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慈善组织公信力何为",总结了学界对慈善组织公信力重要性的探讨以及关于公信力在慈善组织运行中的功能分析;二是"慈善组织公信力何在",集中介绍了当前学界对国内外慈善组织公信力现状做出的评价以及评价标准,重点阐述慈善组织公信力测量维度的争论;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何来",这部分整理的研究成果既有关于公信力如何建构的介绍,也有关于面临信任危机的慈善组织如何重建公信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公信力缺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政府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历史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和看待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象并积极探寻解决之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网络公信力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对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网络经营部门和从业者、网络自身和网民都存在或潜伏着信任危机,必须从政府、网络经营部门和从业者、网民个体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网络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诚信的缺失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瓶颈性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2019)》(CSMR)的民调数据,揭示了受访民众对政府官员及办事人员信任程度不高的现象,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主客观因素。结合北京市2019年推出的"接诉即办"改革,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重构民众政治信任差序格局的优化路径与策略举措。新时代加快政府治理思维转变,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对于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地方政府行使社会治理职能的生命线,体现的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主观评价。公共危机是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理念、行为和效率都会影响其公信力。因此,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地方政府需要在危机管理理念、危机管理法制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及地方政府公务员素质和民众参与意识等方面积极提高以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网络公信力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对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网络经营部门和从业者、网络自身和网民都存在或潜伏着信任危机。因此,积极地探索网络公信力危机的化解对策,日益显得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巴沂晋 《党史文苑》2014,(10):63-65
乡镇政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基层政权,其公信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当前,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现状堪忧。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升乡镇基层政府公信力也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社会因急剧变迁处于失衡状态时,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主要表现为社会诚信缺乏、政府公信力丧失以及民众情感信任脆弱等方面。当前信任危机与县域群体性事件关系密切。县域群体性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不是简单由偶发事件引发的治安紧急状况和不稳定现象,而是牵涉到县域治理所出现的文化与体制的困境,多方面的和深层次的县域治理职能需要强化。社会转型期需要找到社会内生的支撑载体,其中,分析信任危机与县域群体性事件的关系,重建信任体系既是预防和解决县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之策,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正>对政府公信力案例分类研究时发现,公民权利保障与政府公信力有密切关系。依据人权三个层面内容所揭示的公信力弱化的规律,探讨民众对地方政府不信任的机制,能够解释政府公信力弱化之根源和机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近20年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我国各类政府公信力案件的发生及在媒体上的传播,加速了社会各界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问题的关注。从2006年"政府公信力"概念首次出现在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公信力是政府取信于社会公众的能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制建设程度。如果政府不能致力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就会容易失去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失去信用,损害其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甚至会威胁到自身的执政地位。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这其中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4,(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偶发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从而折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考量维度不一。根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政府公信力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政府廉洁公信力、政府诚信公信力和政治控制公信力,并分析它们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据此提出完善公共政策过程、全面惩治腐败、完善行政问责制和健全管理机制四条政策建议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逐渐弱化的趋势,其原因可以从公众与政府两方面寻找答案。网络空间的权力重构以平台与动因双重角色弱化公民对政府权威的认同感,网络舆论背后的多元利益诉求提升公民达成对政府理性评价共识的难度,网络政治动员能力增强公民对虚拟社群组织的认同感和对政治权力中心的疏离感等是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网络舆论治理理念滞后,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足;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权力运行不规范,自我控制能力欠佳;政府经济绩效示范性式微,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是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根本原因。在这种双重影响下,塑造政府公信力需要通过多管齐下凝聚网络社会共识、建立政府公共权力话语结构、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1)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问题日愈受到公众强烈关注。新时期,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政府公信力内涵进行了解析,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思考——以扬州卖地事件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提高政府诚信度的重要保证。然而。扬州市政府却因扬州卖地事件损害了自己的公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缺乏以民为本的理念。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科学发展的意识欠缺。因此,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行政理念,大力推进政府法治化进程,建立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及民众与政府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政府诚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把政策目标变为现实的重要载体和保证。对于政府工作来说,政府执行力产生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有利于保证政府执行力。在现代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要想实现政令贯通,要想实现有效管理的组织目标,要想实现其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服务的使命,首先必须保证其必须的公信力和有效的执行力。本文分析了新疆当前政府公信力失范的症结原因所在,剖析了政府执行力下降的关键原因,并提出必须高度重视政存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一块“短板”,是我们政府工作的生命所系,要把执行力和公信力当作政府的生命力来重视,并切实采取实际措施来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信力不足是许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又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增减。建设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要从政府自身做起,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推行阳光行政,促进廉洁政府建设;积极搭建互动平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陶振 《求实》2012,(4):63-66
农村基层政权公信力流失的潜在政治风险主要包括信任危机有可能转化为基层治理体制的合法性危机、妨碍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的有效性、削弱基层政权政治动员与整合能力等方面.基层政权公信力的提升有赖于加速向服务型基层政权转型,建立强有力的地方利益共同体;需要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提升基层政权权威认同的社会基础;需要积极重塑后集体化时代农民的公共性和集体观念,增强其地方共同体意识和认同感,以应对农民价值认同多元化与行动单位原子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