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西北我军在党中央的指挥下于延安附近地区连续进行的三次歼灭作战,是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三战三捷”的实践证明,发挥人民军队的政治优势,及时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有力法宝.认真总结归纳其历史经验,对于做好现阶段我军的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玉建  易木 《湘潮》2008,(6):16-18
在中国军事史上,使用空城记的战例并不多见。而在半年的时间内,由同一人指挥,在同一地点先后两次成功使用空城记的战例,更是少之又少。萧克在解放战争期间,在石家庄保卫战中,两度在各方支持配合下,成功使用了“空城计”。  相似文献   

3.
“三湾改编”不仅在建党、建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我军政治工作所作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建了我军政工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由党在军队中的组织组建的,包括:1.党的委员会;2.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  相似文献   

4.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家庄,开“夺取大城市之创例”,具有里程碑的作用。石家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从自卫战争到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从游击战、运动战,到阵地战、攻坚战的成功尝试,为我党接管大城市进行了先行探索实践,是中国军事史攻坚战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经典战例,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旭 《世纪风采》2024,(2):18-21
<正>贺家村战斗(又称贺甲战斗),是1939年11月新四军第1支队挺进茅山后进行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新四军在江南敌后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运动战。此战为全国抗战初期新四军在苏南地区歼敌最多、战斗最激烈的战斗,历时28小时,是灵活运用游击战运动战歼敌精锐的典型战例,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敌后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强悍战斗力,巩固了新生的抗日根据地,不仅受到了延安总部的通电表扬——被誉为“延陵大捷”,也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我军军史上写下了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6.
1943年10月,正当日军对我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铁滚扫荡”之际,我部队在勇猛战将王近山的果断指挥下,一举歼灭了日军大本营精心组织的所谓“军官战地观战团”,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一次最出色的伏击战。此战同时受到了国共两党最高统帅的嘉奖,成为我军革命战争历史舞台上一幕光彩夺目的战斗活剧。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1948年的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虽然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也红遍全国,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将“红色经典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改编拍摄成同名电视连续剧。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在我军文艺史上享有盛誉的话剧作品,最初竟被认为是“毒草”而差点被扼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不起“香风”熏染而欲与农村妻子离婚的排长,又写了一个新战士和资本家女儿的爱情纠葛,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人物、情节,一经初排,即被认为是给我军抹黑,给好八连抹黑,不予上演。但如果真要把这些人物、冲突…  相似文献   

9.
<正>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大练兵、大比武运动,对提高我军军事技术和战斗力,促进我军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我军训练史上的黄金时代”。而提起这场运动不得不从闻名全国的“郭兴福教学法”说起。  相似文献   

10.
徐碧深坑岭战斗,阻滞了中央苏区东线敌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战斗有效牵制阻滞福建方面敌人参与第五次“围剿”,为我军积累了野战经验,是成功的游击性运动遭遇战例,丰富和印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战例研究,乃是军语,指对战争、战役、战斗实例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活动。作为军事大家,毛泽东非常重视战例研究,或从中汲取经验战法,或以之说明理论原则。1963年11月上旬,解放军总参谋部召集编写战役教材准备会议,叶剑英元帅精辟指出:毛主席向来是重视用战例来教育干部的。他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中指出:“现在我军干部中,还有许多人,在平时,他们赞成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但到临战,则往往不能应用这一原则。这是轻敌的结果,也是没有加强教育和着重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提到“空城计”,大家都会想到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斗勇。其实我军战争史上也不乏这种扣人心弦的案例。本文所讲的“空城计”是我军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的杰作。今年是贺龙元帅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卓越的军事家。贺龙巧施“空城计”,大败向子云发生在1929年7月。当  相似文献   

13.
官兵一致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军性质、宗旨的体现,是实现“打得赢”、“不变质”历史使命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三个代表”要求向基层延伸、在实践中拓展,不断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官兵关系,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建军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尊干爱兵”的主张,强调从根本态度上认识官兵关系,并把官兵一致确定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针对官兵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他虽然衣衫褴褛,靠吃树皮、饮雪水维持生命,却屡建抗日奇功,打得日伪闻风丧胆,被民众誉为"镜泊英雄",令日伪惊为"满洲之虎";他创造的战例,是东北抗日联军史上唯一一个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又被收录在日本《关于满洲用兵观察》一书中的战例;他遭日军杀害后,被割下头颅,用福尔马林浸泡,秘密存放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直到73年后才身首合葬……他,就是与杨靖宇齐名的抗联战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世界战争史上有过许多登陆作战的战例,由于登陆战的特殊性,从海上对海岛发起的登陆作战一般来说要么取得成功,要么因失败而全军覆没。登陆后战局不利而又能成功撤出的例子非常少见。1949年11月3日到6日,为解放舟山群岛中的登步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以5个营的兵力,同国民党军配有飞机、军舰火力掩护的6个团兵力激战3天2夜,歼敌3396人。最后,我军以伤953人、牺牲380人的代价成功撤出战斗。因此,登步岛之战成为世界渡海登陆作战史上少有的成功战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磊 《党史文汇》2012,(5):47-49
抗战后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创造了我军建军史上的奇迹.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作为三五九旅基干力量之一的七一八团,其基层连队官兵是由清一色的河北省平山县的青年子弟组成的,因而这个团又被称作“平山团”.平山团的团长陈宗尧被誉为八路军的“模范团长”,他带领全团战士随三五九旅一起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南泥湾垦荒的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地区,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亲切地接见了这位屯垦英雄,赞誉他“打仗是英雄,生产是模范”.在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为他题写了“模范团长”的题词.  相似文献   

17.
1931年1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一面退守南丰、宜黄、乐安、永丰、吉安、泰和、兴国等要点,构成弧形阵势,防止我军向外扩展;一面继续调集兵力,积极准备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围剿”.2月,蒋介石任命其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总司令兼南昌行营主任”.他接受第一次“围剿”的失败教训,确定第二次“围剿”首先在苏区周围“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实行经济封锁,然后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企图消灭我军主力,摧毁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活动质量,吉林某预备役通信团党委发起了以“学习战将事迹、大讲战斗故事、唱响战斗歌曲、编发战斗短信、剖析战例启示、争当战斗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六战”活动。同时,他们还通过定期组织军事沙龙、组织观看百战经典记录片等多种方式,有力提升了“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战争岁月中,我人民军队与敌进行了殊死较量。当时,我军武器装备落后,常用大刀同敌进行近战“肉搏“,此时,大刀就显示出令敌“胆寒“的威力。对峙中,无论是日寇精良的“武士刀“,还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美式“钢刺“,我军大刀都毫不逊色,挥刀者气壮山河,尽显“刀客“本色,大有“百步之内取上将首级“之势。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和《大刀》主角郑羽就是两名我军的“刀客“将领。虽是文艺作品,然艺术源于现实,这些“刀客“将领在我军军史中却是真实存在的。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寻觅我军那些忠肝义胆的“刀客“将领,以飨后人。  相似文献   

20.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的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都取得了胜利。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作为战例作了得意的描述。解放后至目前编写出版的党史和战史书籍,也无不对这三次反“围剿”战争作了全面的肯定,没有一处写到过其中的失误。笔者近来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研究和分析,想对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的个别战斗、提法和结局提出几点新议,向专家、学者们求教。一、第二次反“围剿”中建宁战斗决策上的失误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是这样叙述的:“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乃决找富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