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湘潮》2017,(5)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193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7月,就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一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为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前景,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的历史责任。进入1938年,毛泽东一直在思考这件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怎样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毛泽东的结论是:"兵民是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11)
《论持久战》是指导抗日战争方针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其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出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战争结局,极大地鼓舞了军心民心,为鼓舞全民族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通读全文,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抗战的战略自信、战略定力、战略策略贯穿其中,分析研究毛泽东对于中国抗战的"三大战略",可以发现《论持久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地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归纳,阐述了毛泽东根据中国政治地理要素的空间差异和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提出的关于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以游击战略坚持持久抗战;划分三个世界和利用中间地带,联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反对美苏霸权主义;调整国防工业的区域布局,加快"三线"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和策略,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丰富的思想内涵.文章还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探讨了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及其留下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搞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华南抗日游击队(又称华南抗日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紧密结合华南抗战的实际,坚持敌后战场,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原则,抗击日本侵略军,取得了华南战场抗战的胜利。 一、运用人民战争思想,创建人民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在长…  相似文献   

5.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被毛泽东赞誉为"民族革命典型"。从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墙遗留的四百多处弹洞弹痕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人民英勇抗战之顽强;从社会媒体极度关注八百壮士英勇抗战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需要"民族革命典型";从社会各界声援八百壮士抗战中,可以深度感知中国人民全民抗战力量之伟大。  相似文献   

6.
博览之窗     
正"敌进我进":毛泽东盘活中国抗战大棋局开辟敌后战场,是毛泽东在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便确定的一个战略布局。这个布局,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如何坚持抗战,实现战略展开的根本方向。所谓抗战,自然是敌人往哪里进攻,就在哪里抗击;阻击不了,便是退守。这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不言自明的战略布局。全民族抗战开始前,蒋介石即明确将逐步退守至黄河以南,粤汉线以西。这个战略布局,意味着华北、江南等广大国土将成为日军的后方基地。毛泽东正是在这个看起来顺理成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止时间,国外许多学者给予极大关注.日本学者与西方学者对"十四年抗战"有不少表述和分析.其中日本学者的"十四年抗战"研究视角集中体现在学术界的"十五年战争"论,西方学界也出现一些以"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从"十四年抗战"视角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以至世界反法斯战争的看法."十四年抗战"研究观点在国际学术界的客观存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研究留下学术交流和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193 6年 7月至 9月 ,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共有 5次谈话 ,分别是 7月 1 5日关于外交问题的谈话 ,7月 1 6日关于抗日战争形势和方针问题的谈话 ,7月 1 8-1 9日关于内政问题的谈话 ,7月 2 3日关于特殊问题的谈话 ,9月 2 3日关于联合战线问题的谈话。这些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科学预见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主张 ,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查阅了记载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救国报》、《救国周报》、《今日红军》、《抗战必胜论》、《毛泽东访问记》、《毛泽东抗战言论全集》、《毛泽东抗战言论集》、《中国红区印象记…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开始了,中国作为一个大而弱的国家,如何战胜小而强的日本?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抗战前,中国著名军事教育家蒋伯里曾经提出,如果中日开战,中国方面应该采取拖的战法。毛泽东在抗战前也提出持久抗战的思想。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影响甚大的《论持久战》。随着抗战的进行,逐步形成了战略上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即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按语     
正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论持久战》讲演80周年。毛泽东在讲演中精辟阐述了中国必须采取持久战及中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据。其中一项就是:"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1)。正义的战争必能获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即"得道多助"。全国的团结和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战最后取得胜利的重要国内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提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之前,中国共产党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并决心要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军队中起"台柱子"的作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在艰苦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起了敌后抗战的核心与先锋的作用。到1941年,随着共产党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感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力量的变化,毛泽东用"中流砥柱"概括了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作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5,(10)
<正>毛泽东非常重视文艺工作在抗战中的作用。他认为:"我们要文武两方面都来。要从文的方面去说服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从文的方面去宣传教育全国民众团结抗日",文艺家"要到前线上去鼓励战士,打败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既"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又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抗战文艺"伟大的光荣任务"。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文艺战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文艺事业也在抗战中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冯瑾 《党的文献》2020,(1):65-69
毛泽东著作英译本是向全世界传播和介绍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全面抗战爆发前,毛泽东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出版工作主要是借助苏联、共产国际等方面的力量进行的。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地翻译传播毛泽东著作,出版了许多英文版单行本。同时,毛泽东的著作也陆续被一些国外机构英译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系统化地推进毛泽东著作的英文翻译工作,相继出版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和众多毛泽东著作英译单行本。同时,随着海外对中国问题的不断关注,国外机构和学者也开始组织队伍,翻译出版了不少毛泽东著作英译本。  相似文献   

14.
近年,北京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所处的地位优势、地理优势,提出打造抗战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构想,使之成为一个全面的、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字号抗战文化的传播中心。抗战馆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与全国乃至世界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博物馆、纪念馆有着天然的、紧密的联系。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先天的资源优势,提供了打造以抗战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唐正芒 《新视野》2007,3(4):84-86
抗战时期,为抗战服务的文化运动空前繁荣兴盛,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繁荣发展及重大作用,与毛泽东的多方指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这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抗战文化运动、论述或制订抗战文化理论路线方针、直接参与并借此指导抗战文化运动。深入研究毛泽东与抗战文化运动的密切联系,对于拓宽毛泽东思想和抗战文化的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该怎么打?这是抗战爆发后,全国各界普遍关心的大问题。"七七事变"后,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等一系列关于抗日战争战略问题的文章和讲话。毛泽东认为: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其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能力强,但国小兵少、财力物力不足,经不起长期战争。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能力都不如敌人,但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毛泽东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军队,代表着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7.
历史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大科学理论思维,在回顾与反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历程中处处闪现着理性的光辉。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抗战史观是对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论断是习近平抗战史观的重要观点,它是对"八年抗战"传统提法的重新正名,不仅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正当性,还拥有重要的现实依据和文本分析来源。  相似文献   

18.
人民立场是《论联合政府》的基本价值遵循。顺应人民对"建设新中国"的基本要求并坚持"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实现全国力量的动员,这是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反思中国抗战的曲折历史,并对抗战以来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分析审视后得出的结论。同时,毛泽东在该文中强调,要制定"一个互相同意的共同纲领",建立"一支彻底站在人民立场上的军队","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解决民主民生问题,保持"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等举措,指明了坚持人民立场的途径,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更大胜利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9.
人民立场是《论联合政府》的基本价值遵循。顺应人民对"建设新中国"的基本要求并坚持"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实现全国力量的动员,这是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反思中国抗战的曲折历史,并对抗战以来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分析审视后得出的结论。同时,毛泽东在该文中强调,要制定"一个互相同意的共同纲领",建立"一支彻底站在人民立场上的军队","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解决民主民生问题,保持"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等举措,指明了坚持人民立场的途径,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更大胜利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0.
尹世尤  陈宇翔 《探索》2014,(1):14-17
全国高校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毛泽东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为主题,就为什么要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深化和拓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应坚持什么原则和方法、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什么是"非毛化"以及学界应当如何回应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对于推进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