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晓明 《新视野》2007,1(4):63-65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既有关联,更有区别。从概念确立的思维坐标分析,文化民族主义只考虑了一维,即如何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则考虑了两维,既要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又要认识并处理古代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关系。文化民族主义,就是坚持历史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不容否定、不应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坚持传统文化变与不变相统一、民族文化的个性与时代文化的共性相统一、文化的返本与开新相统一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归根结底,文化民族主义以维持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为根本旨归,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为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同等重要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党内腐败现象、社会不公平现象、价值取向多元化和西方敌对势力等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因此,我们既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还要充分利用国际有利环境,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奋进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节日,回顾历史,我们应从中汲取些什么?怎样的纪念更有现实意义?对此,本刊特请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专家罗占元教授撰此专稿。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一是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社会利益的分化,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多种利益群体的存在使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面临新的情况。因此,以现代化的视角,分析和梳理影响民族凝聚力的诸多因素,再通过这些因素的整合与重新构建,探索出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新的历史时代,这对于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李宪建 《党史文苑》2008,(10):62-63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渡时艰,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具有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凝聚力的主心骨,祖国呼唤我们要更加坚强执着.  相似文献   

6.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渡时艰,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具有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凝聚力的主心骨,祖国呼唤我们要更加坚强执着。  相似文献   

7.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社会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开始了社会新的转型。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与以前相比也具有更为丰富的社会基础和更为广泛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文明是促使一个民族不断延续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又不断浸润和定义中华民族。党的二十大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并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探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动力之源,需要对长周期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进行深度解码,即从历史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提炼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学理性资源。根基深厚的农业文明、包容和合的天下观以及共享智慧的轴心时代,是保障中华民族历史赓续不断的文明驱动力;不断延续的“大一统”传统、成熟的科层制与中央集权制以及多民族国家交融一体的族际整合实践,构成了中华现代国家最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家国一体”的集体价值、“仁者爱人”的道德品质与“中庸之道”的行为准则,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伦理根基。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族文化认同提出了内在要求:其一,社会经济体制全面转型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双刃性:既是社会的巨大进步又存在自身困境,而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国家凝聚力增强;其二,文化认同实质是一种“自我认同”,是以核心价值为原则的民族归属意识。民族文化认同的方式和程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合力、统一意志、遏制分裂、消除政治歧见提供了最坚固的精神堤防。倡导与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需要处理文化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辩证关系,从而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形势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新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邵金声 《新长征》2008,(8):54-55
党的凝聚力是指党中央领导党的各级组织和吸引各个党员及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合力,也含有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亲和力。党的凝聚力表现在党内关系方面是全党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性,表现在党外关系方面是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和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互促共进。党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二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企业凝聚力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是中央领导同志对工会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工会组织寄予的厚望。扩大覆盖面是基础,增强凝聚力是目的,如果基层工会组织缺少甚至没有凝聚力,怎能担当起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任,怎能在关键时刻稳定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社会行政建制和社会结构发生变革,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妇女群体的多样性、选择性、社会化进一步加深,思想行为多元价值取向日趋明显,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流动性增强,妇女群众的需求呈现多层次的趋势。妇联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一、增强妇联凝聚力,首先要加强对提高妇联凝聚力重要性的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以文化建设为题召开的中央全会。加深对六中全会主题的理解,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基本精神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义文化的视角观察鸦片战争以来的中西文化冲突 ,着重梳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文化模式更替过程 ,同时还对文化发展中的介绍引进与借鉴创新两个流派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处于新的历史节点、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认真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梦的演进历史,深刻总结中国梦演进的经验启示,对于更好地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文化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演变必然引起文化相应的改变。在近代这个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重要转型期,中国文化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波澜起伏,是任其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衰弱,还是在痛苦中完成蜕变,寻找新的突破口?从中国文化的艰难转型中,今天的人们获得了很多重要启示。昨天的历史引领着今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始终是—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以民族凝聚力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离开民族凝聚力而空谈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长河中激励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和重要保证。一、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息息相关具体地讲,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合力,其中包括吸引力、亲和力、向心力,三个力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生命力是基于民族共同体对社会生产力的适应性而产生的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民族生命力的根源,是一定民族所拥有的社会、自然条件在保存民族特征的前提下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性.中华民族是富有生命力的民族,这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