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段时间以来,笔者在基层参加救灾、救济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中发现,部分乡村的救灾款物发放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有的救灾、救济资金不分,搞平均发放;有的救灾款物不设专账,不留发放记录;还有的将救灾款物白条下账,仅存发放名单,而无领取人的签字盖章,等等。这种不规范的发放方法,造成了灾民领取救灾款物后,发放单位没有收到任何有效凭证,清理审计和监督检查时,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的困难,不但给有些不法分子贪污、挪用救灾款物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笔者认为,发放救灾款物应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
向灾困群众发放扶贫救灾款物,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未能及时建立起健全有效的申请拨付监管机制,导致这些救命的款物未能及时足额地发放到灾困群众手中。从近年来查处这方面的案件来看,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漏洞:一是地方工作不认真,对灾情和贫困程度统计不准。一些地方在统计灾困情况时不深入,在选取抽样对象时过于随意,甚至还有些贫困地区在申请款物时套用往年的数字。这样得来的数字自然难以真实、全面反映灾困状况,致使一些返贫户未能及时得到救济,而一些脱贫户却仍享受补助待遇。二是地方部门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着手制订《募捐法》最近,民政部的有关人士表示,民政部门将对募捐活动严加规范,并已着手制订《募捐法》。为了保证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能够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对于捐赠物资、钱款的发放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程序。所有捐赠款物均实行逐级下拨,由各级民政部门、慈善会和红十字会出具收据。受益人在接收捐赠款物后,须履行签字手续。发放结果一律发榜公布,由地方民政部门、慈善会和红十  相似文献   

4.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及时拨出大量救灾资金和物资,各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也捐赠了大批款物。灾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及时制定了关于严明纪律加强抗洪救灾款物管理发放的有关规定,并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发放工作,确保救灾款物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和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湖南省落实“五查五看”湖南省及受灾地、市、…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些地方在对农村扶贫和救灾资金审计检查中发现,扶贫、救灾款物发放中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是:在发放过程中,多数村不经村民代表讨论,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一些村随意提高或降低扶贫、救灾款物发放标准,擅自改变扶贫、救灾对象;个别村干部在扶贫、救灾款物发放中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朋好友。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扶贫、救灾款物发放程序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通过检查发现,由于上级有关部门疏于监督检查,加之多数村民对扶贫、救灾款物数量、款数、发放范围、发放标准、发放程序等情况不了解,…  相似文献   

6.
我国幅员辽阔,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受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为帮助人民抗灾,重建家园,国家每年都要下拨救灾救济款。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然而,一些地方由于对救灾救济款管理发放不严,出现了一些问题。一、贪污。有的领导和民政助理员利用发放救灾救济款的便利条件,弄虚作假,多开票少给钱,贪污救灾救济款。二、挪作他用。救灾救济款是救济灾民的专用款,可有的地方隐瞒截留救灾救济款,用于修路、订报刊、建学校等。三、私支滥发。由于监督不到位,缺乏透明度,有的领导和民政助理员随意支取救灾救济…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仅仅以数额较大来反映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进而构成盗窃罪,并排除了盗窃数额虽然较小,而实际上社会危害性却很大的情况,这是不科学的。任何犯罪的本质特征都是行为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有的盗窃公私财产数额较小的案件,其社会危害性却很大,甚至超过了一些盗窃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案件的社会危害性。主要有五个类型:盗窃数额较小,但造成严重后果的;盗窃救灾抢险等款物数额较小,引起公愤的;盗窃外国的外交官员及他官方代表团成员的数额较小的款物,造成恶劣影响的;盗窃党费、团费、会费,或为公益事业募捐款物,数额较小,引起群众强烈义愤的;将盗窃数额较小的公  相似文献   

9.
唐澎涛 《中国监察》2008,(12):23-23
5月2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民政部纪检组、监察局派人参加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到四川实地检查中央下拨救灾款和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检查内容包括: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登记、拨付和管理情况,检查接收手续是否完备、账目是否清楚、拨付是否规范、内部监督制度是否健全;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1,(15):48-48
众所周知.红十字会是一慈善救助组织.主要依靠募捐而来的资金在重大自然灾害时进行救灾和捐款。每当遇到大的自然灾害.都会出现红十字会的标志及其成员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开展社会募捐活动、为灾区筹集并发放赈济物资。以及派出医疗队到灾区服务——无不受到公众尊敬和称赞。  相似文献   

11.
对因缺乏劳动力和其他原因需要给予农业税社会减免照顾的农户发放社减资金,以及因受到自然灾害而歉收减收的农户发放灾减资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爱护。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未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社减、灾减资金的发放监管机制,使这些款项不能及时足额地发放到需要帮助的农民手中。从近年查处的案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放不及时。一些地方下拨灾减资金不是在农户受到自然灾害需要救助时下拨发放,而是到了年终与社会困难救济等资金一起发放,使群众分不清是灾减资金还是救济资金,也使受灾群众在最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及时帮…  相似文献   

12.
向生活最困难的群众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保障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爱护。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未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发放监管机制,使这些救命的款项未能及时足额地发放到被救助的困难群众手中。从近年查处的案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统计工作不认真,对贫困户数字统计不准确。一些地方统计贫困户不深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时套用往年数字,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需救助群众的情况,致使一些应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群众未能及时得到救济,而一些已经脱贫…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126条规定:“挪用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构成挪用救灾、救济款物罪,最高法定刑是有期徒刑7年,1988年颁行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3条第2款规定:“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并应从重处罚,最高法定刑是有期徒刑15年。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对挪用救灾、救济款物的行为,究竟适用哪个条文呢?有的同志感到没把握;有的同志则认为,《补充规定》的这一款规定取销了刑法第126条,以后对挪用救灾、救济款物的行为,一律适用《补充规定》,对此观点,笔者持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对我县农村社会治安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封建户族势力抬头,封建迷信活动猖獗,赌博成风,成为当前农村治安三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值得注意。一、封建户族势力抬头今年春节以来,全县不少地方封建户族势力抬头,有的地方甚至被户族统治着。有的以玩龙唱戏为名,找家门、拉户族;有的上坟祭祖,网罗族众,闹矛盾,生事端,扰乱社会治安;有的修祠堂,续宗谱,募捐派款。有的不仅把本姓族氏串连起来了,而且把全县七姓、十三姓两大派一起串连起来,有的串  相似文献   

15.
“追缴难”现象依然存在随着办案力度的加大,需没收、追缴的违纪款物逐年增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涉案款物的追缴、监管工作也相应加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追缴难”现象在一些地区和单位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就其客观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一是违纪款已被挥霍,无法追缴。有的执纪机关在对违纪者进行追缴时,违纪款已被挥霍殆尽,无法退赃。二是以债抵冲,无法兑现。有的违纪者以其拥有的在已经亏损(甚至破产)企业的投资等无法兑现的有价证券抵冲违纪款;有的以储蓄存折抵缴,而其家属拒不提供存折密码,日后…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广东省丰顺县灾民反映,去年当地受灾后有关救灾承诺没有兑现,希望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能够监督救灾资金和物资发放,今年这种情况不要再度上演。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在经济类党纪政纪案件中,我经常看到一些被调查对象涉及短款、借用公款、挪用资金、挪用公款、挪用救灾救济款物和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我所提的问题是:1.短款与挪用公款的区别何在?2.挪用公款与借用公款有什么不同?3.挪用公款与挪用资金有什么区别?4.挪用救灾救济款物与挪用专项资金又有什么区别?读者:张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地方逐渐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挂钩帮扶力度,上级机关部门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物资,加快其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有的地方对帮扶的款物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管,导致帮扶的款物在使用中发生违纪违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126条规定的挪用救灾、救济款物罪,从文字表达的意思看,对违反财经管理制度将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物挪用的,既可理解为归国家或集体单位使用,也可理解为归个人使用。也就是说,擅自挪用上述五种特定款物,无论是归公使用还是归个人使用,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都构成挪用救灾、救济款物罪。但从目前来看,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地方在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容易滋生违纪违法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违规挪用专项资金。有的地方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如财政、开发办、项目实施单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挪用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问题,用于归还项目实施单位经营欠款或经营形成的债务,或者用于批复项目以外的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个别项目的财政有偿资金还被挪用于项目以外,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二是拨付资金不够及时。由于种种原因,管理部门在款项到位后,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