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风 《党政论坛》2008,(12):4-4
以往社会思潮主要集中在抽象层面的学术思想领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大多比较间接。当前一些社会思潮则直接与现实相关,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更加重视制度层面的、可操作的问题,往往针对某些社会问题抛出相应的“药方”。人们接受某一思潮不再只是出于纯粹的思想认同,而是掺杂了更多的利益因素,支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思潮是否合乎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起着"晴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影响力增强.分化趋势加快,彼此间相互影响增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加复杂.有效疏导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陷入到意识形态真空与文化认同缺失的双重困境中,同时各种文化思潮跌宕起伏,共同在后苏联时代的"文化空间"中角力,俄罗斯新自由主义思潮正是诞生于这一文化背景中。以往研究者过于从经济层面与政治层面评析俄罗斯新自由主义,而对其文化层面的内涵发掘甚少。以文化哲学及历史哲学的理论视角为基点将俄罗斯新自由主义纳入到后苏联时代整个文化思潮交错变幻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着力厘清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俄罗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今天的俄罗斯研究来说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也为我国与俄罗斯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2)
西方社会思潮并非都是洪水猛兽,其理论体系中也有一些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内容和观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当思想行为倾向并非都与西方社会思潮有关联,不能一概扣上西方社会思潮的大帽子。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影响的程度及倾向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和学界精英。抵御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不良影响与冲击,根本的是要完善主流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切中大学生和社会民众的现实关切,解决人们思想行为中的困惑与难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多元多样社会思潮的出现有着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主体意识觉醒的社会心理条件、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的动力因素以及某些社会矛盾凸显的直接原因。这些社会思潮往往自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某种西方社会思潮为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把握它们的新态势,重点分析其中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着力解决由社会思潮反映出来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新中国70多年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理论演进上,从注重抽象的学术争辩转向注重现实政治诉求;在现实关切上,从宏观的社会发展道路转向微观的利益分配;在国际交互态势上,从国外思潮不断向国内思潮转化;在话语辐散上,从知识分子话语扩展到大众话语;在传播方式上,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度传播转向全媒体时代的多向度传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科学把握社会思潮新的发展态势,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从而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意识,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民众的精神面貌,作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为学界所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稳住社会思潮的方向盘,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产生了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社会思潮取向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廓清对于社会思潮导向和社会思潮取向的认识,看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加大对二者的理论阐释力度,通过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弥合,实现社会思潮导向与社会思潮取向的双向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徐玉明 《学理论》2013,(13):24-25
理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掌握主导与被主导、包容与被包容、引领与被引领关系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在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效应对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与挑战,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波谲云诡,异常活跃,尤其是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可谓暗潮汹涌,纷至沓来。拨开迷雾会发现,这些错误社会思潮所玩弄的伎俩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其中,以"偷梁换柱""釜底抽薪""画蛇添足""鱼目混珠"四大伎俩最为惯用。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矢志不渝地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惯用伎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朱丽丽  方增泉 《学理论》2022,(10):29-32
从政治诉求层面看,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发展样态层面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正以新的形式延续展现,多种社会思潮企图争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面临多方面挑战。对接现实层面,作为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改旗、不易帜,从理论学习、主体责任和宣传平台等层面增强理论张力,提升话语定力,完善技术领力,才能有效凝聚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增强意识形态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在看待社会思潮时往往存在困惑:一方面,不能用阶级性、政治性作为评判社会思潮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远离政治、奉行政治虚无,又容易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整体性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对待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式不是“选择”,而是“超越”。“超越”的根本途径是科学解答社会思潮在社会和人生层面提出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以及“终极关怀”这两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与文化之间有着重大关联。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应在理论层面,科学把握意识形态与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在价值层面,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影响力;在话语层面,坚决批判分析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意识形态本质;在标准层面,牢固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文化引领:以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情怀,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由于其自身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所产生的对人们的说服、指导、感召及其对现实问题进行阐释的能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要求我们客观审视社会思潮多样化、宣传思想工作滞后、党的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现实问题,在处理好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中提升理论体系的解释力,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中提升表达方式的亲和力,在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提升传播主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急剧变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导致了中国的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其对中国形成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掌握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是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社会思潮复杂多变,但其传播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社会思潮传播主要有"水流式""寄生式"和"裂变式"等方式。"水流式"具有由高到低、厚积薄发、有缓有急的特点;"寄生式"具有搭便车、偷天换日、互利共生的特点;"裂变式"具有由一到多、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特点。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充分认识三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并分别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引导和掌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掌握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是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社会思潮复杂多变,但其传播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社会思潮传播主要有"水流式""寄生式"和"裂变式"等方式。"水流式"具有由高到低、厚积薄发、有缓有急的特点;"寄生式"具有搭便车、偷天换日、互利共生的特点;"裂变式"具有由一到多、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特点。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充分认识三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并分别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引导和掌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反理性主义思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理论探索》2007,(4):35-37
当代西方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根源。它在新的层面上继承并张扬了现代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取向,成为后现代哲学的一种主要思潮。它的主要表现是真理的放逐、价值的失落和历史的碎裂。哈贝马斯等人的反理性主义则与其他流派不同,他们是站在理性的基本立场上,通过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建立起自己的交往理性理论,以适应西方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增强改革共识、整合民众社会意识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理论解读的抽象性、社会精英行为的失范性、西方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和公民理性思维的缺失性导致大众化过程中核心性与大众化相互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应从扩大其与民众利益的契合点、注重价值引领的形象塑造、正确对待西方社会思潮、培育公民理性精神四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1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传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认异化消费为人在资本制造的虚假需要下对异化劳动的补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分析起点,探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的逻辑必然;以批判人的需求异化为逻辑中介,判明异化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存在方式;以人的存在方式重构为价值旨归,指明微观层面在于价值观念革新、重建人的需要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宏观层面在于社会结构变革、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兼具批判和重构的逻辑理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价值虚无主义及其诱发的价值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严重威胁着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因此,必须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对价值虚无化思潮作出回应:透视社会现实中的资本虚无本质,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正确导向;坚持以共产主义学说为支撑,构建兼具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