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绰《云南志》考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书为唐人著述云南史地之专著仅存于世者,亦为考究南诏史事最重要之典籍,兹就此书本身有关问题,作简要考说。一、此书之著录及名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七伪史类著录“《云南志》十卷,唐樊绰撰。咸通中,南诏数寇边,绰为安南宣慰使,纂入诏始末、名号、种族、风俗、物产、山川险易、疆场连接,闻于朝。”此为衢州本所载,而袁州本卷二《地理类》作:“《云南志》十卷,唐樊绰记云南山川、物产、杂事,止咸通中”。《玉海》卷十六引中兴书目:“《云南志》十卷,咸通中樊绰撰,以南蛮途程、山川、城镇名号、诸蛮族类风俗、物产,篡  相似文献   

2.
七、南诏源流纪要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著录此书,嘉靖十一年刊本,德化李氏木犀轩收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有藏本。公元一九五六年,王重民自北京抄此书寄云南图书馆,瑜始获读之。书前有嘉靖十一年正月蒋彬《自序》,署“赐进士出身兵备副使湘源蒋彬书于大理分司,”有“原学”、“鹤田”两篆文章。按:万历《云南通志》卷八按察司副使题名:“蒋彬,原学,广西全州人,进士。”不详其事迹。《天一阁书目》著录“《南诏纪要》一本”,不言撰人名,不识即此书否?又不识今存之抄本即出自天一阁否?未见前人纪录,不能详此书流传之经过也。蒋彬《自序》谓:“予至兹地,从郡志寻南诏颠末,而世系支派先后互矛盾,漏误相因仍,反覆之而不得其说也久矣!乘暇乃  相似文献   

3.
从樊绰《云南志》论唐代傣族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志》,又有《蛮书》、《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蔡袭代王宽为安南经略使,樊绰为从事。他认识到南诏地方政权和唐朝关系的重要性,对南诏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民族、山川、交通等方面,做了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参考唐代在他以前去过云南的袁  相似文献   

4.
关于《山海经》校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古籍出版社有同志来成都。向我谈起今年的出版规划,说是按照陈云同志整理古籍的意见,需要有一批古书的今译本向读者普及,其中包括《山海经》,望我承担此书的今译任务。多年来我从神话角度研究《山海经》,作过《山海经》的校注工作,现在要我担当此书的今译任务,自然是义不容辞,并且似乎还有点驾轻就熟,并不太难的光景;其实也不尽然。那时作校注,在注释方面是有古代注家(如郭璞)“所未详也”这一条求实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是书为赵吕甫校释,社会科学出版社印行。据校者自序,他是经过三十多年研究,稿凡三易才完成的。乃向达《蛮书校注》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云南地方史的著作。其书除了刊校樊书原文因流传过久而出现的错讹字外,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对以前没有落实的山川郡国,也作了充分考订,读后令人感到很可喜。不过任何一部学术著作,都不会绝对完美无缺,《校释》当然也不例外,有其成就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我因各方面的关系,经常出入于西昌、雅安地区,对这一带的情形,比较熟悉。所以看了这书之后,感到其中有些解说与实际情况和地理沿革有出入,兹将这些出入之处,分述如下: (1)《校释》22页说:“台登,向达《校注》卷一页16云:据《嘉庆一统志》台登即冤宁县……向氏末举《一统志》卷数,今遍检《一统志》,并无此段文字,疑向氏  相似文献   

6.
由于有关大理国时期的文献记载较多阙如,对其文化发展状况,便多以《元史·赛典赤传》“云南子弟不知书”,《元史·张立道传》“先是云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李京《云南志略》“云南尊王羲之,不知尊孔孟”等言论作为直接凭记来解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  相似文献   

7.
《海国图志》(下称《图志》)与《瀛环志略》(下称《志略》),是清朝鸦片战争失败后未几写成的地理志,寓有警世之意。兹将两者的内容加以比较,以探讨其共通点与相异点。 (一)两著作的刊行与有关东南亚的原始资料 《图志》于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在扬州刊行,其原本系《四洲志》。与此书发刊同期,王蕴香1842年出版了《域外丛书》。收入《域外丛书》的文献,有:《海录》《海岛凌志》《高厚蒙求摘略》《番社采风图考摘略》《红毛番英吉利考略》《三  相似文献   

8.
《台南市志·艺文篇》正误台湾省台南市文献委员会编印的《台南市志》(1983年成文出版社台一版)卷五《文教志》之《艺文篇》(许丙丁纂修),于台南艺文辑录颇丰,不失为“有俾于知人论世”的著述。然而,纂修者似乎事出仓促,疏于考证,书中留存较多谬误。兹举其有关台湾近代文学史实者,逐一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9.
齐新平 《乡音》2024,(3):26-27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很小的时候,我就能对着中秋之月背诵苏东坡的名句,但是全本地阅读苏轼全传,却是很久以后了,最早看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翻看过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苏轼全集校注》,而找到李一冰所著的《苏东坡新传》,是因为读了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中间援引大量的史料即是来自此书。  相似文献   

10.
魏源是我国清末著名爱国学者和思想家,他知识渊博,著述甚广,其中尤以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闻名于世。《海国图志》是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编写而成的。从1842年至1852年十年间,该书增补刻印三次,由50卷约57万字和地图对幅、洋炮图式8页,增加为100卷88万多字和各种地图75幅、西洋船炮器艺等图式对页。由于《筹海篇》编在全书之首,且在书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人们一般认为此书主要是谋划海防建设的。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一部海访全书;书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各国地理、历史情况,其宗旨也是为了使人们在了解世界…  相似文献   

11.
近日,由中国监狱学会和中国人权研究会合编的《中国监狱人权保障》一书公开出版发行。此书收集了中国监狱学会和中国人权研究会于2003年9月联合召开的“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  相似文献   

12.
金华  闫军锋 《前沿》2012,(13):189-191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生命的最后两年多时间里,以大量精力从事蒙元史研究。成书于13世纪中叶的《蒙古秘史》是研究蒙元史的三大史料之一,价值不言而喻,王国维亦颇用力于是书的研究。本文即对王氏为《蒙古秘史》写跋文、作校注、考证所记史事及编《〈元朝秘史〉地名索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时期怒江地区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怒江地区的民族肖迎怒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南麓,上游称黑水河,流经西藏后从云南西北部贡山县青拉桶进入云南境内。《汉书·地理志》的记录中称怒江为“周水”。《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唐县(今云龙县西部至保山北部一带),有周水(怒江),从徼外来。”...  相似文献   

14.
《孔府秘事》是一部根据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所撰写的《孔府内宅轶事》一书(此书曾在本刊连载,在大陆出版之后又于一九八五年八月由台湾聚珍书屋出版)改编的历史题材的影片.  相似文献   

15.
志气与骨气     
<正>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十分看重志气。谢觉哉在《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里就强调“青年人第一要有志气”。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曾言:“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也。”康有为在《亡耻》篇中亦曰:“人不自立,  相似文献   

16.
《语林》东晋时期品评士人的名著,此书记载了东晋之人的言语应对之词及对当时人物的品评。但是由于此书亡佚很早。故而对此书的研究也比较欠缺。本文从此书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及其与魏晋风度的关系,以及此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此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创造》1999,(6)
1999年4月5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为《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一书的出版发行召开座谈会。这本曾在《云南日报》和《民族团结》杂志连载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的成功之作,经补充整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省委书记令狐安专门向王老表示祝贺:此书我已收到,看了部分篇章,了解了云南民族工作的历史和老一辈工作的结晶,很受启发。因届时下乡未归,仅此表示祝贺。并望珍重!省委副书记王学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俊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三主持了会议。有关部门负责人、我省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8.
《乌托邦》是莫尔于1516年出版的对话体游记作品,今年正好是其发表500周年,此书被视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开端。本文就《乌托邦》一书有关的八个微观问题进行探究。第一,《乌托邦》为什么不用近代英文而用古拉丁文写成;第二,此书为什么是在比利时出版;第三,它是1516年何月出版的;第四,莫尔写成此书是必然还是偶然;第五,他是转述别人见解还是借别人之口抒发自己心思;第六,是谁把《乌托邦》定位为近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起源;第七,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是否还有别的说法;第八,《乌托邦》是怎样在我国传播的?共有多少本中译本?弄清这八个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乌托邦》及乌托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哲理上掌握基本路线,发展市场经济──《一百年不动摇──基本路线哲理分析》评介张江明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谢克同志撰写的《一百年不动摇──基本路线哲理分析》一书(简称《基本》,凡引自此书的只写页数),共分6章,12万字。此书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从哲理...  相似文献   

20.
李京《云南略自序》曰:“大德五年(公元一三○一年),奉命宣慰乌蛮,比到任,值缅事(应作八百事)无成,诸蛮拒命,屡被省檄,措办军储事。乌蛮、六诏、金齿百夷,二年之间奔走几遍。于是山川、地理、土产、风俗,颇得其详,始悟前人记载之失,盖道听途说。编集《云南志略》四卷”。又虞集《云南志略序》曰:“河间李侯景山,周履云南,悉其见闻为《志略》四卷,因报政上之,余尝按而读之,考其土产、风气、服食之宜,人物财力之愚智勇怯,山川形势之阨塞要害,而世祖皇帝之神威圣略,概可想见,未尝不俯仰而兴叹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